苏庆辉
[摘 要]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包括职业风险和工作风险两方面内容,具有客观、潜在、普遍性等特点,其构成一般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种,而风险控制一般通过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建立审计质量约束机制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来完成。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一、提高高校内审风险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快速发展与建设,高校内部审计由原来较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扩大到单位或部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调查。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基本建设投入的急速加大,目前全国高校基本上全部实行了基建建设审计,包括工程结算审核、工程材料设备招标、材料采购、竣工决算审计等。包括建设项目前期审计等全过程审计已成为近年来高校建设项目审计讨论的重点。隶属国家教育部的北京高校基本已全部开展了全过程造价审计。
根据风险即为不确定性的原理,上述审计业务的扩大和审计地位的提升,审计工作的风险程序也随之提高。因此,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并对其进行控制,对于适应高校内审的发展、提高内审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内审风险的含义
目前公认的风险的概念为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而审计风险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定义可以理解为审计风险即为二个方面,第一对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二是认为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对于高校内审来说,内部审计部门是本单位内部经济检查管理部门,内审任务是为了保证学校经济良好运行。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的经济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资金活动量日显增大,由此而产生的会计信息也必然趋于复杂,一些虚假或错误的会计信息可能参杂其中,给内审人员的判断和评价增加了难度,相应地增加了审计风险。高校审计风险结合高校特点具备客观性、偶然性、损害性 、不确定性、相对性等特点。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日益加强、审计工作范围日益扩大、业务日益复杂致使内部审计风险存在
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内审协会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对诸如重大的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重大的管理失当、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问题,重大节能减排降耗、资源环境保护、绩效低下问题,重大的民生改善、社会保障问题,以及重大法律、道德、决策、财务、经营风险问题等,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高校投入的日益加大和内审作用的加大,高校的内审人员不但要对本校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还要对本校及所属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基建维修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同时还要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工程审计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使审计范围不断扩大。这些变化势必增加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同时也加大内部审计的风险。
(二)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产生相应的审计风险
高校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表现有:1.机构设置方面。2.上级领导方面。3.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质量不高、落实不好。
四、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高校特点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一)加强高校内审人员的素质建设
审计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不断面对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的行业。这就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其政策、业务水平,使他们能胜任各自岗位,满足审计工作要求。而且,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以及人们对内审作用认识的增强,内审风险的引发对内审事业造成的危害将会加大。因此,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势在必行,内审人员要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从事内审工作,努力控制、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二)积极作为,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
有为才能有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面对相对弱势的地位,从内心不应放弃自己,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做出业绩,把握每次提高审计地位的机会,让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使之能在人员与经费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对审计提出的意见予以采纳,这将有利于防范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三)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和审计质量
高校内审人员应掌握高校基本运行模式、常用政策法规、相关财务、会计、预算、后勤等主要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养成不断学习、集体学习、讨论研究等提高业务水平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胜任各自岗位,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对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应做一对一的帮带业务队伍建设,这样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化解业务内审业务风险。
(四)改事后审查为事前介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根据高校内审特点,比较了解和掌握单位内部情况,内审机构可在审计项目前期提前介入,直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监督和服务融为一体,在监督过程中,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地提出改进建议,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防止问题的产生,可减少审计风险。
(五)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一是按科学方法进行审计抽样;二是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三是强化制度基础审计,审计人员应强化制度基础审计,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信息予以充分重视,并结合知识经济时代被审单位经济运行的特点,正确地评价其内控制度;四加大对风险审计技术方法的学习借鉴和研究,最好建立适合本校情況的风险审计方法,尽大可能对审计风险进行量化控制。
结束语
总之, 高校内部的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识别和防范。内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审计法》和《内审准则》等审计法律法规要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和品德操行、遵纪守法、结合实际、廉洁自律,内审工作一定能得到相关部门及学校领导的认同,提高内审地位,也会化解审计风险。□(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