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言选择问研究

2009-06-22 09:38吕文蓓
现代语文 2009年4期

摘 要:南京话属于江淮官话,是官话次方言之一。南京方言选择问与普通话选择问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南京方言选择问细分为两类,分别从句子形式、语气词、疑问程度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对南京方言选择问的疑问焦点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南京话 选择疑问句 语气词 疑问程度 疑问焦点

疑问句是现代汉语的重要句类之一,在现代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关于疑问句中反复问句的归属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论,这里采用柳士镇(1992)的说法,将反复问归至选择问中。本文研究的选择问句包括“列项选择问”和“反复问”两类。

语法界对反复问的研究已比较充分,但在列项选择问方面则稍显不足。至今为止,全面论述列项选择问的专著只有丁力先生的《现代汉语列项选择问研究》一书。邵敬敏先生在《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中将列项选择问专门分章节讨论,并结合疑问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我们了解这一句子类型给了很大帮助。本文以选择问为基础,重点结合它在南京方言中的具体表现,从句子形式、语气词、疑问程度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梳理和研究,试图对它的面貌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南京方言选择问的句子形式

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推广,南京方言如今正快速地向普通话靠拢,但是南京方言的选择问在发展中仍保留了一些自己的特点,从而与普通话同中有异。这里先就列项选择问句的句子形式与普通话做一些对比研究。

(一)列项选择问句的句子形式

列项选择问句即列举若干并列的选项,让对方从中挑选作答的疑问句。在普通话中,这种选择问有两种常用句型,即“……,还是……?”以及“是……,还是……?”。南京方言中同样有这两种句型,除语气词有部分不同外,跟普通话差别不大。例如:

(1)这本书是你的,还是他的?(普通话)

这本书是你的,还是他的(呢/啊)?(南京话)

(2)他昨天去的是南京还是上海?(普通话)

他昨天去的是南京还是上海(呢/啊)?(南京话)

(3)你是要钱呢,还是要命呢?(普通话)

你是要钱呢,还是要命(呢/啊)?(南京话)

(4)你在学钢琴还是学吉他?(普通话)

你在学钢琴还是学吉他(呢/啊)?(南京话)

在使用“是……,还是……?”的句法格式时,要注意前一个“是”的位置。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是”用在前一分句主语之后。例如:

(5)他是今天值班,还是明天值班(呢/啊)?

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则“是”用在前一分句主语之前。例如:

(6)下一个是你发言,还是他发言(呢/啊)?

但在南京话中,列项选择问句还常见另一种形式,即使用紧缩复句的形式。在口语中,该形式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种句型在普通话中也能见到,具体形式为“……是A的B的?”,属于普通话选择问句的一种非基本句法格式。与普通话相比,南京话通常把“是”省去不说,因此,常见“……,A的B的?” 。例如:

(7)这件事是真的假的?(普通话)

这件事情真的假的(啊)?(南京话)

(8)他家刚生的孩子是男的女的?(普通话)

他家刚生的小孩儿男的女的(啊)?(南京话)

(9)这只苹果是甜的酸的?(普通话)

这个苹果甜的酸的(啊)?(南京话)

在南京话口语中,当并列的选项较短时,人们偏爱使用紧缩复句的形式。

由此可见,南京方言列项选择问的格式非常灵活多变,尤其是非基本句法格式,根据使用者习惯的不同,会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反复问句的句子形式

南京话中的反复问句与普通话的差别较大,最鲜明的特点是有由“阿”“还”“可”引导的副词疑问句。“阿”“还”作为疑问语气副词,跟“可”“是否”意义近似,通常用在动词前面。

南京方言中的正反问可以粗分为四种句式:VP不VP式、阿/还VP、小句+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的类型,以及“阿VP不VP”的问话形式。

1.“VP不VP”与“阿/还VP”

“阿/还VP”句式多在南京话的口语中出现,在书面语中则多用“VP不VP”句式。与普通话的常用句式“VP不VP”相比,南京人往往喜欢用“阿/还VP”来进行代替,句末则常用语气词“啊”,且用上“啊”字后不改变原来的语调。例如:

(10)你去不去上海?(普通话)

你去不去上海(啊)?(南京话,可说,口语不常用)

你阿/还去上海(啊)? (南京话,口语常用)

(11)这个人老实不老实?(普通话)

这个人老不老实(啊)?(南京话)

这个人阿/还老实(啊)?(南京话)

(12)你愿意不愿意去?(普通话)

你愿不愿意去(啊)?(南京话)

你阿/还愿意去(啊)?(南京话)

(13)你要不要辣油?(普通话)

你要不要辣油(啊)?(南京话)

你阿/还要辣油(啊)?(南京话)

“阿VP”是南京方言反复问句中最常见的形式,且这种句式的末尾都可以加一个语气词“啊”,并且以用该语气词最为常见,用上“啊”字后也不改变原来的语调。这种句式倾向于说话人希望听话人给予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加上语气词的句子,语气往往比较强烈。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还VP”可以看作是“阿VP”的变音。我认为这个说法理由并不充分,目前,还是将“还VP”看作是受周边方言影响的结果较为妥当。就分布地域来看,“阿VP”在南京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各地都可以见到,而在南京郊区则常见“还VP”这种用法。同时,“阿VP”还有一种变音格式,即“格VP”或“可VP”,例如“格/可晓得?”“格/可去?”等等。

在南京方言中,有时把“VP不VP”表达为“VP没VP”,但使用频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普通话中的“没”和“没有”在南京方言中一般都说成“么得”,南京话不说“没有”,也很少说“没”,这就使得作为副词的“没”一般只用来修饰单音节动词。因此,在“VP没VP”的反复问句中,前一个“VP”只能是单音节的动词或省略后的单音节词。如“去没去过?”“听没听见?”“吃没吃过饭?”等等。而即使是这样的句子,在口语中也常常被“阿/还VP”结构所替代,而说成“阿/还去过啦”“阿/还听到啦”“阿/还吃过饭啦”等等。

2.小句+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

该句式在南京话中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用“阿/还X”代替普通话中“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一类的问话形式。例如:

(14)我们明天去上海,好不好?(普通话)

我们明天去上海,阿/还好(啊)?(南京话)

(15)你别看电视了,行不行?(普通话)

你不要看电视了,阿/还行(啊)?(南京话)

(16)他已经找到工作了,是不是?(普通话)

他已经找到工作了,阿/还是(啊)?(南京话)

(17)小李已经回家了,对不对?(普通话)

小李已经回家喽,阿/还对(啊)?(南京话)

3.“阿VP不VP”式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中还有一种杂糅了“阿VP”和“VP不VP”两种反复问句形式的句式,即“阿VP不VP”,虽然比较少见,但还是存在的,句尾可以加语气词“啊”,读成降调。例如:

(18)你知道不知道?(普通话)

你阿晓不晓得(啊)?(南京话)

(19)你认得不认得他?(普通话)

你阿认不认得他(啊)?(南京话)

(20)他去不去?(普通话)

他阿去不去(啊)?(南京话)

在普通话中,还有一种反复问句形式,即“VP不,省略后一谓词”。该句式在北方的某些方言中使用很广,例如徐州方言中的“好不?”“你明天来不?”。而南京方言中则没有该句式。

综上所述,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在其他方言中互相排斥的反复问句形式在南京话中却是共存的。口语中,以“阿/还VP”为代表的副词选择问占绝大多数,而在书面语中,则以“VP不VP”式使用较多,充分表现出了南京方言的极大融合性。

但是也应该看到,在老南京的语法系统中,“阿/还VP”与“VP不VP”是互相排斥的,他们只说“阿/还VP”句式而不说“VP不VP”结构。现在这两种结构的共存应该是受周边方言和普通话共同影响的结果。

二、南京方言选择问句中的语气词

语法学界对疑问语气词的讨论由来已久,各家看法也不一致。对于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有人认为是四个:“吗”“呢”“吧”“啊”;有人认为是三个:“吗”“呢”“吧”;也有人认为是两个半:“吗”“呢”和半个“吧”;甚至还有人认为只有“吗”一个。南京方言选择问句所用的语气词主要有两个,即“呢”和“啊”,有时会使用“哈”或“撒”(阴平),不用“吧”和“吗”。例如:

(21)你阿/还会唱歌啊?

(22)你是喜欢吃苹果呢,还是喜欢吃香蕉呢?

(23)你阿/还能不看电视哈?

(24)是你乱讲还是我乱讲撒?

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在南京方言选择问中,凡能用语气词“啊”的地方都可用“哈”替代,因此,可以认为,在某些地方,“哈”是“啊”的变读;一是,语气词“撒”多用在反诘选择问中,带有明显的责问、挑衅和催促的语气。例(24)的意思其实是“你在乱说,而我说的是真的。”并且对对方乱说的行为表示不满。

陆俭明在《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中指出:要判断疑问句末尾的语气词是不是疑问语气词,必须要看它是否真正负载疑问信息[1]。在对南京方言选择问句的语气词进行研究后,我们认为:在南京方言里,选择问句的疑问信息由疑问词或疑问结构承担,并且使用下降语调,句尾带有的“呢”,只是一种羡余信息。而在非疑问形式加“呢”构成的特指问与选择问的简略格式中(如:我不要钱呢?),“呢”是一个能够承载疑问信息的疑问语气词;如果不加“呢”,原句就只能视为是“是非问句”。另一个语气词“啊”与“呢”类似,在选择问句中同样不负载任何疑问信息。

必须提出,在南京方言自然口语中,选择问句的句尾语气词“啊”与陈述句的句尾语气词“啊”在调形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几乎都用降调。例如“明天开会啊”在南京话中,既可以表达疑问,也能表示陈述,其区分的关键在于上下文语境。

由于南京方言选择问都具有特殊的疑问形式,而这种疑问形式又负载了疑问信息,因而,语气词“呢”同时又具有一种提醒的作用,而这种提醒语法意义则指向选择问句中的疑问形式,也就是说,“呢”具有提醒疑问点的作用。因而,与不用“呢”相比,它的探究意味比较强,可以表现为“究竟……?”“到底……?”的意义。

语气词“啊”用在选择问句末尾,尤其是反复问句的末尾时,其作用是将原本略微上扬的语调降下来,因此,起了缓和语气的作用。无“啊”时语气比较直接,有“啊”时语气比较缓和。例如:

(25)么的吃早饭,你不饿↗?

(26)么的吃早饭,你不饿啊↘?

三、南京方言选择问句的疑问程度

邵敬敏在《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中指出,“信与疑,是两种互相消长的因素,信增一分,疑就减一分;反之,疑增一分,信就减一分。因此,当信为1时,疑为0;信为3/4时,疑为1/4;信为1/2时,疑为1/2;信为1/4时,疑为3/4;信为0时,疑为1。”[2]他指出,对疑问程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疑问句类型,其次是疑问语气词。另外,句中某些副词、助动词,及上下文语境,也会对疑问程度有所影响。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可以对南京方言选择问句的疑问程度做如下分析:

(一)南京方言反复问句的疑问程度

反复问句由于提出肯定否定两个选项,其实质是要求听话人在其间选择一个作答,因此,从总体上看,信与疑的程度各占一半,即疑问程度为1/2。南京方言反复问由于句型和普通话有部分不同,其特殊形式很难找出极具说服力的判断标准,因此,也很难对其疑问程度做出准确的分析,目前只能依据语感做一点粗浅的区别,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1.南京方言的“阿/还VP”句型是普通话“VP不VP”句型的对应形式,因此,该句型内部隐含了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疑问程度应为1/2。但南京方言中,受到疑问副词“阿”或“还”的影响,且该句型末尾常用语气词“啊”,并读成降调,这就使得这一句式的疑问程度略高于1/2。试比较以下两句:

(27)你吃不吃面?(普通话)

你阿/还吃面啊?(南京话)

(28)你去不去上班?(普通话)

你阿/还去上班啊?(南京话)

2.“小句+是不是”的格式在南京话中的变化是把它变成“阿/还X”的格式。

由于这种反复问句是在一个陈述句后加上表疑问的“阿/还X”,因此,它的疑问程度就要比直接用“阿/还VP”格式的反复问句小,也不如普通话中的“VP不VP”格式。例如:“你吃的面,阿/还是啊?”即以“吃的面”为事实,进行询问,肯定的意味比较浓。

(二)南京方言列项选择问句的疑问程度

南京方言中的列项选择问句与普通话基本一致,因此,在疑问程度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它的基本结构是列出两个或多个选项,让听话者在其中选择一个作答。因此,疑问程度大致可以定为1/2。但从语用角度来看,其内部又可以有所区别。

本文依照丁力《现代汉语列项选择问研究》[3]中的说法,将南京方言列项选择问从语用角度分为以下三种:探疑列项选择问、反诘列项选择问和证知列项选择问。

探疑列项选择问即上文所分析的问句,它是指说话人对选择的真假情况不清楚,希望听话人能选择一项作答,从而了解或探究各项的真假。因此,疑问程度约为1/2。

反诘列项选择问是指这样的问句,说话人知道选择肢的真假情况,其目的是提出问题指责某种行为或言论,类似于反问句。这种问句的答案在具体语境里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疑问程度为0。

证知列项选择问,即说话人知道各项选择的真假情况,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听话人是否了解选择肢的真假情况。因此,疑问程度为0。

综上所述,在南京方言选择问疑中,“阿/还VP”形式的反复问疑问程度最高,探疑列项选择问次之,“小句+阿/还VP”的反复问再次之,反诘与证知列项选择问则排在最后。

四、余论

在对南京方言选择问的分析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个“疑问焦点”问题。疑问焦点即疑问句的信息焦点,可以通过答语形式进行确认。在疑问句的焦点研究中,特指问的焦点比较容易确定,而选择问焦点的确定则相对困难,在方言里更是如此。我们发现,在南京方言选择问中,反复问句中的着意焦点只能是成分焦点;而列项选择问各选择肢的着意焦点可能是成分焦点,也可能是命题焦点。

南京方言列项选择问是通过列举几个并列的选项提问,选项间还用“是”或“还是”连接,有时还会出现省略连接词的情况,对它的回答可以脱离选项而重新创造。如“你今天走明天走?”回答可以是“我后天走。”因此,它的焦点应该是整个选项,而不是某一个单一的内容。其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该疑问句的选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

南京方言反复问句虽然有三种不同的句式,但究其核心,其焦点只有一个,即“VP不VP”。其它的形式,如“阿/还VP”与“阿VP不VP”实质上都是“VP不VP”的变化形式。

注 释:

[1]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J].中国语文,1984,(5).

[2]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12页。

[3]丁力.现代汉语列项选择问研究[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

[1]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J].中国语文,1984,(5).

[2]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1).

[3]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方言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4]袁毓林.正反问句及相关的类型学参项[J].中国语文,1993,(2).

[5]徐杰,李英哲.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否定”“疑问”[J].中国语文,1993,(2).

[6]鲍民炜.江淮方言的特点[J].南京大学学报,1993,(4).

[7]刘金民.焦点、焦点的分布和焦点化[J].宁夏大学学报,1995,(1).

[8]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J].中国语文,1995,(4).

[9]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0]丁力.现代汉语列项选择问研究[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1]冉红,张开勤,高长梅.现代汉语句典[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2]李慧敏.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5).

[13]刘春卉.南京方言中的“V不起来”和“阿/还VP”[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3).

(吕文蓓 苏州大学文学院 2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