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瑾
摘要外语课堂焦虑是一个影响外语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综述与外语学习焦虑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焦虑、外语学习焦虑、测量方法、外语学习焦虑的影响以及产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做一个小结,希望对进一步深化语言焦虑理论,促进中国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外语课堂焦虑研究小结中国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随着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研究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人们更重视学习者个体因素对外语学习结果造成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对外语课堂焦虑研究做个小结,希望对进一步深化语言焦虑理论,促进中国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2 焦虑
焦虑是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以紧张、难过、不安和烦恼等主观情绪为特征,同时还带来神经系统自发的紧张与不安。焦虑对学习者的影响把焦虑分为两种:促进型焦虑和抑制型焦虑。前者可以让学习者保持警觉,时刻想办法使自己的学习再上一个台阶,激发学习者挑战新的学习任务,促使他们努力克服焦虑情绪;后者是学生逃避新的学习任务以避免产生新的焦虑。心理学家将焦虑分为性格型焦虑、状态型焦虑与情景型焦虑。性格型焦虑是某些人有一种相对较为稳定的,易于在任何情况下表现出焦虑情绪的体质,它是一种性格特征。状态型焦虑定义为在某一特定时刻产生的焦虑情绪,如在考试之前。情景型焦虑可被看作是性格型焦虑在某一特定情景下所激发的焦虑情绪。
3 外语焦虑
根据Horwitz,Horwtiz 和Cope的理论,外语学习焦虑是种在外语学习情景下的焦虑反应。Gardner 和 MacIntyre 认为语言学习焦虑是在学习者使用外语或第二语言时产生的焦虑感,属于情景型焦虑。
Horwtitz,Horwitz 和Cope指出,外语学习焦虑与交际恐惧,对消极评价的惧怕和考试焦虑有关。交际恐惧是指“个人与他人的真实或预期的交际中所产生的恐惧或焦虑”。具体表现为避免交际或交际能力退步,有交际恐惧的人不愿与他人交谈或寻找社交互动。学生已经成熟的思想和他们未完全发展的外语水平也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敏感和焦虑。对消极评价的恐惧是“外语学习者畏惧老师或同学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以及预料他人会负面地评价自己”。研究表明,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看法的人倾向于将可能出现的不利评价降低到最低程度。当外语学习者对消极评价产生恐惧时,往往表现为学生过度在意老师或同学对他目标语使用和能力的评价,往往在课堂上不主动参加能提高他们语言能力的课堂活动,甚至会逃课。考试焦虑定义为“担心评价结果的倾向”。外语课堂学习中经常出现测试,学习者会错误认为外语学习就是测试过程而不是一种交流机会,学生过去经历的很多失败让他们在考试中产生负面的想法,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不能全神贯注于课堂教学内容,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最为普遍的测量情景型焦虑的量表是Horwitz在1986年设计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在研究外语课堂焦虑的潜在原因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外语课堂焦虑的三个方面的33个问题。直到近几年,焦虑和学习者外语成绩之间的明确关系也很难确定。虽然一些研究指出语言焦虑和外语成绩之间存在关系,但也有研究表明这两者不存在关联。但即使在这些研究中,焦虑可能对一种语言技能有负作用而对另一种却没有;反之,它可能对一种语言技能有正面作用但对另一种却没有。
Young在回顾了前人对焦虑的研究后,总结了导致焦虑产生的六大原因:(1)学习者自身及相互间的因素;(2)学习者的学习观念;(3)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4)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5)课堂活动;(6)语言测试。自信心不足和竞争是在学习者自身及相互间的因素中产生焦虑的两个重要原因。当现实与学习者的观念不一致时容易产生焦虑。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如在课堂中设定的氛围也容易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研究表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教师纠正错误的态度和焦虑也紧密联系。要大家使用目的语的某些课堂活动也可能刺激焦虑的产生。同样,语言测试导致焦虑。测试本身对学生要求越严,学生对测试内容和形式越不熟,学生的语言焦虑程度就会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