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英
[摘要] 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诸如体育教研组自身建设与发展得不够健全;教研组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教研活动过程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对健身课堂的有效落实。为加强体育组建设,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就体育教研组伙伴合作的具体实践以及伙伴合作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研组建设 伙伴合作 体育教师 专业成长
一、教研组伙伴现状分析
伙伴教研组由我校8位、莘城学校3位、实验西校5位共16位体育教师组成,3所学校都是在10年以内建立的普通公办学校,基本上都以年轻教师为主,无一位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学校教师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水平,但科研能力相对较差,区级以上公开课的展示机会相对较少,在学校教研组组建方面都是独立的教研组,相对开展伙伴合作建设的条件较好。
在主观上,三所学校的体育教师都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业务培训,组内教师团结合作,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希望通过伙伴合作建设在以后的合作中相互学习、集思广义、开拓思路、共同提高,努力以更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投入到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较高。
在客观上,对办学历程短,整体水平起步较低的学校,由于缺少专家的引领,骨干的带动,以及学校体育教研组自身建设的局限性,虽然三校的体育教师都有积极投身于二期课改实践中去的强烈意愿,但是在思想上对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理念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行动上更多的是处于模仿的层面,找不到一个适切的切入口,影响了教师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固然注重课后的反思,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个体单独进行反思时往往习惯于已有的经验,很难摆脱其封闭性和局限性,可能会由于视野的局限而出现偏差,也会由于视野的局限而难以走向深入,毕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是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且容易囿于自我。
二、体育教研组伙伴合作建设的意义
传统的体育教研组教学交流、研讨基本上是在自己学校内部的一种行为,无论是对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学教研拓展、体育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健身育人”、“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关于体育教学的理念所在。由此,我们体育教师要学会在实践中让教学内容适应并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课堂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只是简单地以学科本位出发而过于强调“自成体系”,而是以学生成长角度与终身受益的战略高度和策略深度全面权衡,力求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教研组伙伴合作却可以通过分析校情,把彼此的教学经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不适当的教学方式,把合适的、完善的加以吸收运用,充分地利用每一次合作,激发教师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甚至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讨论来寻求解决方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深化素质教育推进体育与健身学科改革是二期课改的目标及工程,然而要实施和真正的落实目标,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是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再学习,尤其是体育教学的理念要改变,新的知识要学习,只有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把二期课改的目标落到实处。
个体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和发展毕竟是有限的,体育教研组伙伴合作项目正好可以发挥校际之间的团队合作功能,三所学校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对健身课堂的研究,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达成度、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教师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活动,健身课堂的管理与调控,教学总结与反思等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讨,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在发展中更好的进行合作。引领体育教师在专业成长之路上寻找到另一个可行的、有效的借鉴途径,从而形成1+1+1>3的团队合作共赢局面。
三、对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
“伙伴合作”项目实施以来,加强了校际间的互动交流,改善了三所学校体育教研活动质量,创设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研组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注重实践后的反思,注重教学方法的交流借鉴,注重教学能力与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这其中,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受益匪浅。教研组伙伴合作建设通过一次次的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与分析交流、合作互动等过程,合作伙伴教师个体在成长,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有所提高,教学方法有所改进,教师的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些教师开始自觉地将活动中获得的新认识、新思考用到日常教学的实践、探索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体育教研组伙伴合作的思考
校际之间开展体育教研组伙伴合作活动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教研组伙伴合作对于个体学校的体育教研组建设以及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合作共赢的联合体中,每一所合作的学校和教师既是伙伴合作的参与者,同时又是最终的受益者。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都不可能是个体单打独斗、小群体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体育教研组伙伴合作对我们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作用巨大,她使得我们体育教师的眼界更宽了,交流更广泛了,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体育教研组伙伴合作活动应该坚持下去,为了有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交流,我们应该尝试着进行:更大范围的校际教研组伙伴合作;强强联手、强弱联手、共同提高、相互扶持;跨区之间的教研组伙伴合作;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区域性的网络体育教研交流与合作等。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次伙伴合作的活动与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理念以及教学的激烈碰撞与融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每一位伙伴合作的参与者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扬教研组伙伴合作之帆,促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力争将体育的“小学科”做出“大文章”!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2]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