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小波
[摘要] 高中文科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如何在高中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后本文结合文科学生现状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新课程 文科化学 化学与生活 教学初探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广东省的高考方案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化学与生活》最近几年一直是我校高二文科生的必选模块。通过实际教学,发现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如何调动文科生学习本模块的积极性?怎样在文科生现有的化学基础知识上有效实施本模块的教学?如何将生活现象与化学原理结合起来?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特点及教育功能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的设立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其目的主要是,增加必要的化学认识,满足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需要,满足养成公民必要的化学素养的需要。
二、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教学实践的特殊之处
1.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学困生相对集中。选择文科的学生,大多数对化学、物理、数学等理科不感兴趣,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其中只有少数学生的化学成绩相对较好。不良行为习惯较为突出、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少数学生,在文、理分科时多数都流向了文科班。这种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缺漏较多,失去了学习信心,在课堂上往往摆出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对老师的启发、讲解无动于衷,或睡觉、或讲小话搞小动作干扰课堂教学。
2.在文科班学生中,男生少而女生多。例如,我所任教的文科班,男生只占25%(其他文科班也如此)。女生的优点是记忆能力强,语言表述比男生好,勤于记笔记,容易接受暗示鼓励,课堂纪律相对较好。而弱点是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弱一些,且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容易回避。
3.“只需水平考试过关”的思想浓厚。受高考利益的驱使,文科班多数学生都是抱着“水平考试过关”的思想来学习化学,很少有为提高自己全面的科学素质而学习化学的。他们大多对化学学习不重视,课外能自我进行化学学习(预习、复习、做作业等)的极少,有的甚至在化学课上也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化学而在做文科作业。
4.《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的化学知识,相对其他学术性选修模块来说,要浅显得多。但是如果教师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关注不够,对有关知识和问题缺乏了解,在课堂上很难做好深入浅出的启发式讲解,组织、指导各种学习活动也有一定困难。如果教师习惯于采取原有的化学知识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正面、深入地讲解具体的化学知识,就会导致教学内容过难。
综上分析,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的不利因素较多。但从另一方面看,有利因素也同时存在:文科成绩相对较好,有利于阅读、简答、表述;女生记忆能力强、语言表述比男生好、容易接受暗示鼓励、课堂纪律相对较好,这正有利于化学学习(高中化学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需要记忆)和课堂纪律的调控;多数学生都有“水平考试要过关”的要求,则有利于在“水平考试”的层次要求上进行教学。《化学与生活》模块学习内容较浅,正好对文科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要求不高,同时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比较有趣的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考虑文科班的《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策略时,应充分利用客观存在的有利因素,化解不利因素,以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1.在文科班开展《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原则。在第一节课时要向文科生阐明开设《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目的和意义。长远来讲是培养他们在以后生活中一些必要的、基本的化学素养,同时他们也要面对近期的化学水平测试。对文科生老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上降低一些,不必要求学生课外再花多少时间来学习化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味的迁就文科生,否则学生就会觉得这个课可有可无,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后面的课堂教学就很难顺利开展了。所以有些事项一定要严格要求,比如说课堂纪律一定要比较良好,绝不允许在课堂上太随意。
2.去掉偏心,给予真爱。教育的真谛是对学生的真爱,而真爱又是以对学生人格尊严、兴趣爱好和应有权力的充分尊重为核心。尽管文科生在高二结束就不再学习化学,但我们化学教师切不可因此而对他们三心二意。文科班学生最忌讳的就是理科老师对他们的轻视和漫不关心。因此,教师应该时时规范、检点自己的言行,要以良好的师德行为感染、教育学生。
3.平时作业以及考试要适当降低要求。针对文科班多数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对化学学习有畏难情绪,我们就应该适当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有所收获和进步。平时作业应结合文科生特点,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结合社会热点,让他们写一些小论文调查之类的。
4.在《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既要避免科普化,又要避免过分的深入。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将相关知识只进行简单的介绍,感觉没有核心的知识内容,没有多少内容值得讲解,就像一场以化学与生活为主题的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要使《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避免科普化,应该注意深入探讨真实的生活问题以及开展跟生活相关的具有驱动性的活动。《化学与生活》模块往往是从真实生活开始的,并将生活问题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和教学的核心思路。对于这些问题,可以从面上简单分析,甚至可以泛泛解答,这样处理的结果是感觉没有实质内容,甚至感觉是小学生的问题。而高中生更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例如,牙膏中为什么要“加氟”?小学生都知道目的是防蛀。但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
5.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各个专题中选择某一两个富有启发性、学生又可以接受的个案,从化学视角来剖析,注重于基本观念的教育,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化学的魅力。比如讲微量元素碘元素时,可以引入实验教学生区分含碘食盐和散装的海盐。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常用的对比思维,进一步认识到碘元素是以碘酸钾的形式加入食盐,以及炒菜时加入食盐的最佳时机。我在组织学生做此实验后,有学生就提出当地很多家庭用没有加碘的食盐问为什么没有出现粗脖子病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应该是当地属沿海地区,居民经常食用海产品,而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并进一步讨论碘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是否越多越好,引导学生辩证的认识微量元素,形成正确的观念。
总之,高中文科化学的教学不仅需要满足学生通过水平考试的要求,还应贯彻新课改理念,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使其具备能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应有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化学与生活》模块本身具有鲜明的特色,将它与文科生化学学习的特征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钻研教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非智力因素,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本模块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