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锋
[摘要] 每次参加升旗仪式时,笔者发现,似乎国歌声最嘹亮的是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演唱技巧的一年级小朋友。随着年级的升高,似乎“声音”也在越变越小,甚至在有的学校只能听见广播里发出的国歌演唱声,笔者为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唱国歌 不嘹亮 原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笔者读到了一位年轻教师的博文——老师,你为什么不唱国歌?文中提到了现在很多学生在周一升旗仪式中的国歌唱得不够响亮,不够认真,甚至在唱国歌的时候,对口型、假唱、低头不发声。这一现象似乎和老师不唱国歌有关。博文中具体提到了某个星期一,由于下雨,在室内举行升旗仪式,当老师站在孩子身边,听他们唱国歌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的声音就好像憋在嗓子眼里一样,声音怎么也出不来。唱国歌的声音显然不是靠班主任不停地说教就能有所改变的,那要怎么办呢?对此,这位年轻老师相当困惑。
看到这位年轻教师的文章,笔者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也是深有感触。每次参加升旗仪式时,笔者发现,似乎国歌声最嘹亮的是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演唱技巧的一年级小朋友。随着年级的升高,似乎“声音”也在越变越小,甚至在有的学校只能听见广播里发出的国歌演唱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问卷调查。
二、国歌唱得不嘹亮现象的“诱因”
1.自我害羞,选择沉默
中国学生的害羞似乎已经“世界闻名”。通过问卷,我们也非常清晰地得到了这一验证。在有效问卷中,有近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嗓音不够出众,担心自己无法演唱好国歌,就选择了沉默和放弃,或者滥竽充数。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群中,由于身体发育的问题,嗓音的变化让他们受到了更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决定了孩子的“叛逆心态”。
2.群体眼光,带来改变
在学生青春期心理迅速发展的特殊年龄阶段,学生们很容易形成自我的价值观、道德观,而想法相近的一群人甚至形成了“价值观念的认同群”。与第一个原因一样,部分学生高唱国歌那种“认真严谨”的样子有些傻傻的,个别群体里的孩子就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原本认认真真高唱国歌的孩子,迫于这些“同群体”中的同学的舆论压力,也会或多或少地发生着改变。调查问卷中,有这样心态的学生约占到20%,有位学生甚至列举到一次升旗仪式后,班上好几个平时玩得不错的男生都来取笑他,说他唱国歌的时候认真得像一个呆子。一开始,他还不怎么在意,但是次数多了,这样的事情还影响了他和他们几个朋友之间的“默契”。所以,他也在朋友的影响下发生着改变。
3.教师榜样,发挥不够
笔者在那位年轻教师的博客中看到,偌大的学校近70位教师,和孩子一起大声唱国歌的仅仅有3位。其中,有两位分别是学校的校长和大队辅导员。为此,笔者也在自己学校里进行了观察,发现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看来,老师的行为也决定了孩子们的选择。
试想,当老师站在队伍的最前排,大声地演唱着国歌,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榜样,加上小学生对教师的敬仰和模仿,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榜样效应。但是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个老师在这些方面都是做到很好的,而且这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
4.练习不够,演唱不好
按常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应该是小学教材里的内容,由于所占的课时数量和课程设置的原因,除了一次学习之后,很少有专门的时间用来练习国歌的演唱。要想把国歌唱得气势震人,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还真得很难达到什么好的效果,孩子的国歌自然唱得不好。
5.国歌雄壮,不够流行
有些学生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关注流行音乐的信息上,会想尽一切办法了解明星动态,练习流行音乐的演唱技巧,甚至成为疯狂的追星一族,但是对于国歌等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兴趣不大。有的学生甚至只知道周杰伦、蔡依林等流行乐坛的歌手,但是对于聂耳和田汉的作品知之甚少。
6.态度平淡,想法幼稚
对于不能高声地演唱国歌,很多同学还有这样的一些理由:认为只要升旗时专心就行,心里想着祖国,长大要为国争光就够了,不一定要大声唱;还有同学甚至片面地觉得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缺乏创新精神,每次的模式都是一样的,激发不起他对演唱国歌的激情……
三、让国歌嘹亮的“对策”
面对种种原因,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加尊重国旗、庄严地参加升旗仪式,并大声地演唱国歌呢?
1.深入教育,让“国歌”浸润童心
首先,教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策略,开展更丰富多彩、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对于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的由来及相关的历史有更多、更全、更深刻的了解。当学生了解了国歌的创作背景以及雄壮的国歌对于当时中国革命的积极意义,让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把在升旗仪式上高声地演唱国歌作为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主行为。
学校也可以组织高年级的学生观摩每年10月1日的市政府楼前的升旗仪式,到南京市国旗班参观、采访,让学生对于国旗班的战士、升国旗背后的故事有更多的了解。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请带孩子到北京旅游的家长务必安排一次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的经历,这些体验活动一定会给这些孩子们带来无穷的收获。
2.关注细节,请“老师”以身作则
字典中榜样的意思是值得学习的好人或好事。在我们日常对学生的教育中,常常以伟人或同学的先进思想、良好品德和模范行为作为榜样,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这就是榜样教育法。如以茅以升、华罗庚小时侯认真学习的事迹为榜样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以小华盛顿勇于认错的行为为榜样教育学生要诚实……历代教育家均重视运用此法。通过榜样人物的言行,把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了,具有直观教育的作用。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思想观点、道德面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以模仿的榜样。而这个榜样又是最直接和接近的。与此同时,榜样的人员还不仅仅在于教师,每一个校工、甚至是校园的保安、家长等都是榜样的重要力量。群体的力量、舆论的力量应该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
3.强化训练,让“高唱”成为技能
没有一项技能是可以通过每周一次的练习而达到纯熟的。对于学生,要想将国歌唱得比较好,以至于在公众的场合演唱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不至于因为唱得不好担心被人笑话而不敢大声演唱。
笔者建议,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前,利用10分钟的时间练唱国歌、练敬队礼,每周五的班队会也是利用起来的时间。作为班主任,有必要、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当学生的练唱氛围、演唱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加上整个校园的舆论及榜样的作用,学生高唱国歌必定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了。
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对具体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工作,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得到更多深层次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有所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鲍东明.现代学校制度与治校方略.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