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婷
[摘要] 街舞作为一门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广受高校学生欢迎。虽然街舞已经进入一些高校体育课堂,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本文主要从街舞的起源与锻炼价值来分析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些制约因素,为街舞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街舞 高校体育 制约因素
街舞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大学体育教学。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街舞既是一种极有效的健身休闲运动,又能培养学生的美感和乐感,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独特而多重的教育功能。在当今强调终身学习、积极面向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街舞带给大学生的不仅仅是对健康的需求,更应当使他们在现实体育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中激发起对可能体育生活的主动探寻。然而在目前的形势下,街舞想真正进入课堂并受欢迎仍存在着众多困难。
一、街舞的起源与发展
街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黑人青少年,是美国黑人“嘻哈文化”(Hip-Hop)的组成部分。由于这种舞蹈出现在街头、不拘于场地器械,所以称为街舞,并具有极强的参与性、表演性和竞技性。在发展过程中,街舞少年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他们以街舞来张扬自我,展示青春活力和激情,表达勇于进取的生活态度,他们强调的是“做自己,享受生命,勇于挑战”的理念。
街舞的分类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以动作为标准,街舞分两大类:Breaking和Hip-Hop。Breaking属技巧型街舞,要求舞者具有较高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属于技巧性较高的舞蹈,跳这种类型舞蹈的青少年叫做B-Boy/B-Girl。Hip-Hop属舞蹈型街舞,有Poping、Locking、Electric、Turbo、House等多种风格。它们都不如Breaking那样需要较高的技巧,但更要求舞者的动作协调性和舞感,以及肢体灵活性和控制力。第二种是以时代特色为标准,分为Old School和New School两类。前者为20世纪80年代的街舞风格,后者产生于90年代,在音乐和动作上都有相当大的改观。
中国青少年最早接触街舞,始自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电影《霹雳舞》,当时的霹雳舞(Break Dance)就是现在Breaking的前身。随着中国青少年对街舞理解的深入,他们逐步回归街舞的本源,以中国青少年自己的眼光和特点来实践街舞。
二、街舞的健身价值
街舞是一项健身功效强的有氧运动。因其运动强度适中,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精神及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从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能塑造健康、优美的身体形态及洒脱的气质,提高学生对美的正确理解及感受力,培养审美情趣,注重提倡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积极参与意识;能培养良好的节奏感、优美感和表现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观赏能力和陶冶高雅情操;能培养学生编排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动作爆发力强,多以绕环和小关节的运动为主,因此能较好地改善练习者的协调能力,并且使身体不常运动到的小关节和小肌肉群得以充分锻炼。
三、因素分析
1.街舞文化的发展需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改革教学
街舞可以感知自我,展现自我。由于街舞破旧立新的个性,不同的人跳街舞会有迥然不同的味道,每个人的街舞就像他本人的性格一样。街舞可以提高自信、张扬个性。舞蹈中那强有力的节奏和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可以让大学生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反映大学生勇于挑战自身极限,超越自我的性格特征。街舞可以展现时尚,传递时代音符。大学生在表演街舞的过程中,从他们完成动作的效果和完美程度来看,舞蹈技巧的成功和失败、竞争与合作、顺利与挫折均可以使其体验到了街舞内在的乐趣。同时这些又迎合了大学生热情奔放、个性自由、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然而长期以来,那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竞技运动项目始终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其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单一,致使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机械、呆板,过分地强调“统一”,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训练缺乏生机。虽然目前学校体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多年来一直严格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变的不是很大。很多学生在体育运动学习中还是一味的依赖教师。
2.宣传工作不到位
第一,街舞是身体动作,类似于体操类项目,很多教师在体操类教学中穿插一些街舞,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就是街舞与体操是一类的。第二,街舞进入高校体育课堂晚于体操类项目,学生对街舞不了解,认为它虽然新鲜但对自身要求太高,自己学不来。第三,媒体对街舞文化的宣传主要趋向于Breaking文化,Breaking其实有着破坏的意思,所以很多人认为街舞其实就是一些不良少年行为,导致学生进而远之。
3.教师专业素质不够
首先,由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的原因,很多教师没有接触过街舞,即使接触过也只是了解皮毛,因此,专业的高校街舞教师非常少。其次,街舞的种类非常多,要求教师每个舞种都能练到融会贯通,难度非常大,这就需要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学生的主要兴趣去练习。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有详细分解动作的能力,因街舞的动作变化非常多,且很多动作都是小关节与小肌肉群的运动,不清楚的给予讲解,学生就很难准确把握动作的细节,从而去完成动作。
4.评价标准不完善
在街舞教学效果评价考核方面,应充分考虑学习态度与行为、技能水平、交往与合作精神及情意表现等方面,注重学生自我进步的认识考核,使得每个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能感受和体验到街舞带来的娱乐、成就和进步。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运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法,从五个学习领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客观评价。但是因为街舞是一门新兴的运动项目,它的评价体系自身还不够成熟,所以在技能水平评价时,很多教师没有突出街舞的专业技术性,只是依据体操的评价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测评。
四、结论与建议
街舞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一崭新的时尚体育资源,虽然在高校体育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但它的开发极大地拓展了高校体育改革。学校、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俱乐部、运动会等正式的活动来正确的宣传街舞文化;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身体素质进一步学习街舞技能,然而街舞是引进的舞蹈,变化比较快,教师要不断更新街舞的文化及其评价标准,从而公正的评价学生。街舞在我国高校刚刚起步,尚属探索阶段,很多内容仍需要研究与讨论,也希望有更多的体育学者积极关注它。
参考文献:
[1]董颖.对普通高校体育课中推广街舞运动的可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4).
[2]中国体育报业总社.街舞VS拉丁舞健美操[J].健与美,2001,(10).
[3]张敏.从2004年全国街舞大赛看健身街舞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2).
[4]赵炜中.浅议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