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然 卢光莉
[摘要] 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产生不仅是由网络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家庭的教育所引起,也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有关。上网成瘾已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为了能使青少年摆脱网络的束缚,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着手加强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青少年 上网成瘾 对策
互联网以其传输快、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和形式多元等特点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8年7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中国网民数已达到2.53亿,其中青少年占14.9%。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许多青少年因迷恋游戏、聊天、黄色视频等而产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探讨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成因及对策就十分必要。
一、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
国际上把上网成瘾称作“互联网成瘾综合征”,英文为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其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虑和情绪问题”。其主要表现是上网时间长且难以自控,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仍在继续,不能自拔。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开放性访谈,发现导致他们上网成瘾的原因既有家庭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的诱惑
青少年上网成瘾与网络的特点密不可分。首先,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深深吸引着青少年。在“网络社会”这个崭新的信息世界,主体的行为往往是在“虚拟世界”里进行的,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隐形人,其身份、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隐蔽。正如Davis,R•A所说:“一个半老徐娘可以将自己伪装成红颜少女,强盗亦可自称超人”。在隐蔽性和匿名性的保护下,网民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其次,网络还具有平等性。当你在网上进行交谈、讨论时,即没有专家与平民之分,也没有作者与读者之别,只有网民之间的平等交流。你的性别、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作用,你的话语是否受欢迎只是看你的话语本身是否吸引人,你的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因此网络逐渐成为青少年心目中展现自我的理想平台。心理学家杨新华通过调查发现:“74%的青少年认为网络能使他们找到迅速成功的途径,并让他们的种种幻想成为可能”。
2.社会原因
导致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管理不善。目前,以营利为目的的网吧包围学校,经营者不仅不劝阻学生上网,而且还提供“吃住玩”一条龙的优惠服务,游戏开发商更是趁机赚取黑心钱。针对这种不良现象,尽管我国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对网吧进行管理,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对网吧的管理依然存在漏洞,管理上的漏洞为一些青少年上网提供了方便。二是新闻媒体的不正确宣传。与传统社会主要依靠家庭、学校完成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相比,现代社会在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媒体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闻媒体大肆渲染各种网络传奇、网络神话和网络精英的一夜暴富。这样的文字连篇累牍,充斥着各种报刊、杂志,使他们成为这个时代最受推崇的对象,成为无数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并对青少年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3.家庭原因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认为,如果父母抚育子女的方式不当,如缺乏和孩子的理性沟通,一味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忽视子女的心理教育,过多地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对孩子管教严厉等等,就会造成子女无法与他人正常交往,而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可以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使得他们一方面作为社会化人有渴望参与、合群的本性;另一方面,由于感到恐惧、孤独、自卑和无助,不敢与他人交往,使他们的需求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于是便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去寻乐趣、觅知音。
4.青少年自身原因
首先,青少年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对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互联网的特点及其丰富的信息对他们很具吸引力。其次,他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还未定型,生理与心理上的不成熟使其自制性和自律性不强,因此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常常抱着好奇心去看、去玩,结果沉溺于其中难以自拔。第三,由于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人际交往常遇困惑与障碍,于是上网聊天、交友、网恋成为他们宣泄、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第四,目前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追求独立个性和真正成人化的要求迫切,而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二、上网成瘾对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
心理学家Subrahmanyam.K(2001)等人指出,由于青少年期正是身体发育时期,其认知能力、生理和心理成熟度都不高,若长时间与电脑相处,对其思维和情感生活将产生不良影响。上网成瘾对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心理方面
Crosnoe.R(2000)研究发现,如今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与虚拟的数字生活结合在一起,这带来的一个危险因素是,他们常常会被越来越多地“拉”出现实世界。如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太大,就容易给他们带来压力,使他们学习时记忆力不集中、不持久,逻辑思维活动迟钝。另外,网络提供了匿名性以及扮演其他角色的可能,这也给青少年带来人格上的干扰。因为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将会导致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这些不同的性格特点之间差异很大,将可能给他们带来长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独处、敏感、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特别是一些性格孤僻的青少年,一旦他们发现在网上寻找知己比现实更容易,就会沉溺其中,下网后就变得更加失落,远离周围的伙伴,不愿与人交往,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出现双重人格,甚至有可能导致独立人格的丧失。
2.身体方面
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长时间无节制地上网会使他们逐渐陷入情绪低落、视力下降、眼痛、怕光、夜盲、食欲不振的状态,进而阻碍他们的身体发育,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3.行为方面
上网成瘾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逃课、辍学、偷窃和抢劫等不良行为。Wan,C.S(2006)等人研究还发现:那些长期进行在线聊天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并满足于在游戏中扮演英雄形象的人,更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因为与他们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相比,回到现实世界会感到非常枯涩、失望,产生心理压力,某些人可能由于不能克服这些压力而最终出现极端行为。据2005年5月29日《新京报》报道,5月15日,天津市一名沉溺网络游戏的13岁男孩,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他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标准飞天姿势,带着笑脸,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等。
三、网络成瘾的防治
从以上诸多原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他们内心世界的宣泄、自我价值的追求,也有对新鲜事物、新鲜生活尝试的冲动。我们应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立体防治机制,引导青少年健康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的手段为其成才服务。
1.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矫正不良的上网习惯,确立远大的理想、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因此,上网时,要明确自己上网的目的,要控制好自己上网的时间,要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的工具,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这个现代化工具,积极寻找有助于学习的信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处理好上网娱乐和学习的关系。
2.注重家庭培养
首先,作为家长不仅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还要注重孩子的精神生活,要多拿出时间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发现他们所遇到的障碍,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其次,家长还应学会健康、适度地疼爱孩子,而不是溺爱,更不是将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健康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自然、适度、稳定、一贯的基础上。第三,父母也应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立,尊重孩子的隐私,按规律办事。第四,家长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网络知识,并经常与孩子一起上网,引导孩子浏览一些有意义的网站,多接触一些爱国主义、自强自立、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又不失家长的监督作用,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总之,父母不仅要在经济上资助他们,还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思想上引导他们。
3.加强学校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能力,塑造他们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其次,学校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让他们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第三,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丰富青少年的假期和课余生活,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降低网络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实践证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分散青少年对网络的专注,而且还可以改善他们与同学的关系,获得身心上的愉悦。此外,对于已经存在网络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学校应当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诊断和疏导,帮助他们控制上网时间,提高他们心理品质,增强他们对不良上网的免疫力。
4.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对于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2002年我国颁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了对网吧的管理规则。如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对网吧进行综合治理,控制网吧总量,关闭无证无照的非法网吧,规定营业时间,限制通宵营业,禁止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网吧,推行实名上网制,同时规范对游戏、聊天交友软件的管理,大力开发内容健康、情节生动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子游戏产品,以取代那些充满暴力和色情的游戏。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按照互联网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网络监管,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从源头上约束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青少年喜欢的网络作为切入点,提供一些有益的网站。对于上网成瘾的青少年,就更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疗他们,如可以在网上设置“网上论坛”、“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等形式,给予他们正确的咨询和引导,为他们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良好上网环境。
总之,面对网络科技的汹涌到来,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网络”,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摆脱网络成瘾。为此,我们必须保持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注,努力做好上网青少年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同时运用立法手段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尽可能减少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调查报告.2008.
[2]张海涛,苏苓.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75.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第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30-133.
[4] Davis,R•A. Acognitive2 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Compute Human Behaver,2001,17(2):187-195.
[5] Subrahmanyam.K,Greenfield.P,Kraut,etal.The impact of computer use on childrens and adolescents development.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1,22:7-30.
[6]Crosnoe.R. Friendship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The Life Course and New Directions.Social PsychologyQuarterly,2000,(63):377-391.
[7]Wan,C.S.&Chiou,W.B..Psychologieal Motives and online Games Addietion:A Test of Flow Theory and Humanistic Needs Theory for Taiwanese Adolescents. CyberPsychology&Behavior,2006,9(l):317-324.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河南大学自然科学基金(06YBZR00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