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连续性与学生自我教育实现

2009-06-21 01:48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李 印

[摘要] 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该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非连续性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非连续性教育,遵循教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非连续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等的历史趋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境遇和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高校中亦存在着诸多与教育目的相悖、违反教育规律的突发事件,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愈显突出。作为教育人类学的创始人之一,博尔诺夫基于人的生存本质批判吸收了存在主义思想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成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必然产生与此相应的教育之非连续性形式。”非连续性教育是基于生存哲学的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偶然性和非连续性的特质,是连续性教育的有益补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连续性

1.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博尔诺夫曾师从存在主义的创始海德格尔,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基于人的生存本质来思考教育问题,初步形成了他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偶然的,人的发展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因而人的生命历程是非连续性的、顿悟的。博尔诺夫认为,以往的教育忽视了教育现实中的生存领域以及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非连续性相应的非连续性教育。他认为,人的连续性教育“把阻碍和干扰教育,导致教育失误或完全失败仅仅归结为偶然的、来自外部的干扰,而这本来是应当避免的,而且原则上也是可以避免的,这种干扰无论如何无关教育大局。只有存在主义敏锐地看到这种干扰不只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偶然事件,而是深深地埋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之中的。从这些事件中表现出一种新的,迄今尚被忽视的人类存在的基本方面。它使连续性发展的观念趋于破灭或者至少表明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运用非连续性教育来应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阻碍和干扰显得至关重要。他肯定了危机、遭遇、唤醒、告诫和号召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重要意义,认为教育过程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形式的统一,非连续性教育是以往连续性教育研究的有益补充。

2.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连续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是实现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一项人类活动,既有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又涵盖思想政治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得以显现。基于存在主义的观点,这种活动无疑是人的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与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但以往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注重发展的连续性,而忽视了人的存在与发展的非连续性的一面。人的存在与发展的非连续性,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连续性教育方式。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统一构成的。

人的一生中常常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和不可预测的危机和遭遇,这是人生发展的必然,或是中断,或是停滞,或是转折,共同表现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非连续性。那么,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包含间断、曲折、困顿、激情的鲜活多变的同时,又是复杂矛盾的生命历程。只重目标不重过程的教育观念受到了批判。实际上,人的存在与发展的非连续性是生命发展的局部性和阶段性显现,而连续性着眼于生命历程的总体方面,非连续性虽不能主导生命发展的顺序对局部的身心发展,尤其是思想的发展的影响有着关键的制约作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连续性教育方式提供了依据,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思想政治的非连续性教育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连续性设计,重视过程中的危机、唤醒、号召、告诫以及遭遇等教育形式的非系统、非连贯影响,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获得非连续性的发展。同样的,思想政治的非连续性教育着眼于局部的、阶段性的一定界限内的突发事件,在偶然中寻求必然,发掘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有益补充了连续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与之统一构成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外,也有这一特定阶段的特点与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实现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人类活动,但对于整个人生过程是研究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这一阶段的特殊性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教育设计来看,重视人发展的规律性,根据既定的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及其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以达到既定目标,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而非连续性的危机、唤醒、号召、告诫以及遭遇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研究。而由于这些非连续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引发了我国高等教育中诸多严重问题,如大学生心理问题复杂化、严重化,大学生中的犯罪率以及自杀率增加等,这些问题对我们现今以知识论思维下人的连续性发展观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质疑:强调普遍、规律、理性的连续发展,忽视了人的生命情感、个性要求以及偶然事件对学生的影响,未能在危机中给以及时的帮助,甚至为了追求连续性教育的既定目标,反而人为地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理性因素的发展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非理性的直觉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信念、意向等因素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作为人的生存世界主导的方面是精神生活方面,而人的完整的精神世界是由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发展离不开非连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非连续性教育内容,与连续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

基于存在主义的观点,个体存在有很大的偶然性,是被忽视的人类存在的基本方面,这些偶然因素对人的存在与发展有重大意义,对连续性发展观念提出巨大挑战。博尔诺夫肯定了非连续性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的根本性意义,连同由此必然产生的相应的非连续性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同样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

1.危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会面临各种危机如成熟危机、疾病危机、家庭危机乃至社会危机等,是中断和威胁正常存在进程的突发事件,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偶然的必然。“向某个新的阶段过渡只有通过危机才能得以实现……只有在危机中或经历过危机我们才能成熟起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正视危机的积极作用,适时的引导学生战胜危机,充分利用这一非连续性教育因素。教育者不能无视危机或通过安慰掩饰来降低其严重性,也不能替代学生承担或排除危机。“危机越严重,渡过危机的决心越大,危机后的一种重新开始的清新感就越酣畅。”危机的教育意义越突出,但也不能人为地制造危机,只能是因势利导来战胜危机。战胜危机要依赖受教育者自己,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使其被危机中断的生命历程重新开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的,是适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正视危机的本质和意义,锻炼其面对危机和战胜危机的勇气和意志品质。

2.遭遇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人的一生会不断地遭遇各种偶然事件,但存在主义观点的“遭遇”是指少数重大的、特定的经验,使正常的生活秩序和活动令人痛苦地被中断,强调的是足以震撼心灵的强度的事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可是正面意义的遭遇事件。“如果不能产生真正触及人心灵深处的、改变其全部生活的遭遇,那么所有的文化知识都不起作用,所有其他都无关紧要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有意的利用这一震撼遭遇,使受教育者产生突变的成长,在遭遇中要注重引导其做出正确的选择,保证发展的积极方向,并重视培养其自我选择能力及应对遭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创设“遭遇”的氛围,使受教育者感悟遭遇,正视遭遇,为积极应对遭遇做好准备,使他们能够正视现今社会的复杂与人生的坎坷,锻炼其处变不惊、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以及坚强的意志,这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告诫和激励的作用

人不可能永远保持一个水平或持续地向前发展,也无法持续地保持已达的思想政治品质的高度或持续向前发展,人的生活由于习惯和疲乏而被消耗而陷入非其存在本意的退化。这也是一些学生屡教不改,对其教育似乎无济于事的原因。很多大学生常会陷入阶段性的失控,一旦发现,或是鼓起更大热情投入学习,自我修复,或是无法自拔需要教育者干预的外力排除。告诫和激励成为使人摆脱这种失控状态的有效措施。当大学生陷入这种困境而无力自拔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应及时告诫,警告他们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危害,同时,指明方向,使他们迷途知返。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毛泽东的“迎头棒喝法”与告诫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惰性心理、依赖心理、意志消沉者的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激励即是博尔诺夫所谓的召唤,就是激发人的主观动力,鼓动人们朝着正确目标努力,调动其积极性,投入新的学习生活中。及时和反复的告诫和激励在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4.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唤醒

“唤醒”作为人的灵魂的教育形式对教育具有本体论意义,“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唤醒的,是人的心灵深处的本源性的思想道德意识,是被社会意识和规范蒙蔽了的认识以及丧失了自我的个性。这种唤醒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揭示人的存在本性,在危机和遭遇中唤醒受教育者被催眠了的思想道德意识,使其真正认识自我和自己所处的世界,理解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真正的、完整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中的唤醒就是引导受教育者达到精神的自觉,思想政治意识的自觉,了解自己的使命,批判地观察世界,释放被沉沦蒙蔽的内心,实现人生的真正自由。

三、学生自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哲学家赫舍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人在具体的环境和经历中怎样成为存在的人,存在的可能性超过他的存在的现实性,所以必须超越事实的限制才能正确地看待人。人应当被理解为一系列的机会,而正是这一系列非连续性的机会造就了人。“一个过程定期出现,它遵循比较性久的模式,而一个事件是非同寻常的、不规则的。一个过程可能是连续的、稳定的、始终如一的;而事件的发生是突然的、间断的、偶然的。过程是典型的,事件是独特的。过程遵循规律,而事件则创造先例。”人生是一系列事件和机会造就的,这些事件和机会是非连续性的,具有独特的意义。人的存在就是由这些非连续性的事件构成总体上连续性的完整人生,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可以制定连续性的教育计划,也可以实施非连续性教育的措施,但大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偶然事件,在重视非连续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的同时,还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自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首先,是引导大学生主动探索生命的意义,正确认识生命存在的价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爱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积极应对生存危机。大学生都要自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提高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同时,树立热爱生活的坚定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其次,要正确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按照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把自己培养“四有”新人,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同时,在课堂之外还要积极参与实践,重视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的自觉养成。此外,还要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各种应对不同危机和遭遇的能力,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防范意识,强化风险意识,理智的坦然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最后,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共产主义的政治觉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终极使命,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积极融入社会,心中始终装有党和国家对自己的期望,刻苦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自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德]博尔诺夫著.李其龙译.教育人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9.51.61.63-64.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8.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3.

[4]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73.

[5][美]赫舍尔著.隗仁莲译.人是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39.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教育视阈中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