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菊邻 吕文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98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名多发性抽动(搐),是一种以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系统的慢性疾病。多在2~13岁间起病,7~8岁占高峰,男孩多见。近年发病有增高趋势。成为儿科神经专业门诊的常见病。典型临床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肉(头、面、肩、肢体、躯干等肌肉)快速的抽动,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语言障碍。本病目前多选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大。笔者在临床上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本病5例,痊愈4例,显效1例,效果显著。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8岁,于2006年5月4日就诊。患儿1年多来时时胸闷憋气,四肢不自主抖动,腹肌不时上下抽动,难以自制,学习成绩下降,急躁易怒。究其病因,缘由家长责斥后发病,每天发作数次,每次约10分钟,受批评后症状加重,在外辗转治疗年余,反复查脑电图正常,诊断抽动-秽语综合征,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减轻,但症状始终未能消失,就诊前几日病情又加重,发作频繁。查体: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阵阵吸气样憋气,四肢时有扭曲抖动,腹肌阵阵上下抽动。辨证属肝郁气滞,疏泄不利,肝失所养,治以疏肝解郁,柔肝止痉,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9g,黄芩9g,白芍15g,地龙9g,郁金6g,生地9g,钩藤9g,甘草3g。水煎服,服药6剂后症状大减,每日仅发作1次,且发作时间明显缩短,继续服用,0.5个月后症状消失,随访2年再未复发。
例2:患者,男,9岁,于2005年11月14日就诊。患儿出现频繁眨眼1年余,初时家长认为由沙眼所致,在眼科治疗后无效,遂未再求医,就诊前2个月,又出现摇头,搐鼻,耸肩,症状逐日加重,伴学习困难,性格忧郁,怕与人言,几近辍学。体查无异常,脑电图正常,诊断抽动-秽语综合征,方用小柴胡汤化裁:柴胡9g,黄芩9g,白芍15g,地龙9g,郁金9g,钩藤9g,白蒺藜9g,甘草3g。水煎服,10剂后症状消失,再服5剂以善后,随访2年未再复发。
讨 论
肝属木,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与胆相表里,其经脉络肝属胆,沿下肢内侧上行,绕阴器,过少腹,布胸胁,入膈膜,上目系,达巅顶,邪入少阳。一则胆热循经上攻,经气为之不舒,二则影响脾胃功能,使胃失和降,脾失健运,纳谷减少。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但大都在足少阳经的循经路线上,故仍守少阳经之治疗原则,和其不和也,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入白芍以养阴柔肝缓急,钩藤,地龙平肝熄风止痉,郁金行气解郁、疏肝利胆,合方共奏疏肝解郁,柔肝止痉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