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勤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72
小儿麻醉苏醒是小儿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手术的直接创伤,再加上小儿本身的生理特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因此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管理尤为重要,是小儿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
常见并发症
体温过低:体温过低的原因主要与气温低、手术间室温低、手术时间长、术中输入未加温的液体等因素有关,也与小儿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有关。小儿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体重来说较大,血管多易于散热,同时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成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引起体温下降[1]。全麻后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受到抑制,机体的代谢能力下降而散热增多,加上肌松药物的作用使肌肉失去产热作用,致机体易受冷环境的影响而体温下降[2]。低温时小儿易出现寒颤,寒颤时因肌肉收缩机体耗氧及CO2生成量增加而发生低氧血症,同时可致小儿麻醉苏醒延长及呼吸循环抑制,甚至造成不可逆损坏。体温过低,血管收缩,手术切口组织供氧减少白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可增加切口感染率,体温低时,血液分布改变使肾血流量减少,延缓麻醉药物的代谢,而使麻醉苏醒期延缓[1]。
喉痉挛:全麻苏醒拔管后可发生喉部肌肉痉挛,造成喉的狭窄或关闭。通常由于分泌物、血液或上呼吸道操作刺激声门,可直接引起小儿呼吸道部分阻塞甚至完全阻塞,从而引发生命危险。
喉水肿:小儿由于声门下区域的黏膜下组织松弛,容易水肿,再加上气管内导管过粗或气囊注气过多、插管时间过长(超过48小时)、插管损伤、同时伴有气道感染而引发[3]。
烦躁:术后兴奋躁动是儿科病人麻醉苏醒时相当常见的问题,尤其是3~9岁的患儿。如药物反应、疼痛、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膀胱扩张、尿潴留等[3]。小儿术后烦躁可造成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也易引起小儿意外性伤害,如坠床、手术部位的损伤,各种导管的脱落等。
呕吐反流:呕吐与反流是小儿麻醉常见的并发症,与麻醉诱导时加压给氧导致小儿胃内胀气,以及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另外术后小儿烦躁不安、挣扎、咳嗽、吸引管刺激咽喉部均可导致呕吐与反流。呕吐可引起小儿误吸,严重者可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术后疼痛:小儿对疼痛可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不利于小儿术后的康复。而术后及时有效的镇痛可减轻这些反应。
防范措施
体温过低:①保暖:巡回护士应根据手术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年龄调整手术间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50%~60%。对四肢循环较差的小儿及时给与增加被盖,还可使用热水袋等。使用热水袋时应注意水温不能过高,应低于50℃,且不能直接接触小儿皮肤。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测体温1次,如有寒颤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②吸氧:有寒颤的小儿要注意观察其面色,及时吸氧,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③输入液体要加温。
喉痉挛:环境要保持安静,密切观察小儿的面色、呼吸的频率、幅度、呼吸方式、心率、SPO2等。进行有刺激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准。一旦发现喉痉挛,如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和发绀时,不要惊慌,应立即托起小儿的下颌,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导管给氧并辅助呼吸,必要时控制呼吸,停止任何刺激,遵医嘱用药。
喉水肿:避免刺激,将小儿的头部放置正确,避免气道扭曲受压。严密观察呼吸,一般在拔管后30分钟内出现。若出现声嘶、犬吠样咳嗽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应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用药。
烦躁:①要保证有足够的通气,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②保持病室安静。工作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不可大声喧哗,尽可能减少对小儿的不良刺激。③防止意外伤害发生。对有躁动的小儿要查找原因,解除诱因并给予对症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必要的约束,松紧要合适,要有适当的活动度。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以防脱落。
呕吐反流:①合理的术前禁食和手术前用药。术前禁食的目的是保持胃空虚,降低误吸的发生率,而术前用药是缓解小儿的焦虑情绪,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产生,提高麻醉苏醒期的质量。一般术前禁食水4~6小时,术前针一般为阿托品、鲁米那,剂量根据小儿的体重而定,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②体位:麻醉苏醒期置小儿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必要时于小儿肩下垫软枕,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呕吐的小儿要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吸引的时候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的刺激咽喉部,有助于减少呕吐的发生。要选择合适的吸引管,吸痰时动作要轻、快,每次时间不超过15秒,负压不超过0.05MPa。
疼痛:一般首先要对小儿的疼痛进行评估,给医生提供信息,根据医嘱应用镇痛药。一般的镇痛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作用,所以在使用镇痛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呼吸,还要观察其他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参考文献
1 孙增勤.实用麻醉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50.
2 陈楚勤,李爱军.婴幼儿术中体温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现代医院,2006,6(1):62-63.
3 钟泰迪.麻醉期病人的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