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丽
摘要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地理教学语言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多种提问技巧。其次创设问题要有选择;第三注意提问的类型不同方法也各异;最后教师在提问中应对自身有所要求,提问应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地理;提问研究;技巧;创设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提问,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这既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陈旧、封闭的教学方式“满堂灌”,完全忽略了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天性,培养出的学生思维迟钝,缺乏能力。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在教学中应正确、适当地运用提问技巧。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地理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提问为手段,要求学生思考,进行教书育人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直接影响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教纲的基础上,应巧设疑问,有针对性的选择提问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还可获得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对提高自身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复习提问,主要是有关地理事物、地理概念的提问,一般要求表述一字不差。例如,什么叫海拔?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理解提问,这类问题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例如,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提问,要求学生运用新获知识和已掌握知识去解释新的问题。例如,讲我国气候特征时,回忆北纬15°~30°地区,西亚、北非气候和景观有何特点?为什么我国同纬度的地区却能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3分析提问,主要是培养学生读图表、阅读材料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气候类型的判断等。
4评价提问,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当今环境进行评价。例如,区域地理部分,提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原因及治理措施。”
三、课堂提问的技巧
在课堂上教师同样在提问,有人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有人却“石沉大海”。因此,在提问时应选择合适的方式,掌握一定的技巧,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言简意赅。因为只有提问清晰明确,针对性强,才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
2抓住关键,启发思维。例如在讲西亚北非的地理位置时,同时认识其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难易适中。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重点处设问。围绕重点设问,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讲“北美概述”时可设问“北美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该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2在教学难点设问。是针对比较抽象、复杂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等设问。例如讲“中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一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时可提问“等值线问题重要的分界线有哪几条?”
3在知识的对比点设问。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进行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掌握新的知识。例如:讲“西亚和北非”时可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比,提问在气候、矿产、地形等方面有何异同?
五、教师自身应注意的问题
1态度应和蔼。切忌面无表情,使课堂气氛过于压抑,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上好每一堂课,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愿意亲近教师,从而爱好地理这门学科。
2应避免先点人后提问。因为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班学生,所以应先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再点学生回答。同时在提问时,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去叫学生回答。
3避免惩罚性提问。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往往因为某个学生违反纪律说话、打闹、吃东西或睡觉,有意提问该生,回答不上来就严厉批评,甚至挖苦。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让其对任课教师或地理学科产生反感而厌学,影响学习积极性。
4应尽量少满堂提问,齐声回答。因为这样只是课堂表面气氛活跃,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并且教师也不易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提问,是师生沟通感情,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