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平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观察就是写作的门径。观察就是仔细查看事物与现象,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行为。
但是,在作文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对生活缺乏观察,头脑中没有感性材料的积累,总觉得“无话可说,无字可写”,勉强交差,导致不是套用现成的句子,就是内容空洞,言而无物,因而觉得写作文是一件难事。那么,怎样才能积极开发,主动利用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呢?现从以下三点加以说明。
第一,要把观察和写作紧密地联系起来,时刻不忘观察的首要任务就是“占有写文章的第一手材料”,就是建立“写作的材料库”,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因此,在每次进行观察之后,绝不可能满足于学生能够说出“我观察了什么”,而必须要求学生自己能够明确说出“我从观察中了解了什么”。同时,还要把通过观察获得的材料加以整理,分别采取笔记、录音、自然记忆等形式储存起来,防止出现“狗熊掰棒子,拾一个,丢十个”的现象。
第二,应该时刻牢记通过观察获取材料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恰当地运用这些材料写成文章。因此,在回答“我从观察中了解了什么”这一问题时,绝不可以满足于头脑中清晰地保留着具体的形象,而必须力求把这些具体的形象转化为“比较贴切的语句”。只有把具体的形象和贴切的语句一起保留下来,才能真正形成可供写作用的“材料库”。如果不这样做,在写作时就会出现“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儿,但是仍然写不出来”的问题。
第三,在进行观察时,往往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来配合。这是因为,让积极思维伴随着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在进行初步观察时有哪些地方不全面、不深入、不具体,从而增强再次观察的针对性,最终使观察所得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这还因为,观察所得的东西,基本上局限于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特征,属于感性认识,而要写成一篇文章,哪怕是最简单的文章,都不能不在某些程度上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不能不依赖理性认识。让积极思维伴随着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观察所得的材料的意义,有助于将来恰当地运用这些材料。
记得在一次指导学生写《你最喜欢的植物》这篇作文时,正值学校春游去生态观光园。于是,我借这个机会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任务:在游览之中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们在游览中看得非常仔细了,几个学生还在一起讨论交流,有不懂或不明白的及时向老师或种植人员请教。有的学生还拿出笔本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这样,写作的“材料库”就建立起来了。
接下来在作文课上,我组织学生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画的植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也了解这种植物,也喜欢上这种植物。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用最华丽的词藻,最优美的语言,尽情的描述自己所画的植物,讲起来滔滔不绝。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不断从教室里传出来。
最后,让学生们动起笔来,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所想像到的写出来。有的同学写到“一阵微风吹拂过来,这一大片郁金香迎着风向我们频频点头,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些郁金香五彩缤纷,有粉红的,有深紫的,有金黄的……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一朵比一朵更美,真是美不胜收啊!”。精彩的片段让我爱不释手。观察让学生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可写的素材,并能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使学生们“有话可说,有字可写”,作文就变成一件乐事。
达尔文曾对自己的工作做过这样的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品质。
第一,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观察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主要是说对事物或现象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按顺序进行,能够抓住事物和现象的重要方面及各部分的关系。在写《我的学校》这篇作文时,我就指导学生采用“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的观察步骤。即先对学校整体有一个轮廓的认识;再由整体到部分,仔细观察和分析学校各部分及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再由部分回到整体。经过这样的反复观察,就能比较全面地细致地认识学校。
第二,边观察,边思考;边思考,边记录
鲁迅先生在一封谈写文章的信时说: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多想想,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句话道出了思考在观察中的作用。一般说来,单纯的观察,往往只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个别事物或现象,要通过思维才能发现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我注重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思考、边比较,这样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同时,我还告诉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做好记录,积累感性材料。如做一些笔记,画一些图,把一些现象、特征、变化、经过等及时记录下来。避免时间过长会遗忘,也为今后的观察总结做准备。
第三,学会基本的观察方法
1比较观察法。即指导学生在观察时进行时间、空间上的比较,了解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区别事物的上下左右的变化,‘对事物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2远近观察法。即学生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可采用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掌握点和面的关系。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建筑物的观察和场景的记叙。
3多角度观察法。即学生在观察时,正面、侧面、前面、后面多角度观察,在有众多观察对象要了解时,以一点为主,其余的可采用转换的方法进行观察。这种方法适用于场景观察和参观游记。
以上几种观察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交叉使用。
第四,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指导学生及时总结观察的结果,先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区别主次,进行抽象概括,找出带有一般规律的特点来,然后把材料加以安排,明确观点,整理成文。如观察日记,观察片段或小型文章,形式可要灵活多变,这样学生会在写作方面得到充分锻炼。
从观察入手提高写作能力,是学生们的努力方向。只要正确理解观察的含义,并把这种理解应用到写作的实践中去,就一定能取得提高写作能力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