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岗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他并不称赞某某老师讲课时自己有多高的授课艺术,不能只看老师讲课,最要紧的是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过多讲解、分析和说明解题方法,往往适得其反,学生有可能给教师说“糊”了。我们应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不但会有多种解题方法,而且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树立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
一定的教育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教育思想影响和支配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我们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学生发展观:
1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有自己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
2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虽然存在差异但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差,他们需要的是关心和指导。
3要相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积极创设学生参与的条件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从这个意义出发,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练习。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参与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
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
2了解学生基础,让学生能参与
要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必备的知识基础,对应的能力训练要到位,否则即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与培养。此外,教师的要求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3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参与
教学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牵着学生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释疑中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鼓起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探究能力。
4激发成就动机,让学生善参与
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要承认学生有巨大的智力发展潜力:要相信他们是能学好的。在课堂教学这种群体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
三、积极营造学生参与的氛围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利于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参与。要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教学中不妨对学生的座位编排形式来一次“变革”:让学生围成几圈,分组学习,分层指导,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参与多向交流。我在班上曾做过这个试验,试验表明: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得非常主动、积极,都感到无比高兴,好像获得了一次解放似的,使求知的课堂变成了奏响智慧音符的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和氛围,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积极维系学生参与的热情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维系参与学习的热情。为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根据实际变精讲多练为巧练精讲,变先讲后练、边讲边练为先练后讲、边练边讲。教学过程中应讲求实效,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补救,帮助、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具有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