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的更新

2009-06-19 02:09罗瑞峰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轴对称教师应直线

罗瑞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中国的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改变。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地蓬勃的开展,课程改革,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使数学教学更精彩,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实现彻底的蜕变和质的飞跃。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得到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以往,我们讲究的是师道,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这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观念更新后的教师应是导师的形象,以指导、促进为主,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学习。以《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课为例:有很多教师认为本节仅短短的两页,内容也只涉及4个小问题,再用45分钟时间去完成,时间是不是太宽裕了?

对此我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关注的是过程还是结果?如果教师是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只需用4句话就可概括这4个问题(关注结果),而学生却处在被动接受(听讲)和记忆的地位。如果教师是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则需要为学生设计有意义的、便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看作是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一个个性化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讲授本节时,我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课前把学生分组,由小组同学合作搜集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制作轴对称图形的实物,上课时先组织学生观看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美:再组织学生展示他们搜集的图片或制作的实物,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节课的4个问题(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讨论,及时点拨与补充)。在应用知识方面,组织学生剪纸,让会剪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让学生体验剪纸艺术在本节课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设计这一堂课主要是通过小组中的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互动,营造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学习内容更有意义。并且教师应坚信每一个同学都有学习的潜力,在教学中应当给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机会,及时表扬学生,使师生形成平等的关系,且要注意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教师的知识理念需要不断更新

从课程改革的表面看起来,新教材的内容总量减少、难度降低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教学的话,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会越来越少,也很难想像学生的能力会反而提高。由此,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看得见、摸得着、有兴趣学习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合理延伸,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在讲解《点和线》一课中,对于点的认识,如果教师只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表示北京、上海、南昌、成都四座城市位置的点,使学生感受到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那还不够,四座城市大小是不同的,但都用点表示,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点没有大小。又如本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有四个点,其中每三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过其中任意两个点画直线,能画出几条?在设计教案的初期,我只是计划指导学生通过画图,数出符合条件的直线条数;但是,我再次阅读《教师用书》时,发现给出的答案不仅仅是6。我感觉到此处必有玄机,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和《课标》,我认识到教材的编者是想通过此题渗透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处理完这个题目后,进而引导学生考虑:有五个点,其中每三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过其中任意两个点画直线,能画出几条?

通过课堂教学的延伸,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再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说要想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改变,改变那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思维定势,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师应不断学习知识、更新观念,除旧迎新,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让我们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走在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扮演好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师角色。

猜你喜欢
轴对称教师应直线
说说轴对称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