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同一化与历史教育本质的背离

2009-06-19 02:09曹雪荣周化勇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

曹雪荣 周化勇

摘要历史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过去历史教育过多承担了政治教育的认务,使得历史教育功能没有得到体现,使教育失去自身价值。站在新世纪,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恢复教育的本质功能成为改革核心。

关键词教育同一化;教育本质;教育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一个显著弊端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分数成为教育目的,教育成了某些人的工具。尤其是在人文学科应试教育危害尤其大。本文仅就历史教育的问题进行一些剖析。

一、历史教育的本质

要说明什么是历史教育,就得回答两个问题: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历史呢?古今中外众说纷纭。美国历史学家伯恩斯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历史是人类的成就、希望和挫折、斗争和胜利的记录和解释。”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说:“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联系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中说:“我认为,每一个历史学家都会同意:历史学是一种研究和探讨。”法国人雷蒙,阿诺说:“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而我国对历史定义是: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习惯上,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释也被称为历史。2002年出版的由周筱斌、葛剑雄著的《历史学是什么》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从这些历史学家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对过去的记录,人们渴望了解人类的过去,但人们又不可能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亲临现场。今天我们学习谈论的历史都是经过历代历史学家选择加工,赋予了历史学家本身主观见解的。历史不可能真正完全忠实地再现过去的真实存在。而历史学家的见解又是与时代价值体系相关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历史的认识是不具有普遍的、有效的、真理性的。

什么是教育呢?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和认识是不同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说:“我认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它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了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进入21世纪,对我们来说,教育的任务就应是致力于使个体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那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历史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历史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传统观点认为历史价值和意义就是:“微而显,婉而转。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劝焉,淫人惧焉”“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往事,思来者”。今天我们又增加了爱国主义,唯物主义的内容。而西方学人也高度重视历史的价值。培根说,学史使人明智。柯林伍德认为,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可见中西方对历史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往往把历史的意义和价值与国家政治相结合,西方人则往往把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与个人的成长结合。综合中西方的认识,历史的意义与价值就显得更为深远重大了。

只有在历史中,在历史进程所显示出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搏击中才能辨明何为文明何为野蛮,才能理解人的尊严与价值。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目的在于使人们知晓人类的文明,培养人类的良知,提升人类的美好生活,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培养学生出自己对历史进而对社会的认识,使学生从生物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独立人格的现代人。我们应该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从史籍中去感受历史的鲜活,从历史人物的回忆录里明白历史的复杂现场,从历史评论中发散思考的角度,从历史文物和影像中回忆逝去的年华。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从历史演变中汲取知识和智慧,在历史学习中历练经验,在历史的传承中培养爱国主义,在对历史的尊敬中培养社会责任,在对历史的感悟中区分是非善恶。这就是历史教育的本质!

二、同一化的历史教育及其恶果

我们国家有喜欢统一和同一的爱好。从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到明清的八股定式到今天学校里的统一发型,统一坐姿,统一校服,考试用同一色的笔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都说今天的高考类似明清的八股: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同一试卷,同一的标准答案。其实建国后我们的教育就走向了标准化,统一化。统一化带来的结果就是全国人民学的知识都是一样的,几代人学的知识也是一样的,并且对知识道德评判标准或说是对所谓是非都是同一的。长此以往,人们智慧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中国人也就习惯了接受,忘记了怀疑与批判才是学习的精髓。教科书成了学习的唯一依据和标准。学生唯教科书是从,视乎一切知识都已由教科书解决。我们也不用去思考人类自身和知识发展问题。我们变得在知识和创新上一代不如一代。这种教育制度适合训练工匠,不适合培养人才。填鸭式教学、应试教育成了中国教育的代名词。我们学习的历史也就被严格地打上种种标签,不得越雷池半步。理论太多,叙述教条,结论唯一,脱离社会。历史人物的面具一旦戴上就不得翻身,历史事件的说法评论一旦做出就不得翻案,历史结论一旦得出就是金科玉律不容置喙。历史成了政治教育的注释,谁拥有权力,谁就有了对历史的发言权。个人失去了对历史解释的权利,也就失去了自由和独立的人格,失去了成为人的条件。在权威的声音面前,人们只能聆听,在听从中人们学会了服从,在服从中人们学会了崇拜权威进而崇拜权力。而这恰好是人类进入奴役和牢狱通道。这样我们获得的历史教育就使得“历史,或是说一件历史事实,不但是常为后世曲解利用,有时候历史完成以前,就已经被曲解利用了。”

今天的世界竞争日益激烈,国与国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党对教育的要求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今天,世界的交流日益紧密,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如果目前的教育现状不改变,我们不仅贡献不出位于世界前列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也造就不了具有民主进步意识、能够融入世界社会的一代新人了。

三、新课改对背离的纠正与矛盾

国家颁布的课标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得学生不再是仅仅接受简单的、现成的知识,而且要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意识。这表明国家希望教育回到教育的本质。

当前的新课改,触动了传统教材的模式,也即改变了全国用一本教材的局面,出现了一个标准多套教材的新局面。教材和课程标准也从过去的革命史观、阶级史观进步到目前的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这是教育改革的进步,更是时代发展的进步。但还需发展到个人史观(个人拥有以个人对历史的思考体验作为个人对历史解释权)。

新课改的最大致命伤是没有同步改革招生考试制度,评价老师和学生的制度。结果导致课改步履艰难。现实的评价制度与国家的课改精神交错压力下:教师进退两难,家长不知所措,学生依旧负担沉重。轰轰烈烈喊课改,扎扎实实做应试。这就是课改的现状。

这种只改教材不改考试制度带来的结果就是时间消解着人们对新课程改革的热情。除了公开课观摩课外,几乎都没有开放式,多样化教学空间和情景,也没有探究自主,创新实践,也谈不上学生主体全程参与。教学还是一切以考试为目的,考试一切以教材为准,答案一切以同一的标准为准。所谓言之有理,也可给分,成了摆设。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依然是学生考高分的法宝。现实的高考和分数紧紧勒住了教师的脖子。教改也就成了来了领导检查才有的“舞会”。

改革的迟疑与停滞很可能使已有的改革成就褪色。老树贴上新花,是结不出果实的。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