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菲 闵燕莉 王行恒
摘 要:由于计算机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这就决定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从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谈谈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实验课 改革
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实验课在整个教学环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理论课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渠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许多企事业用人单位都越来越重视求职人员的计算机水平,社会的需求要求高校毕业生要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据统计,在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人数占95%以上,因此,如何培养这个大群体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他们的就业素质尤为重要。不过当前的实验课教学体制还不够完善,学生如何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真正学以致用,这是当今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针对笔者在做助教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验课上机实践上的问题,在此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验课改革
1.上机实践要有目的
在实验课的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上机应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有的利用网络聊天,看电影等等,为了避免学生上机无的放矢,改变懒散的状态,任课教师要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要有完善的实验提纲,根据理论教学的基本情况布置实验题目,精心组织实验课。这样就会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来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学生完成的作业可以采取当场考核,也可以上交。教师可以从中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还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性问题,以便及时解答。同时学生还要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上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做网页制作的课题时,学生应该完成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框架构思,用到的媒体素材类型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实验课上聊天等行为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实时监控系统进行监控,通过监测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即时通信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必要的制止措施。
2.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要及时更新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硬件和软件的更新速度都很快,在教材内容更新的同时,实验环境也一定要跟上步伐。在上机辅导过程中有的学生反映所用软件环境与教材不符的情况,这是因为软件没有及时更新,造成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所以在上机操作前一定要确保软硬件环境能够满足上机实验的要求,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越完善的上机环境。不过这需要学校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因为计算机更新换代很快,我们就更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量延长机房的开放时间,除了实验课之外,其他时间可以以收费制向学生公开开放,这样就可以避免机器闲置而造成资源浪费。
3.实验课辅导
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延伸,教师在实验课上的辅导也十分重要。我们组建了一个辅导小组,小组的成员可以是任课教师也可以是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还可以从班级中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中选拔,这样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可以及时得到答疑。针对学生提问频繁的问题,辅导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亲自操作一遍统一向学生演示,对个别基础差的学生要利用个别教学[1]引导他们进行探索来解决问题。由于有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我们也可以采用“组合”方法,组织学生按操作水平的高低搭配并允许其自由选择结成伙伴,上机操作时临近而坐,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在练习操作时,相互组合的同学中操作能力弱的向强的同学请教,会的同学则以详细的操作步骤给以指点,同学之间的相互传授可以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操作步骤,还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对于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咨询辅导老师寻求答案,这样在促使生生交流之外也同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做一个较大的实验课题时,我们还可以采取分组的方法,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操作技能,还增强了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4.开展多种类型的实验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文件所述,计算机实验课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2]:
(1)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该类实验主要涉及一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并掌握课内所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
(2)设计与开发型实验。该类实验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结果,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验所涉及的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该类实验是“任务”驱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能力。
(3)研究与创新型实验。该类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实验室可设定研究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题目。该类实验可以没有最终结果,但要求学生能提供实验分析与研究报告,写出有见解的心得体会。
目前高校的多数实验还是属于验证型的,这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各校在保证第一类实验的基础上,要着手开设第二类实验与第三类实验,争取做到三类实验相结合。
5.开展各种计算机类比赛
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而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计算机类的比赛,对于文科类的学生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诸如网页设计,Flash制作等比赛,对于理科类的学生则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程序设计等比赛,让他们积极参与,从而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比赛前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关软件的知识讲座和辅导课,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答疑的机会。
6.加重实验考核比重
许多学校在以往的计算机考试中采取的考试制度不是很合理,有的学校仅仅只有笔试,随着改革,有的学校已经改变了笔试与机试的比重,在笔试的考试当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平时不太用功的同学通过临时抱佛脚也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就养成了不注重学习过程的恶习,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我们可以改革不恰当的考核制度,在这里我们提倡一种小实验(70%)+综合能力(30%)的考核方式,其中小实验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平时单个实验的完成情况及质量,综合能力的考核内容为期末考试中理论知识的测评与综合实验的完成情况。这样做的目的突出了能力考核,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同时也不会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匮乏。
7.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程度,而许多学校往往忽略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评估,所以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3],加强对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测评,有利于促进教风与学分的建设,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督促作用。其中,评价主体可以来自学生、同行和专家。通过评价结果,教师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为其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8.建立一个交流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的优势,我们建立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4]。教师在本次理论课结束之后,在此站点上传下次实验课的有关材料,学生在上机之前可以登录平台对实验内容进行浏览与下载,在预习过程中若发现困难可以及时留言,让教师掌握基本情况进一步调节实验内容。学生也可以在这个互动平台上相互探讨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平台不受时空限制,所以对于实验的讨论与回顾不仅仅在课上,还可以在课下。学生完成的作业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提交,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作业的批改与解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结束语
实验课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已经引起了许多高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教育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比如说上机学时少;辅导教师少等等。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来培养学生以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开展实验课,与新的教学观念相整合已成为我们都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柴水英,黄小莹.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4)
[4]黄劲松,李彦,胡小丽.基于WIKI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