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高校英语教育改革

2009-06-19 04:26朱玉清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外语人才语言

朱玉清

[摘要]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英语教育应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文章意在阐述如何改革现行高校英语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英语教育改革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112-04

当前,我国的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大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还要求他们将英语与应聘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国际化的市场。但是,目前的高校英语教育体制,还不能反映和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不能适应全球化过程中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多层次需求,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已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

一、高校毕业生与高校英语教育市场的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转型期,即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客观上造成对大学生需求模式的转型。在上述两种转型尚未实现对接之时,矛盾冲突直接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已经日趋严重。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英语教育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今天的中国,英语能力已经成为社会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和使用英语已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预计到2010年,中国大学生人数将稳步达到300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学生需要学习英语,大学英语教育市场潜力相当庞大。对于开放程度愈来愈高的中国,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学生而言,中小学生学习英语才可上大学;大学生英语不过关无法考上研究生;想在外资企业谋得一职,英语水平达不到要求就难以实现。所有这一切使得高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形成了英语教育产业庞大的市场需求。有经济学家指出:我国95%以上的行业和产品已经基本实现了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变成了买方市场,唯独教育产业远未满足需求,仍是卖方市场。英语教育产业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意义,不仅是卖方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在急速膨胀,正在逐渐扩展为大众化的一项需求。

二、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分析高校英语教育与就业关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突出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严重的就业形势,加剧了个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个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高投资、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投资者作为理性经济人,在投资中总是要试图寻求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尽量规避投资风险。对个人投资者来讲,就业问题的出现,意味着个人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付出的投人,在未来难以得到预期的回报。因此,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直接威胁着个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加剧了投资风险。教育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既然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资本,那么这个资本的使用就会存在成本,会带来收益。其成本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国家为培养人们的语言能力建造学校\购买设备、配备教师所支出的费用;(2)掌握语言能力的个人所支出的具体费用;(3)培养语言能力所花费时间产生的机会成本。而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本收益有四方面;(1)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所带来的收益;(2)为掌握这种语言能力的个人所带来的实际收益;(3)由于父母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对下一代语言能力提高、健康成长带来的有利影响;(4)语言经济对国民经济作出的贡献。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知识经济)的向前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这种交往需要一种媒介语言。这就对社会人才在语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经济对政府、大型公司的高层领导的要求是不但拥有决策能力、专业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在劳务市场、升职、发展个人事业中往往处于有利地位,尤其是在政府机关、外贸、外商企业、旅游企业、教育行业中。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增加语言教育投资,可以实现规避投资风险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个人在高等英语教育过程中付出的投人,在未来可以得到预期的回报。个人投资可能获得劳动就业的机会并可能得到较高的劳动报酬。《北京晚报》曾报道,在“写字楼一族”为主的中高收入人群中,懂外语已经成为决定个人收入的最重要条件。

三、高校英语教育与就业市场问题分析

1、教学目的没有反映社会与市场对综合英语能力的需求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集中于应用型人才,但很多学校的外语教学目的多停留在传统的研究型教学,导致教育质量下降,难以满足市场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师是决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主体。但目前由于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实际脱节的情况较为严重,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部分高校缺乏清晰而明确的大学生外语能力培养目标,特别是大学生在求职前,究竟应当具有什么样的语言素质和能力并不清楚。这充分说明高校现行的外语教学目的与教学模式所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和市场对综合英语能力的需求严重脱节。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高校需要建立起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的机制,并不断适应社会需要和变化,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新要求,确定高校外语教学的培养方向和策略。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既有技术背景又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的人才将有很大需求。我国将大量需求善用外语沟通的高端技术人才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在职的中年技术人员缺乏语言优势,在校大学生虽然能通过四、六级考试,但是普遍缺乏流利的外语会话能力,这也是高端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薄弱环节。

2.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和外语教育者应该充分适应社会对英语专业日益增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式,设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现有的英语教学课程基本上是以围绕培养学生英语基本功(听、说、读、写、译)来设置的,它有两个缺陷: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严重忽视社会需求的变化,缺乏就业方向的指导;在授课方式上,严重忽视学习语言的习得规律,忽视学习者内在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成就感。实际上,关于新形势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从20世纪90年代始,相关专家已经就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例如,全国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曾指出英语专业的课程应分为三大块:一是语言技能课;二是语言知识课;三是相关知识课。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外语人才培养的

目标和与其适应的课程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着一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或滞后的问题。因此,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运用所学专业去开创性地工作。无论人才培养怎么复合,外语的基础不可以削弱,这是一切知识的平台,没有了这个平台,其他的专业知识便无处依附,“复合型”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只有培养模式的确立显然是不够的,确立了培养模式后再设置与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外语课程体系才是最重要的。

3.漠视大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

现在的大学生处于信息化的时代,他们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渴望尝试多元化的职业选择。但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严重地漠视他们的需求,导致大学生缺乏外语学习动力和热情。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根本需求是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突出外语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显然,现行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根本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于职场外语学习的引导欠缺,人才市场上,学生口语不流利、专业知识缺乏,已经对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针对大学生对职场多样化的需求,为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外语学习方面应重视大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一方面,要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将外语学习转化为职业技能的学习,帮助毕业生提升职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对有关职场英语的认识。

四、改革高校英语教育制度,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1、改革高校英语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方法

通过改革高校英语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方法,从根本上逐步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使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适应现代产业结构急剧变化的需要。高校英语教育包括四个方面:(1)有效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即基本的阅读与交流的能力,这是终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2)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对一些基本的职业新知识,要能通过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新;(3)搜集、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4)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在高校英语教育中要让受教育者“学会知道、学会去做、学会存在”。知识的传授要着眼于行动,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知识会老化从而无法赶上不断变化的世界,但只要掌握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知识的储备就可以随时根据时代的需要而更新。高校英语教育不但要传授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取不断变化的新语言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2.调整学科专业层次、结构,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高校应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实现动态平衡,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习得和创造性辩证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最终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在高校英语教育这个大超市里,我们必须尽量提供足够的货物,足够的课程供他们选择。而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还做不到这一点。多数大学前两个学年的大学英语课都是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没有开设发展学生应用能力的口语、写作和翻译等课程。目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大部分院校实行统一的两年基础教学模式,使用统一的教材,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多层次英语水平和多元化的外语需要,忽略了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基础外语水平和就业的不同需要,基础阶段教学结束之后,提高阶段课程设置匮乏。即使有也仅限于中高级口语、写译、商务英语、报刊英语阅读等基本英语技能和水平提高性课程。而应用型的TOFEL、雅思、口译证书等考试性课程却很少开设,从而导致大量学生“流失”到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去就读这些实用性的课程。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经济投入,而且影响了高校外语教学的声誉。因此高校要依据学生生源情况及教学资源情况,对不同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级别的外语教学,实现因材、按需的多元化英语教学,以此弥补基础英语教育后外语课程资源不足的缺陷。再者,可依据地方或全国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TOFEL、BEC、GRE、雅思、单证员、中高级口译证书等培训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就业外语资格的需要。

3.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

正因为现有的教学体制存在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的矛盾,因而,对现有的课程、内容和模式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原有的基础英语课要增设与市场就业有关的内容,并要改革授课形式。针对应聘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从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梳理并总结了目前英语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与创新的教学方法,认为这些方法和课型的落实,会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模拟体验式。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模拟就业市场的各种情景,从而尽可能为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市场竞争环境,目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踏入社会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提前遭受挫折和失败,提前思考解决方案。这样会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亲身体验问题和挫折中,认识到适应社会不仅仅是英语能力的适应,更是多种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的适应。

专业能力培养式。学生通过模拟体验发现社会和市场对自身的需求,反思并寻找自身能力的不足,弥补能力短缺;同时能让学生在未来要选择的职业模型中,尽早、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设计自己的成长计划。这一点在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如大学英语电子商务专业系,绝大多数学生都将自己定位为职场白领,他们未来的工作需要商业英语、职场礼仪、沟通技巧等,所以在此类高年级基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上,应尽量引进一些英美国家商业案例,在案例讲解过程中,也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国家商业人士沟通技巧和一些独特的商业英语的用法。

多媒体网络式。英语多媒体网络式教学是英语和网络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英语教育模式和方法。英语教学借助多媒体网络模式产生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效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科学实验表明,人在同时使用眼睛、嘴、耳朵等器官,特别是交流互动时,学习效率最高。多媒体网络式教学恰恰践履了这一规律,使学生带着乐趣去学习英语,从而使英语的学习效率达到了最大化。

五、结语

总之,高校英语教育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高校英语教育必须反映社会和市场对人才实际要求,符合语言经济学的规律。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兼顾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从而培养社会和市场二者完美结合的新型人才,使我们的英语教育不仅能帮助高校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有助于他们的事业发展。

(责任编辑:向欣)

猜你喜欢
外语人才语言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毛遂自荐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为国家选人才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