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简要历史回顾及前景展望

2009-06-18 04:42郑玉艳
管理观察 2009年36期
关键词:前景展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郑玉艳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贯穿于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回顾这三个历史过程,对展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简要历史回顾 前景展望

一、首先,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简要历史回顾:

1.开天辟地的毛泽东思想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这一问题。随着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许多共产党人纷纷开始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毛泽东利用一切机会对中国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理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随着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定,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日渐成熟。1942年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党内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得到了彻底清算,确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最终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成功地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满怀信心地率领全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成功地指导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承前启后的邓小平理论。

由于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使“左”的教条主义重新笼罩中国大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因此而中断,重任落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肩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破除思想僵化,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将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邓小平理论也得到逐步发展,到党的十三大,通过总结改革开放的现实经验,明确概括和发展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同时发展了一系列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科学理论、观点,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已经形成。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通过进一步概括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被正式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3.开拓创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这一切给在中国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继承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总结,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巩固立党根本,坚实执政基础,扩大力量源泉的必由之路。因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具体理论成果。这一伟大成果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下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二、其次,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景展望:

1.应当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考虑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它不仅涉及到经济、政治等方面,而且涉及到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由全球化带来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道德观念的接近与趋同,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全球化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决不能游离其外,必须加强对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这是毫无疑问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全球化背景下,结合中国发展的客观实践,着重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的问题。解决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人们思想问题,从而扫除障碍,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世界性。

2.应当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发展马克思主义。

先进的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一个先进的社会,不仅仅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也是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而马克思主义是它的灵魂和核心。文化建设中的许多问题,比如文化建设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注意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3.应把马克思主义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从国际上来看,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互相交织,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从而对一系列问题做出回答。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僵死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在新世纪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4.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坚持以人大本、创建和谐社会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他是指社会共同体内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的显著特征和根本标志,是文明进步的尺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党以现实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真正做到使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得到更充分的发扬。

8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并为我们坚持这些科学的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新世纪,着眼世界、立足国情,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化,更具良好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前景展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互联网+”视野下对考试模式的思考
吉安市井冈蜜柚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机关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网络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