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撬动农村内需的支点

2009-06-18 04:49钟芳宇
老区建设 2009年7期
关键词:农户农民农村

为了全面掌握新农村建设拉动农村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情况,结合赣州市新村办相关文件精神,最近,江西省上犹县组织专门力量,对新农村建设拉动农村内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对象为社溪镇石崇、塘坑村二个村的40户农户,其中石崇20户农户为去年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的农户,塘坑村20户农户为非建设点农户,通过直观的对比分析,新农村建设为激活农村内需起到较大的拉动、带动、引导作用。

一、现状

自2004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县14个乡镇106个行政村参与了新农村建设,建成新农村建设建设点464个,涉及农户2.38万户,人口8.06万人。省级财政累计下达奖补资金0.23亿元,市、县、乡镇财政和社会累计多元投入1.24亿元。新修通村通组主干道路基337公里,其中实现硬化266.5公里,新修入户道路626.5公里,其中实现硬化281.8公里;累计完成改厕农户25323户,完成改水农户34586户。拉动农民投入2.38亿元(含投工投劳)。五年来政府、农民、企业和个人共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1.81亿元,如果加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对农村投资和消费产生的集聚效应和乘数效应,拉动农村内需10亿多元。综观五年来的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新产业,农民增收的基础逐步夯实。始终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置于新农村建设之首。着力抓好茶叶、茶油两大主导产业和脐橙、生猪、水产、绿色大米、毛竹、蔬菜等六大区域特色产业建设。在2007年对现代农业投入资金2.1亿元的基础上,2008年再专项安排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1600万元,用于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全县兴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组建了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4家,鼎丰牧业公司、江西仙湖米业公司被评为市第五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江西上犹梅岭有机茶实业有限公司、江西仙湖米业公司被评为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和创办了油茶、茶叶、生猪、有机橙等一批产业化基地。成功打造了“梅岭”有机茶和绿色大米品牌,有机茶、绿色大米已被国家认证,客家红脐橙已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书》,“绿月”牌香芋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认证。全县茶叶、茶油、脐橙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7.9、14.86和6.04万亩,蔬菜面积达到3.8万亩,网箱养鱼1853箱。农业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达到38%,使农户户均增收860元。

(二)建设新村镇,强力拉动农村内需。按照“三清三改一分离一拆除一绿化”的要求推进新村镇建设。完成了建设点的建设规划,全县累计新建农宅4133套,完成农宅改造5679栋,并为所有建设点配套了路、水、电、通讯、保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民群众的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根据对社溪镇石崇村20户新农村建设点农户的调查,农民新建房户户均投入为14.3万元,民房改造农户户均投入为4768元。按此推算,全县仅房屋一项就投入了6亿多元。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农民对家电等耐用生产生活产品需求旺盛,在调查的20户农户中,有3户安装了太阳能,2户安装了空调,电话、电视、摩托更成了新建房农户的必需品。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石崇村20户与塘坑村20户相比,虽然地形条件、经济基础相当,但在生活耐用品上户均多支出868元、农村住房户均多支出4.3万元,精神消费户均多支出187.4元,其它支出户均多312元。新农村建设不仅直接拉动了内需,也为农村培植了稳定持久的消费需求。

(三)培育新农民,为发展内需型经济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培训资源,在县职业中专的基础上组建“农民培训学院”,以农民培训学院为龙头,在各乡(镇)建立培训分院,各行政村设立培训点,形成覆盖全县的农民培育大网络、大培训体系。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每年不少于100多万元的投入,大规模开展农民培训,5年来共培训农民7.6万人次,平均每年举办实用技术及劳务技能培训班120期,培训农民1.5万人(次),输转3万人(次),创收1.5亿元,促进农民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实现了以人为本、优化了人力资源。

(四)塑造新风貌,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针对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活动载体缺乏等问题,着力抓好老年协会、外出创业人员服务中心社区建设,开展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文艺活动,积极挖掘、光大有本地特色和客家品味的龙舟文化、楹联文化、门楣文化、奇石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从精神消费指数来看,随着农村文体娱乐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覆盖率的提升,农户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增大,如户均多支出187.4元主要是用于购买DVD播放机、碟片、上网费等支出。

二、机遇和困难

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四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纵观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既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

从机遇和优势看,一是政策机遇十分难得。中央、省、市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1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措施,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含金量”都非常高。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重大部署,把“三农”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最近,国家又出台了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决定今后两年安排中央投资4万亿元,支持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工程,这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有力保障。二是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这为我县农业的多样化、区域性开发和建立规模特色优势农产品经济区提供了先天优势。三是经济基础有了较大改观。以玻纤、稀土、电子、制衣为龙头的地方工业经济发展迅猛。2008年全县GDP达到20.01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3亿元,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

从挑战和困难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内需增长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农村的实际状况而言,有很多客观因素制约着农民的消费。一是目前农村公共财力不足,改造公共设施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偏少,农村道路、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城镇,农村群众住房等人居环境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难以形成对生产性消费的拉动。二是农村科教文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缓慢,农民家庭中的教育、医疗、养老负担仍然较重,农民后顾之忧多,不敢消费b三是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低下,收入低,无力消费。上犹近年来立足县情,大力发展茶叶、油茶、脐橙、水产等支柱产业,农业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但农业生

产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龙头企业少,加工增值链条短,尚处在出售原产品或初加工产品阶段,综合效益不高。四是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我县农民收入的“两大支柱”。前者因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综合效益不高、自然灾害频繁,致使增速放缓;后者受农民素质、就业岗位、季节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尤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纷纷下跌,再加之打工农民工返乡,给农民增收带来很大影响,减收预期使农民消费谨慎。五是农民素质有待提高。低素质人口面大量广,特别是边缘山区、库区的部分群众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产生活水平较为落后,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需求。

三、建议

和全国一样,上犹县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内需启动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建议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加大扶持经济力度,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农民非农就业。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作保证,就影响到农产品的销售和价格,就会产生进城农民工的失业、减薪问题,从而影响到农民收入。这样,拉动农村内需就无从谈起。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要建立健全农村商业服务网络。鼓励超市连锁企业将营销网络扩展到农村,以进一步疏通流通渠道,繁荣农村村落商业,便捷农民消费。

(二)着力提高农民收入,为有效扩大农村内需提供源头活水。提高农民收入是增强农民消费的关键,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增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支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三是加快农村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以上犹为例,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家乐,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理念,促进农家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深化农村改革。抓住农村新一轮改革契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耕地使用权流转,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使农民和农业经营者能得到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的增值收益。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形成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探索小额贷款组织可行模式。不断拓宽小额贷款业务的服务范围。

(三)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拉动农村的生产性消费。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必要时通过适度举债搞建设。二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支持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三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加强农村河道保洁和水源保护,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加快农村公路、农村电力电网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农村科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型农村村落社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农村卫生院、文化馆、中小学、幼儿园等基础建设。五是加快农村小城镇和大型村庄的建设步伐,使一部分有能力的农民先进入城镇或集中居住点,让农村房地产火起来并带动建筑及相关产业发展。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进一步减少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二是完善农村社会福利制度,解决孤寡、残疾的社会保障问题。三是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农民大病保险统筹机制,加快推进医保标准城乡统一、城市居民医保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对接,努力防止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发生。

[作者简介]钟芳宇,男,江西省上犹县新村办。

[责任编辑:尧水根]

猜你喜欢
农户农民农村
耕牛和农民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民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