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玲 吴卫成
摘要: 学分制是当今高校办学的大势所趋,本文就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学分制成绩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分为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学年制指的是由学校按学科、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规定学生的学习年限、应修的课程,检查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是否完成规定的课程,并将是否通过相应的考试、毕业设计作为能否准予毕业、授予学位的评判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则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其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以“学分”作为衡量某一教学过程的计量单位,学生在学习期间只有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方可获得学位。
成绩管理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评价教学质量,反馈教学效果、教学信息等方面的作用,对稳定高校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改革,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由学分制取代学年制已成为多数院校的选择。然而,试行学分制后,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因此,如何发挥成绩管理在学分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适应学分制改革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在以往的学年制教学管理体制下,学生成绩数据一般以班级或者学期为单位进行处理。而且,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也基本相同,除了一些选修课外,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名称也相同。学生的成绩数据相对比较稳定。
在学年制下,我校以前成绩管理相对单一化:任课老师批阅试卷后,将纸质成绩单交到课程归口系,由课程归口系汇总本系的所有成绩单交至教务处,再由教务处分发到各学生所在系,由学生所在系的教务员逐课程登录。
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地在一定范围内选课。可以说,有几个学生,就有几份教学计划及相应的教学环节安排,因此,学生的成绩数据必须在各种不同教学计划下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此外,还有重修、选修、休学、提前毕业、延长学制学生的成绩处理和由于年级课程的不同,一些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数、学分数的变化。由此可见,学分制的条件下,成绩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就更为繁重。
一、在学分制的发展趋势下,成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绩管理制度不完善。表现在成绩管理具体工作时间不集中,分散零碎,特别是学生补考、重修次数多而且时间不集中。不及格课程的重修考核与其必修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往往会产生冲突,以及存在统计学生平均成绩工作的数据繁琐等因素,导致成绩处理(输入、查询、修改、输出等)速度慢,无法对成绩形成系统分析,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很难真正发挥成绩管理促进教学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相关补考、重修制度不完善,各级部门及人员对成绩管理的职责还不够明确,职责划分不清,降低了成绩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及准确性。
(二)成绩管理监控不健全。在成绩管理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学生的某些课程成绩记录与实际不符合或缺失等现象,特别是毕业班,问题比较集中,有时只得逐个与各院系及教研室核对、寻找、查阅试卷,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主要体现在教研室对学生成绩上报、交接、分析处理、档案管理等程序不规范;在成绩上报过程中,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填写报送成绩工作不及时或填写成绩单数字不清晰、有涂改、错填、漏登、和缺失等现象;补考、重修成绩报送和成绩更正无责任教师本人或教研室主任签名;教研室相关管理人员对成绩档案管理不当,成绩管理工作监控措施不健全等,这些原因都容易导致成绩信息错误的发生。
(三)成绩管理共享未实现。体现在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不能直接使用学生成绩信息或使用起来还要再做一些重复性工作,特别是在学生奖学金、评优等工作中尤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不够,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成绩信息。
二、解决办法
(一)领导充分重视,加强制度建设。成绩管理工作是高校学分制教学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在逐步完善学分制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成绩管理工作。各级领导部门应当加强制度投入,从有利于成绩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出发,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成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宏观监控全校的成绩管理工作,从而规范成绩管理工作。
(二)信息化手段在成绩管理中的应用。学校校园网络的建设为高校成绩管理工作带来良好的契机,要加强信息化手段在成绩管理中的应用,开发使用学分制成绩管理系统网络化软件,我校采用考试成绩联网登录方式,由任课教师通过网络现代教学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完成考试成绩的录入工作。
(三)实行三级成绩管理制度。实行三级成绩管理制度,即教务处负责制定课程归属、课程管理和成绩管理规定,各开课学院负责课程建设和管理,成绩由任课教师负责登录。每学期课程考核分为分散考试形式和集中考试形式。利用网络传输数据,更加直接、快捷。学生能及时地通过信息网络,轻易地查询和了解到自己各个时期的成绩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出现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又减轻了教务处和各分院的工作压力,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绩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加强成绩管理各环节的监控。为了减少成绩管理工作中错误的发生机率,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下,必须加强对成绩管理各环节的监控,增强成绩管理各环节的透明度。建议在考试前公布学生平时成绩,使学生做到考试前心中有数;对于全校性的公选课程建立试题库,命题可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采用统一成绩管理系统,防止漏登、错登,保障成绩录入的准确性;成绩录入后应保证学生能随时查询自己各科成绩;如成绩变动须经过任课教师、教研组和开课分院逐级审批,真正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五)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成绩管理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一般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外,还必须掌握一些现代化的技能,如计算机处理能力、编程能力、网络使用能力、统计学数据处理能力等,以便随时把握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成绩管理系统。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学习、研究、总结成绩管理工作的经验,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高等学校的学生成绩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每个学校都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成绩管理工作,不断引进现代化的成绩管理方式和方法,使成绩管理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郑常铂.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成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管理,2008,(10).
[2]杨璐.学年制和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成绩管理体系的对比研究[J].消费导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