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一、乡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一)文献信息资源收藏重复
近些年来,我国信息开发和利用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整体上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尤其是小型图书馆,按照自己的设想、规划、资金和人员情况独立作业,产生文献信息开发分散、重复、规模小、标准不统一等种种弊端。同时,图书馆开发数据产品面临缺乏馆际协调合作、资金短缺、人员紧张等困难。由于经费不足而带来了文献入藏品种和数量的减少,导致馆藏量下降,随之可利用文献资源贫乏,文献拒借率增加,无力开发和购买各种现代化信息服务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无法实现馆际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流,造成文献信息资源重复的观象,使各馆本来已经很紧张的经费不能充分利用。
(二)服务方式落后
传统统图书馆以收藏书刊等印刷文献为主,重收藏轻应用,即使开发信息服务也因种种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制约而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跟不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诸多的主客观因素造成了图书馆有些工作人员缺乏危机感,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方式落后,使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
(三)用户信息意识落后
由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宣传力度小,用户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的意识落后,小型图书馆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把一些用户拒之门外。
(四)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受到冲击
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是借助馆藏优势,为用户提供单一的服务。随着信息加工业的兴起和信息咨询机构纷纷成立,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
二、对策及措施
(一)从物的因素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
1.增加馆藏量,提高利用率
馆藏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实际出发,强调加强图书资源的搜集、补充藏书、丰富馆藏、更新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钱学森教授指出:“我们为了取得情报,就必须积累资料”。但是,目前出版物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价格都在剧烈增长,而图书馆经费却又极其有限,如何增加馆藏量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可采取提高利用率、减少副本,增加品种的方法。根据馆藏实际和各类书刊的利用率,减少利用率低的书刊和复本数量,调整补充藏书的采购标准范围,增加书刊品种,在保证好专业书刊的前提下,也要尽量地采购相关学科的书刊,坚持“少复本、多品种”的原则,还可将各教研室、科室订阅的共同需要的报刊集中于图书馆,减少经费开支,充实馆藏内容,捉高“书刊利用率。第二,可采取“舍书保刊”的倾斜政策。是钢就应该用刀刃上,把有限的经费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2.利用先进科技设备,优化图书馆服务手段
图书馆历来有知识宝库、智慧海洋的美称,文献齐全,藏书丰富是图书馆的特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要充分开发利用文献资源,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不采取科学的操作方法,仅靠手工操作显然是不可能胜任的。因此,有条件的馆可有计划地引进现代化技术设备,采用计算机、光盘系统等现代通讯技术,提高文献的传递效率。摄影技术、视听技术、微缩技术等先进科技的运用,也将对图书馆的开发和利用大有裨益。
3.深层次开发馆藏资源
文献信息是文献的灵魂,是文献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馆藏藏文献必须得到深层次的开发,才能挖掘出其潜在的使用价值,发挥它的实用价值。为此,首先应对浩瀚的文献进行有序整理,就期刊而言,它的信息价值是人所共知的,但并非每一条信息都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有必要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如理论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商品信息等,还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即根据读者或用户的需要,对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和综合,编制各种专题文摘、专题索引或精选馆藏中,许多分散的有价值的资料汇编成冊。其次是对文献资源信息进行深层次的三次开发,即将文献小的知识进行溶化、激活和物化,具体的说就是采用收集、整理、评价议论、综合归纳等方法对学科或专业的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编写各种综述、评述、进展报告或数据手册等,把众多的信息源深加工为可供传递的信息。对二、三次文献的开发,应是图书馆馆藏文献开发利用的工作重点。
4.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途径与方法
虽然网络化建设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不少大中型图书馆已经与因特网联网,开始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开展用户服务工作。同时,目前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仍不真正具备上网的条件。因此,文献资源共享仍然难以完全彻底地实现。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呢?我认为:
(1)加强文献数字化建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在书目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加强重点专业和学科文献的全文数据库建设,尽可能消除原文提供的障碍。
(3)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意识,在上网获取文献信息的同时,积极将自己的数字化馆藏文献上网供其他网上用户查询和利用。
(4)各馆应将体现自己馆藏特色的文献向信息互联网提供。
(5)加强数据库标准化建设,使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与方法一致。
(6)建立必要的共享协议和标准,规定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用户既享受共享权利,也承担共享的义务。
(二)从人的因素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
1.良好的知识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从事文献资源开发的图书馆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较广博的知识面和较厚实的知识基础,这是一个很重要很基本的要求。这支队伍的知识结构,应该既有学习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人员,也有学习其他专业的人员。学习图书情报专业的人员在加工组织、管理文献信息方面具有优势,而学习其他专业的人员,具有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灵敏地捕捉反映各学科发展动态和水平的信息。不同学科专业的人员组成一个整体,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势互补,就能大大提高开发文献资源的效率。
2.较强的信息能力
(1)信息获取能力,即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及时获取来自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信息,能熟练地应用各种检索工具和各种检索手段搜集信息;
(2)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即根据需要筛选信息,剔除冗余信息,以各种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使之有序化;
(3)消化、吸收并创造新的信思的能力,即通过对信息的摄取、鉴别筛选后,以自身原有的信息与选定的信息结合,经过分析、综合、加工而产生或转换成新的信息,从而提高开发文献资源的效益;
(4)敬业、乐业精神。从事文献资源开发的图书馆员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图书馆工作,忠于职守,刻苦钻研业务,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
(编辑/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