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冬梅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地震造成主震区的建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地震周边地区的建筑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人因为建筑物的倒塌而丧失了生命。这是我们国家、民族遭遇的一次重大灾难。我们应掌握避震办法,懂得其中物理道理,不让悲剧重演。地震来临时,先避后逃才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1.一旦感觉到地震,应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大地震从开始到震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切勿耽误时间。
2.地震发生时不要慌,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在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地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
“不要滞留在床上”:一旦楼房受力倒塌,直接砸到床上的人。
“不可跑向阳台”:阳台是悬挑结构,一般都不够稳固,弄不好阳台最先塌掉,应该找梁柱比较多、空间比较小的地方。
“不可跑向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地震时,很多人都很慌乱,人员又多,容易造成踩踏事件,导致受伤甚至死亡。人挤人,力的传递,物体间力的作用。
“不可跳楼”:跳楼是不知所措的表现。应该理智逃生。人受到重力作用,几乎以自由落体方式落向地面,会损伤很重,甚至死亡。
“不可使用电梯”:地震时,容易出现楼房的断电火灾。在电梯里断电后门无法开启,从而影响逃生。
“抱头蹲下”:抱头,用手保护头部。蹲下,降低重心。一旦电梯失控下落,那么人和电梯一起几乎成为自由落体,人是处于失重状态的。
3.如果所在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差,应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在平房时最好尽快跑到室外的。
4.避震位置至关重要。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包括炕沿下、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这些地方是人们可能幸存的相对安全的地点。
5.躲避时应尽量靠近水源处,尽量靠近建筑的外围,这样即使出不来也容易获得营救,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
“靠近水源”: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若在地震中,被压埋得很深,难以得到救援的情况下,“靠近水源”,就使得人有了将生命维持下去的最基本的物质。
“不可躲在窗户下面”:门窗洞口虽然有钢筋与墙体拉结,但都是墙体的薄弱环节,抗震能力也很薄弱。
6.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远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角落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选择它为最佳避震场所。
“小开间”:楼板的空间跨度缩短,增强住宅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避震时躲在像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安全性比较高。
“远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地震时,煤气管道极易破裂,煤气弥漫,遇到电源或火花引起爆炸,引发火灾。破碎的碗碟飞溅到身上使人受伤,一是破碎的碗碟很锋利,作用在身上时的受力面积很小,产生的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即压强大。
7.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身体受限,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
“视野受阻”: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柜子或箱子”,挡住了光线的传播,所以“视野受阻”。同时也浪费了逃生时间。
8.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不可躺卧,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不可躺卧”:因为躺卧时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位大5倍。
“很难机动变位”:要视情况做适宜的位置变换。从躺卧到起跑,比从蹲下到起跑用的时间要长。避震,时间是关键。所以要用最佳姿势以节省机动变位的时间。
9.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東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人体相对于大地原本是静止不动的,即人体和大地是相对静止的,突然大地剧烈摇晃,人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所以站立不稳。
“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力的作用。人用力抓住牢固的物体,使得人体和牢固物体之间保持相对静止,以人体保持平衡。
10.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手护住头部或后颈”:头部和后颈是人的重要部位,一旦受损后果严重。用手保护头部和颈部,可以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减小压强。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而一般气体都是可溶或易溶于水的,湿毛巾会吸收一部分毒气并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从而保护人的呼吸顺畅,避免毒气的危害。
11.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也可打开手电筒。
人们使用手机通话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人们利用无线电波传送了信息。
“敲击管道和暖气片”:利用固体和液体能够传声的性质,传递了信息。
“打开手电筒”:手电筒是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利用光的传播,使得救援人员及时发现被困者。□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