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芬
[摘 要] 一个和谐的企业必定是一个持续恒久发展的企业,一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企业。构建和谐企业一要坚持科学发展;二要做到以人为本;三要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 和谐企业;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 C936;F270 [HT5H][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09)03005402
企业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性质,其经营活动不仅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和谐企业的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和谐企业的构建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关键。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有不断增长的社会财富作支撑,而社会财富的增长是以企业的发展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是社会和谐进步的物质基础,和谐的社会环境又是企业发展的生存空间。企业和社会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社会环境的好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又会促使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和挑战并存,不发展就没有出路。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强调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都要靠发展。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企业发展能力的形成是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来实现的,而增强企业发展能力的关键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下工夫,把创新当作关系企业命脉的根本措施来抓,并在经营领域、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只有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才能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促和谐。一个企业和谐与否,归根到底要看企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得好不好。如果企业停滞不前,不能持续发展,职工生活福利得不到提高,大家都不会满意,人才也会逐渐流失,那么,企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企业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先决条件,而构建和谐企业又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构建和谐企业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内外部营造团结、互助、进取、创新的和谐工作氛围,凝心聚力,努力拼搏,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和谐中发展,通过发展促进和谐。
所谓和谐发展,也就是协调发展,它强调发展的协同性、和谐性,而不是斗争性和对立性。要将员工的个人成长融入企业发展之中,将企业和谐融入社会和谐之中,实现三者的共同进步和协调发展。
兼顾利益促和谐。和谐,既包括企业内部的和谐,也包括企业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企业的各项决策和各项工作都要做到统筹兼顾,要考虑和兼顾企业内外部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不统筹兼顾,就难以有和谐。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要在统筹兼顾中求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中求和谐共进。
二、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才能持续增加构建和谐企业的动力。为此,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愿望,满足人的要求,促进人的发展。
一是要充分依靠群众,倡导自主管理,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性,给予职工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激励职工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建功立业。
二是要以人为本,关爱职工。职工是劳动的主体,是事业的开拓者,关爱他们就要尊重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维护他们的应有权益,为他们创造平等宽松的竞争条件和工作环境,引导员工追求精神价值,提升精神境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集中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目标。
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就是要把企业职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企业的发展来不断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建立包括公正分配在内的发展成果共享新机制,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融洽相处、共创和谐的良好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要培养人才,人尽其才。人才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动力源”。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企业和谐说到底是人的和谐,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在管理中注入感情关怀。要在生活中体贴职工,关心他们的疾苦,想为之所想,急为之所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关心职工的家庭成员,有病探视,有困难解决,有矛盾调解,嘘寒问暖,点滴入心,以情感人,才能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职工热爱集体,敬业爱岗,真正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和谐地融为一体。例如,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造了将所有员工视作“亲人”的亲和文化;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则倡导“一人进远东,全家远东人”的和谐劳动关系。这两大企业以人为本,都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三、承担社会责任
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证。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共生,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团体成员的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自觉服务社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家逃避社会责任的企业,是难以高速高效地运转和发展的。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企业行为的社会效益。要引导企业不仅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优质产品,打造企业品牌,满足社会需求,稳定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繁荣,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还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教育员工在行为上符合社会公德,在生产方式上符合环境要求,以此来引导大家去关心社会,关爱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要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表明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类组织、各阶层人员的共同任务。企业应自觉地把自身的和谐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结合起来,并尽力地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要自觉地保护环境,诸如减少废气与污水的排放,控制自然资源的消耗,节约能源等。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列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企业为此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支援地方建设,形成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繁荣的大好局面。企业外部环境的优劣,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没有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企业顺利和有效的发展。
踊跃承担社会责任,充分体现了企业与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往往反映了企业的道德观和文明程度的高低,也反映着企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态度。
个人或少部分人拥有过多的财富,而又不愿承担与财富相称的社会责任,即使他的财富是合法取得的,也会引起贫富分化而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对立。因此,对企业家的道德要求要高于一般人,他们应该自觉地承担用自己的财富去帮助别人的责任。
对国内一些抱负远大,追求卓越的企业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但总的来说,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发达国家的企业仍旧有着很大的差距。不少国内企业认为,企业通过社会活动来履行社会责任,只能是白白地付出,而回报至多是给企业增加点儿知名度而已。因此,这些企业不想主动参加社会活动,觉得只要自身不触犯法律、法规,谁奈我何?在他们看来,企业的社会活动完全是义务。他们没有认识到,社会活动也是他们实现各种经营目标和企业使命的机会和途径,可以给他们自身及社会公益事业带来各种切实的利益。
一些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淡薄,实在令人堪忧。他们只注重企业短期利润,不关心企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知道,企业是社会成员之一,它伴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升竞争力,是加快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竞争力既来自产品竞争力,同时也来自社会影响力。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依赖的是企业生产力;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则是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的。
值得庆幸的是,已有不少企业认识到,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既有付出,更有收获。山东好当家集团通过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的逐利活动与社会整体利益间的关系更和谐了,使企业与当地政府、所在社区的唇齿关系更和谐了,并且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提升了社会公信力。中远集团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慈善事业,把援藏和扶贫作为一项重要使命。汶川遭遇大地震,牵动了千千万万企业家的心,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献出爱心,捐钱捐物,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