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2009-06-17 03:00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办
当代贵州 2009年22期
关键词:劳务输出贵州特色

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办

人多地少是贵州农业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长期性制约因素。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贵州农业要立足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挥比较优势,走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主线的道路。

贵州是地处中国西南内陆的山区农业省。从总体上看,人多地少是贵州农业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长期性制约因素,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水平,则是事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农业以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在三个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一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充分发挥贵州农业特色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相对优势,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有效改变了贵州农业效益低下和农民增收困难的被动局面,各地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正在成为农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二是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着力减轻农业负荷、实现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劳务输出产业发展,完善鼓励劳务输出的政策和办法,逐步把劳务输出纳入市场就业的框架,初步构建了以公共职业介绍为主体、民办中介机构和基层服务站积极参与的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和创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农民培训机制,提高我省农民就业竞争力,调整农民打工的地域结构,面向全国开拓新的领域,在保障外出务工者的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三是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较为显著地抑制了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势头,为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把贵州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同时,我省着力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部门一体化运作,从部门整合和职能调整考虑,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支持和配合,结合机构改革需要,实施“农口大部制”调整方案,进一步发挥了农口部门统筹、协调的“龙头”作用。

从总体上看,贵州省通过推进改革、调整政策和增加投入,农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解决,新的问题仍然不断产生,贵州农业发展过程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制约因素,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贵州农业与其他省区竞争粮食等耗费土地的农产品的增长规模是没有出路的,在人地矛盾极其尖锐的条件下,贵州农业发展尤其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走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主线的道路。

制约贵州农业发展

的关键性因素

全省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形象的说,贵州农村每5人中就约有1人为贫困人口,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中每7人就约有1人在贵州。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374元,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7.3%,仅高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278元的水平;全省农村恩格尔系数一直都在50%以上,高出全国近10个百分点,农村整体贫困特征较为突出,贫困人口总体素质偏低。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外部压力趋于加大。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本身资源约束比较严峻,现正处于起步期,但当前全面强调粮食安全的外部压力,可能对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

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新的挑战。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长远战略,也是当前农村发展之要务,不仅关系农民增收,而且事关农村稳定。去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农民工返乡回流如果再拖长时间,农民出不去打工,收入将明显下降。从眼前看,我省800多万打工大军,600多万跨省,主要面向沿海地区。各级政府要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多想办法,舍得投入,倾力为打工农民服务。就总体而言,贵州劳务输出仍处于粗放化的初级阶段,在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正在从体力优先向技能优先转变、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加大贵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乃当务之急。

农业生产要素的外部流失愈加严重。贵州农村耕地资源和资金要素十分稀缺,但主要由于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反向导向,当前全省农用耕地和农村资金向农村外部流失的矛盾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利益,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农业发展的基础也必然因此受到严重削弱。

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使贵州农业大有可为

从宏观角度判断,未来贵州农业发展最重要的是立足实际,扬长避短,突出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从根本上确立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主导的战略思路,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实施重大突破:

坚定不移地坚持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做到确保粮食安全与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两不误。贵州农业发展必须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首先在建立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上实现突破,进而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规模求发展,以特色争效益,真正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眼“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库”的结合。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狠抓结构调整,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鼓励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形成区域特色。

坚持不懈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三农”工作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贵州而言,扶贫开发又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当前,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形势有利,条件具备,任务艰巨,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开发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制定新一轮区域扶贫规划和政策措施,大力推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推广黔西县太来乡扶贫开发经验,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帮扶制度,鼓励民间力量、非公有制经济、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形成竞争态势,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竞相涌流。

持之以恒地推进劳务输出产业化发展。贵州劳务输出产业的地位举足轻重,现在发生两个方面极其重要的变化:一是以政府推动为主的劳务输出向以市场推动为主的劳务输出转化;二是劳务输出的就业竞争正在从体力优先向技能优先转化。与之相适应,贵州劳务输出产业发展战略必须进行重大调整:一是全力强化政府在公共培训、权益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服务职能;二是大力扶持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务派遣、创业指导等劳务输出服务企业发展;三是进一步开放农村职业教育市场,有针对性地强化职能培训。

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突破战略。贵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落后,必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专项投资,企业运作,政府监管,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显著提高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率。切实抓好以公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的力度。同时,制定农村公路、电力、广播、通信发展,包括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内部“一事一议”制度,以利益机制为导向,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社区内小型生产和生活设施投资的积极性。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地方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我省现有病险水库仍然较多,没有或缺少灌溉设施的农田较多,改造和建设量大、任务重、资金需求多。一方面,要定目标、定进度、定资金来源,下大决心完成病险水库的防险加固工程及骨干灌渠工程,用好农村水利专项资金。另一方面,按照“产权改革、多元投入、分级管理、有效管护”的工作思路,对现有的及新建的大中型水利设施实行分级管理,“谁有、谁受益、谁管理”,特别是要放活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投资和经营机制,“谁出钱、谁受益”,通过广泛吸引社会投资来突破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着眼适度经营规模,探索从民政、财政、龙头企业三个方面建立风险基金,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体制。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发展多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切实抓好各级政府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政策的落实,形成不断增长的农业投入机制。增加农业科研费用支出,调整农业支持结构。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把农业招商引资摆到突出位置来抓,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或担保,提高使用效率,吸引社会及省外资金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执笔:罗凌)

猜你喜欢
劳务输出贵州特色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劳务输出导向:民族地区职教扶贫模式的理性审视
中国对日研修生派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我国劳务输出法律体系及保障机制的构建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