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辅导员的工作角色转换

2009-06-17 03:0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角色职能辅导员

冯 岩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变化与职能拓展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挖掘辅导员在角色转换中出现哪些多重性、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就是由过去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发展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学者和研究员集于一身的多重身份。

[关键词] 辅导员 角色 职能

高等学校辅导员这支特殊岗位上的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下的产物,是高等学校教师中的一部分,是肩负着服务职能与教育职能、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坚强队伍,对稳定校园建设和构建和谐化现代化人才中占据着重要群体。因此,怎样发挥这支队伍的重要作用,如何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辅导员身上的潜质,为培养具有多元化、复合型和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也同样是各高校努力探讨的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在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辅导员的角色与职能分析有助于高校有的放矢选拔辅导也有助于辅导员认清自我、明确职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深入剖析辅导员的思想转换,能够充分完成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工作、管理工作和业务学习的指导,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辅导员角色和工作内容的历史变迁出发,探讨辅导员职能的变化过程,并在提出新的理念下,辅导员应该具有三种角色: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日常管理的有效实施者,其中思想政治引导是辅导员工作的主线,学习生活指导是重要内容,心理健康辅导是其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当代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角色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

高校辅导员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辅导员在高校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扮演着先锋的角色。

辅导员全称思想政治辅导员,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管理者和服务者,他们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者他们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新形势下,辅导员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达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辅导员应组织好学生上好政治工作,辅导员需对学生的学业职业进行指导和规划,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加强对学生学风的培养指导,并贯穿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和辅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规划。同时,辅导员还需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辅导员需要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运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管理者和实施者

辅导员除通过两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应将思想政治学习和日常教育管理渗透在学生生活、就业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学生生活和日常管理工作中,结合业高校辅导员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在校、院系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其“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各项学生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高校学生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一基本角色及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基本职责,并不说明辅导员就能开展好这项重要的工作。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的辅导员尤其是年轻辅导员对这项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自身忽视政治理论学习,认为学习政治理论都是形式主义;而有的辅导员尤其是年长的辅导员则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这项工作上,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这两种认识和工作方法都是片面的。高校学生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一方面,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的学习,掌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用贴近学生生活鲜活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重要任务。

3.高校思想政治有效管理和实施者

(1)辅导员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辅导员需掌握和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是指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疾病防治的教学与研究能力。辅导员的心理教育能力应包括三方面: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能力,即能独立开展心理学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心理保健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二是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能力,即能独立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活动。三是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能力,即掌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在实践中能区分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能独立地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

(2)具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大学生通过网络,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接受新事物、新信息,开拓视野。这就要求辅导员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结构,要及时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适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具体来说,一是辅导员须占据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牢牢掌握大学生思想引导权;二是辅导员要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三是辅导员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网络时代,辅导员须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迅速获取知识,拓展获取知识的空间和辐射自身信息,从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外部数据来源中收集筛选有关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资源,并对其进行开发、优化和整合。

(3)能够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是门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并要求指导人员掌握国家就业的方针政策。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大多刚大学毕业,普遍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加上日常事务多,工作任务繁重,很难把大量的时间和精神放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从而导致对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不够,就业指导的能力和水平不高。辅导员要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要不断学习就业工作的相关知识,造成总体上供大于求;二是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有业不就。部分高校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不断开拓就业市场,要求辅导员也参与到就业指导的工作中。辅导员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专业能力等比较了解,在指导就业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时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从而实现顺利就业。因此,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也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能。了解、熟悉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并有效地加以宣传和贯彻执行;要能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化的指导;要能对大学生在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自主创业等方面,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有效指导,为他们量身定做就业指导方案,使每个学生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要能准确地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市场对各专业学生的需求数量及市场对各专业学生应具。

二、高校辅导员的新形态角色与职能拓展

1.以学生为本服务型管理者学习生活的指导随着学生工作的深入和学生管理的科学化,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把学生作为“管理、教育对象”向“服务对象”转变,也就是由“我们要学生做什么”转变成“我们要为学生做什么”。这一角色的转变,也就使得辅导员的职能由单纯的管理和教育转变成管理、教育、服务三维一体。辅导员的管理和教育职能不再是单向的、僵硬的,转变成“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形成服务为主、管理教育为辅的格局。辅导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服务型管理者,首先,要有“学生本位”的服务意识,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严父慈母和朋友,而非凌驾于学生之上规章制度的监督者、管理模式的执行者;其次,工作由“被动适应型”转变成“主动创造型”,即开展工作时应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开展学生工作;再次,工作方法由“强迫型、权威型”转变成“对话沟通型”,即通过与学生沟通加深彼此的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协商,提高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2.学生教育的专业化2006年,教育部提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辅导员专业化道路,要求辅导员成为一名学有所长、学有建树的学者。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价值的多元化,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辅导员必须加强研究和探索,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高校辅导员在做一名政工骨干的同时,也应是一名专业的学者。因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对于操作性较强的高校辅导员工作,首先,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综合知识;其次,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等;再次,要理论联系实际,边研究边实践;最后,要善于归纳总结,使经验上升为理论并指导新的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

3.学生教育的全方位育人所谓全方位育人,包括对大学生的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指全面发挥高校辅导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而全程育人就是指从大学生进校到毕业的四年期间,从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成长过程的教育。其中,教书育人不仅是专业知识传授,还要辅导员走上讲台给学生讲授课程;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就是指服务型管理者的职能。对于全程育人,因此要制定辅导员三下制度(下课堂、下寝室、下操场外,还实行辅导员从新生开始管理,直至本届学生毕业后才能换岗的制度,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个别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要求新生辅导员全部入住学生寝室,和学生生活在一起。这样,既可以使新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并能使辅导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同时从日常的点滴接触中,教导他们迈好大学生活的第一步。2005年10月17~18日召开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抓住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以育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把育人融入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高等教育作为系统化工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需要纵向的延伸贯穿,而且需要横向的渗透覆盖,只有构建全方位的教学管理工作机制,才能形成高等教育的强大合力,收到综合教育效果。

三、目前,影响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因素

1.自身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理论素养影响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就现在辅导员队伍整体而言,一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绝大多数辅导员参加工作后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技能;二是社会阅历尚浅。许多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时间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手段与技巧;三是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辅导员理论培训不力以及辅导员自身理论学习不够的现象。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辅导员对师生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存在困惑和不理解,难以站在理论高度予以释疑解难。

2.繁重的具体事务干扰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现实生活中不少专职辅导员,每天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学校任何部门都可以给辅导员指派工作,导致“辅导员工作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局面,很多原本不属于辅导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都要求辅导员进行组织和参与,使得辅导员承担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过多,整天陷入事务性工作当中,可细细想来,真正花在“导”的本职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导致从事政治思想教育需要的理论知识不够,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政治思想问题不能给予很好地回答。

3.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制约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在高职院校现有辅导员的聘用制度中,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度相结合的少,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特别是青年辅导员,在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安全与稳定工作。这使得“重大的工作责任与较少的发展机会”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因此,辅导员对所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服从的多,心甘情愿的少;借作“跳板”的多,长期安心政工工作的少;思想压力大,有后顾之忧,从而从思想上直接制约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四、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应对策略

1.辅导员角色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

传统观念下的辅导员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几乎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面对学校和教师都会有一种强烈的畏惧心理,听而不问,信而不疑。权威型辅导员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律,顺从,但是,他们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时代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就必须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与学生保持零距离接触,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树立平等互助的德育观,提高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由辅导员的“警察形象”,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生活导师”的形象。

2.辅导员队伍结构的建设定位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坚持多元化的结构,并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职业化发展阶梯。即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在结构上应由职业化的专职辅导员、阶段性的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三部分组成。职业化专职辅导员是学生工作队伍的带头人,对于传承本校的学生工作风格和本校校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阶段性的专职辅导员是指一定的人员经过选拔在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工作,在此岗位上工作一段时期后重新进行职业选择。兼职辅导员一般从事学业指导、班级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和科技活动指导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他们主要来源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其培养目标应该是准专业化甚至是专业化,这样才能打牢学生工作的基础。

(1)辅导员队伍培养、培训与激励机制的定位

首先,是培养制度的定位。一是选拔机制的完善要确保“高进”。选拔应遵循多渠道和人岗匹配原则,按照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要求严格实施岗位准入制。二是建立一套督促检查机制。其次是培训制度的定位。对现有专职辅导员的培训,要立足本校实际,把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与“人才工程”有机结合,建立系统的学习培训体系:一是岗前培训;二是在职专题培训;三是日常的以会代训;四是定期举办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三是激励制度的定位。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是教学和管理人才“蓄水池”的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和辅导员个人特长,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允许辅导员适当流动,保持队伍的整体活力。

(2)辅导员要在新形势下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热爱教育事业,立足本职岗位,争做素质教育的“示范者”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辅导员工作岗位,是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辅导员只有热爱教育事业,并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岗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学院的稳定发展,为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大国和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身教重于言教”,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对高职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服务至上,坚持勤奋工作,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才能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

3.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总结提高,争做思政工作的“艺术家”

作为一名辅导员,如果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不能理清思绪,而是“头痛医头,脚疼治脚”,势必会让“上级嫌,学生烦”,自己还总觉得“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艺术,辅导员要不断地将思想政治工作中带有普遍性与共性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规律,提高工作成效。作为高职院校第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要用真情温暖学生,用道理开导学生,用行动感染学生,真正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做学生的“知心人”、“解忧人”。

4.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全面素质

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就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全面素质,这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政治知识、心理学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知识,并在勤奋学习上为广大学生作出表率,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才能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也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望,历史的重托。

五、结语

为了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需要建设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用得上,靠得住的辅导员队伍。这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重要保证。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从战略高度认真分析辅导员在本校发展中的作用,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影响辅导员队伍角色定位的各种因素,切实加强、重视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定位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培训、激励机制,促进辅导员转变观念,跟上新形式及角色定位的新要求,并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

参考文献:

[1]万莉莉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3种角色[J].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姚植兴.高校辅导员的职能定位探析[J].华侨大学,教育研究,2007.

[3]杨世传.论研究型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养成[J].临沂师范学院,2002.

[4]李宁.论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终身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

猜你喜欢
角色职能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能与功能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