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兰
[摘要]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实际生活中发挥聪明智慧得到的规律性总结,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反映深刻的道理,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形成为相对定型的艺术语句,因此,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以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通过谚语也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语言习惯以及语言表达方式。
[关键词] 谚语 意义 表达方式 身体部位 动物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在悠久的交流过程中,很多中国文化流传到日本,谚语也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随之流传到了日本。因此,中日两国有很多相同、相似的谚语。但由于两国的社会环境、风土人情等不同,许多谚语在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笔者从中日两国谚语中挑选出一些相同或相似的谚语、有关动物的谚语来比较和分析各自的意义及表达方式。
一、表达方式与含义相同或相似的中日谚语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的很多谚语传入到日本以后,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演变完全融入到日本文化里。这一点从谚语里也充分体现出来,有些谚语的含义以及表达方式均与中国的完全一样或非常相似。如: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読書百遍義自ずから見わる」(どくしょひゃっぺんぎおのずからあらわる)
(2)【后生可畏】——「後生畏るべし」(こうせいおそるべし)
(3)【子女不知父母心】——「親の心子知らず」(おやのこころこしらず)
(4)【酒遇知己饮】——「酒は知己に逢って飲むべし」(さけはちきにあってのむべし)(5)【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目には目を歯には歯を」(めにはめをはにははを)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把中国谚语省略一部分或改掉其中一两个字的谚语。比如,【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歩百歩>(ごじっぽひゃっぽ)、【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座して食らえば山もむなし>(ざしてくらえばやまもむなし)、【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虎は死して皮を留め、人は死して名を残す>(とらはししてかわをとどめ、ひとはししてなをのこす)、【自作自受自遭殃】---<自業自得>(じごうじとく)等等。
二、意义相同而表达方式不同的谚语
(6)「当たらずといえども遠からず」(あたらずと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八九不离十】
(7)「箸の上げ下ろしにも小言を言う」(はしのあげおろしにもこごとをいう)——【鸡蛋里挑骨头】
(8)「弘法も筆の誤り」(こうぼうもふでのあやまり)——【圣人也有错】
(9)「喉元過ぎれば熱さを忘れる」(のどもとすぎればあつさをわすれる)——【好了疤瘌忘了疼】
(10)「大根を正宗で切るなかれ」(だいこんをまさむねできるなかれ)——【割鸡焉用牛刀】
这一类谚语也很多,虽表达同样的意思,但由于中日两国的生活环境以及思考方式的不同,两国谚语的表达方式以及所比喻的对象有所不同。如例句(6)它们均表示【差不多】的意思,但中国用数字,而日本用离正确答案的远近来表示,这可以说两国的语言习惯不同所致。中国习惯用数字来表示程度,但日语中并不常见。比如,【不管三七二十一】——「兎に角;いずれにせよ」、【七上八下】——「心を決めかねる;心が乱れる」、【三心二意】——「決心がつかずにためらう」、【横七竖八】——「ごちゃごちゃに入り乱れる」、【半斤八两】——「団栗の背比べ」等等。例(8),(15)中也充分地体现了两国文化背景的不同,两国的谚语中比喻的对象都采用了人人都敬仰的历史人物或熟悉的事物。【圣人】就是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这里的【圣人】指的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而「弘法」指的是弘法大师,他的原名叫「空海」(くうかい)。弘法大师是日本有名的佛教家、思想家,是「真言宗」(しんごんしゅう)的创始人,而且他与「嵯峨天皇」(さがてんのう)、「橘逸勢」(きついっせい)等三人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三大书画家,被称为「三筆」(さんぴつ)。「正宗」(まさむね)是「鎌倉時代」(かまくらじだい)非常有名的制作刀的工匠。他所制作的刀,不但质量好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因此「正宗」的名字也成了名刀的代名词。「正宗」制作的「正宗」品牌日本刀在日本的刀剑史上乃至日本美术史上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日本珍贵的文化遗产。用这么珍贵的名刀来切一块萝卜,显然和杀鸡用宰牛刀是一回事,太不值得了。
有关人体部位的谚语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此类。人体部位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如果用人体部位来形容,会起到生动、形象、易懂的效果,因此中日两国都有很多有关人体部位的谚语。但由于两国的语言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有些谚语虽表示同样的意思,但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来形容。比如:
(11)「足下に火がつく」(あしもとにひがつく)【火烧眉毛,且顾眼前】
(12)「鼻をつかまれても知れない」(はなをつかまれてもしれない)【黑得伸手不见掌】
(13)「目鼻がつかぬ」(めはながつかぬ)【八字还没一撇,毫无眉目】
(14)「鼻をあかす」(はなをあかす)【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捷足先登】
实际上,在我们常用的惯用句里也有很多类似的句子,比如:「足を洗う」(あしをあらう)【洗手不干】,「腕を拱く」(うでをこまぬく)【袖手旁观】,「腕を揮う」(うでをふるう)【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等等。
三、有关动物的谚语
在中日两国的谚语当中有关动物的谚语很多,但在中国的谚语中动物大多数比喻否定、贬义、歧视的含义,表示褒义的并不是很多。例如:【黄鼠狼专挑病鸭子咬】【狐狸尾巴藏不住】【马屎皮面光,里面一包糠】【猫哭老鼠假慈悲】【蛇走无声,奸计无影】等。
程度最严重的还是有关【狗】和【狼】的谚语。它们几乎都是表达否定、贬义和歧视的含义。例如,【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肉不上桌】等等。狗是比较温顺、听话、可爱的与人亲近的动物。但在人们印象当中更多是具有只对主人忠诚、百依百顺,而对外人很凶。牠的秉性是咬人、自相撕咬、吃屎,而且对强者顺从,欺负弱者。因此人们经常用这类谚语或【狗屁】,【狗屎堆】,【狗腿子】,【狗熊】等有关狗的词语来比喻和形容坏人坏事,这样会表达得更加生动,而且能够更加激发人们对不良行为的深恶痛绝之情。
狗只是咬人,而狼吃人。狼一般群居,生性凶残、狠毒、贪婪,因此有关狼的谚语只有贬义和否定的。例如,【狼多肉少,成天争吵】,【狼披羊皮更阴险】,【狼子野心】等等。另外,在有些动物名称之前用【恶】、【癞】、【懒】等修饰语来加倍地体现出贬义、否定之意。例如,【恶狗必死棍下】,【恶狗怕奏,恶人怕斗】,【恶狗咬人不露牙】,【恶虎不食子】,【恶狼难敌众犬,好手难打双拳】,【癞狗扶不上墙】,【癞皮狗】,【懒驴上磨屎尿多】,【懒牛屎尿多,懒人明天多】,【懒人懒马屎尿多】等。
相对而言,日语中有关动物的谚语表示贬义、否定意义的比较少。
(15)「兎の登り坂」(うさぎののぼりざか)【兔子爬坡,大显身手】
(16)「牛に引かれて善光寺参り」(うしにひかれてぜんこうじまいり)【偶入此道,发现新境】
(17)「馬には乗ってみよ、人には添うてみよ」(馬にはのってみよ、ひとにはそうてみよ)【马要骑着看,人要交着看】
(18)「鴨がねぎを背負ってくる」(かもがねぎをしよってくる)【喜从天降,万事如意】
(19)「虎は飢えても死肉を食わず」(とらはうえてもしにくをくわず)【饿虎不吃死肉】
尤其对【狗】的谚语很多都是褒义的。这一点跟中国相比区别较大。日本人一般认为狗对主人忠诚心比较强,警戒心也很强,而且狗的智商比较高,像导盲犬、警犬等还能为人类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日本人对狗的印象是正面的印象多于反面的印象。这一点在谚语当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比如:
(20)「犬は三日養えば恩を忘れない」(いぬはみっかやしなえばおんをわすれない)【狗养三日,尚知主人恩】
(21)「犬も歩けば棒にあたる」(いぬもあるけばぼうにあたる)【出外碰到好运气】等等。虽然也有一些表示贬义的谚语,但其程度远没有中国的严重。比如:「犬と猿」(いぬとさる)【关系不好】,「犬に論語」(いぬにろんご)【对牛弹琴】,「犬の川端歩き」(いぬのかわばたあるき)【拼命奔走一无所得】,「犬の糞で敵を討つ」(いぬのくそでかたきをうつ)【用卑鄙手段复仇】,「犬骨折って鷹に取られる」(いぬほねおってたかにとられる)【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被别人拿走】,等等。从这些例子也可以看出他们就算是表示贬义的也是不疼不痒的。这些谚语也很好地反映了日本人的这种语言表达习惯。然而日本的谚语中对【猫】、【猴子】、【狐狸】等动物持有贬义的和否定的意思比较多。
(22)「猫に鰹節」(ねこにかつおぶし)【让猫看守干鱼,随时都有被吃掉的危险】
(23)「猫も杓子も」(ねこもしゃくしも)【不论张三李四;不管是谁】
(24)「猿の尻笑い」(さるのしりわらい)【乌鸭笑猪黑,自丑不觉得】
(25)「狐と狸の騙し合い」(きつねとたぬきのだましあい)【尔虞我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的文化包括日本的谚语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由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土人情使两国的谚语各具特色。对一个事物和事情的观察,所体会的感受应该都是大同小异的,但两国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方式不同所产生的谚语也不同。比较中日两国谚语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掌握好各自的特点,对了解日本的文化,提高日语水平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金丸邦三.日中ことわざ辞典.同学社,2000.
[2]大河内昭爾.発行所.株式会社昭和62年《日本の格言ことわざ800選》.日本文芸社.
[3]本林教衡.新汉语成语谚语词典.现代中国语学院出版部,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