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及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2009-06-17 03:0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创新

周 宏

[摘要]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教育观念有待转变、缺乏创新认知的培养、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等问题。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认知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 创新 创新人才 高等学校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一、对创新的理解

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由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方面要素构成。创新人格,包括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主动性,好奇性,挑战性,坚韧性等;创新思维,包括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独创性等;创新技能,包括具备基本知识技能,具有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操作应用能力和一般创造技法等。培养这三方面创新素质,以创新人格的培育最为重要。

创新离不开科学,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是在掌握了科学基础知识并了解科学前沿的前提下进行的。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所谓创新人才就缺乏发展的潜能和后劲,所谓创新,也就不过是空想。教育学的“创新”,应当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是一种新的教学观,而不仅仅是基于某一门课程实施的创新教育。

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有待转变

传统教育的思想是以灌输知识为手段,以教师为主体并力图以统一的标准测试不同个体的思想,坚持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与学方面,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个性,过分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却重视不足,其后果是难以培养出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

2.缺乏创新认知的培养

唯有树立起创新意识才可能有创新的实践,没有创新认知的培养,就可能会缺乏创新观念和掌握必要的创新知识。应该使学生及教师明确“什么是创新”、“创新什么”、“为什么创新”等问题。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把创新人才培养的阶段仅仅看成高等教育的阶段,这种超越教育阶段性的认识会导致创新人才培养的简单化;把创新人才看作为一种新型人才,认为我国教育从未培养过这种人才,需要中国的教育全面进行革命;把创新教育看作为忽略知识传授、强调能力培养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不需要系统讲授知识等。

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传统的“灌注式”教学弱化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灌注式是现实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仍是最为普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压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由于反复强化学生的吸纳接受能力,使得创新所需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未能开发训练而萎缩。

4.缺乏创新实践活动

现代领域竞争要求学生要具有相当的研究技能,实验课是学生获得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高校实验课的教学处于辅助理论课教学的地位,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结果只能是为了完成实验课课时而上实验课,验证性实验明显缺乏综合性、探索性、创新性,实验成了照葫芦画瓢,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

5.现有的考试制度阻碍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校现有的考试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考试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强调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它要求被教育者十分重视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性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记忆。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作用。知识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这是一个完整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过程。现有的考试制度主要停留在对知识素质的考核上,远远没有深入到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的实质构成要素。

三、培养创新人才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

现代人才“三项基础”(基本技能、思维技能和个性品质) 、五种能力(即运用或处理资源、人际关系、信息、系统、技术的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出发点,也是转变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工作。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模式。

2.加强创新认知培养

新生入学即要普及创新思想教育,树立创新观念和掌握必要的创新知识,将新生的思想尽快地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转变人们对创新教育认识上的误区: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在于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开拓道路。大学创新教育应当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即将创新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熏陶、训练,为他们长远的、持续的发展和创新打好基础。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培养能力、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创新性学习方法,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给自己及社会带来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实验教学内容要创新,要按照科技前沿动态、根据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与市场需求,认真修改实验教学大纲,加强实验教材的建设。一般可将实验教学的内容分为基础层次实验、综合层次实验和科研层次实验三部分。高校可建立若干个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全天候地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

改变以掌握知识多少来评价学生质量的知识质量观,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从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水平、文化技能特长、科技创新能力、组织活动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现行考试制度的改革包括:命题的指导思想应是考能力而不是考书本知识;考试方法要多种多样,应根据不同性质课程、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既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评分时,不能全按“标准答案”评分,不仅注重答题结果,也应注重考核学生解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过程。

参考文献:

[1]叶国灿.浅议高校创新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4,(2):54-56.

[2]徐少亚,陈海宁.观念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6):41-44.

[3]赵进.考试制度与高校的创新教育[J].江苏高教,2002,(3):42-43.

[4]潘加军,罗俊生.论邓小平人才思想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2):13-14.

[5]刘克利,谢再根.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2,(1):19-21.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创新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