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兴智 魏永宏
摘要介绍了鸡痘的发生症状和病理变化,并从鸡痘发生的原因出发,提出鸡痘防治措施,以期为鸡痘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痘;症状;病理变化;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327-01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鸡痘病毒繁殖的主要场所是鸡的皮肤、毛囊和黏膜的上皮细胞,以及鸡胚的外层细胞,并在其中形成经典的胞浆内包涵体。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强,其中对干燥有强大的抵抗力是鸡痘病毒的一个特征。
根据侵害部位可将鸡痘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和败血型。皮肤型以体表无毛或少毛处(尤以头部皮肤)的痘疹,继而结痂、脱落为特征。黏膜型以口腔、咽喉黏膜、上呼吸道和食管部黏膜和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不易剥离的假膜(白喉型)为特征,死亡率较高。混合型皮肤和黏膜均受侵害,病情严重,死亡率高。败血型极少见,以严重的全身症状开始,继发肠炎,病鸡多迅速死亡或转为慢性腹泻死亡。
1案例
2008年8月12日,镇罗镇九塘村队王某家1 200只鸡发病,病鸡头部、翅下有明显的痘疹,死亡数多,立即剖解,见肠内壁、上呼吸道内壁有明显痘疹结节,咽喉部发现白膜,为混合型鸡痘。治疗用多维葡萄糖粉对水供鸡群自由饮用,采用中草药汤剂进行对症治疗,20d后痊愈,死亡率40%。
2症状和病理变化
2.1皮肤型
以头部皮肤,有时见于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为特征。常见于冠、肉髯、喙角、眼皮和耳球上,起初出现细薄的灰色麸皮状覆盖物,迅速长出结节,初呈灰色,逐渐增大如豌豆,表面凹凸不平,呈干而硬的结节,内含有黄脂状糊块。有时结节数目很多,互相连接融合,产生大块的厚痂,以致使眼缝完全闭合。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病重的小鸡则有精神萎靡、食欲消失、体重减轻等现象。产蛋鸡产蛋减少或停止。
2.2黏膜型
多发生于小鸡和中鸡,病死率较高,小鸡可达50%。病初呈鼻炎症状,病鸡萎顿厌食。流鼻汁,初为浆性黏液,后转为脓性,如蔓延至眶下窦和眼结膜,则眼睑肿胀,结膜充满脓性或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甚至引起角膜炎而失明。鼻炎出现后2~3d,口腔、咽喉等处黏膜发生痘疹。初呈圆形黄色斑点,逐渐扩散成为大片的沉着物(假膜),随后变厚而成棕色痂块,凹凸不平,且有裂缝。痂块不易剥落,强行撕脱,则留下易出血的表面。上述假膜有时伸入喉部,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难,甚至窒息而死。
2.3混合型
即皮肤和黏膜均被侵害。
2.4败血型
少见。若发生则以严重的全身症状开始,继发肠炎。病鸡有时迅速死亡,有时急性症状消失,转为慢性腹泻而死亡。
3鸡痘发生的原因
鸡最易感,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布的主要形式,一般须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蚊子及体表寄生虫也可传播该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2季蚊虫活跃季节最易流行。蚊子带毒时间可达10~30d。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体表有寄生虫、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恶劣,可使病情加重,如有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等并发感染,可造成大批鸡死亡。
4防治措施
4.1 疫苗接种
按程序按时间进行鸡群的免疫接种。疫苗的稀释用0.9%的生理盐水,按1.5头份/只鸡稀释,稀释液从始至终尽量保持常温。建议用12号针头在翅膀下无羽毛处划破皮肤约1.5~2.0cm进行鸡痘预防接种。
4.2 药剂防治
主要在饮水中加入多维葡萄糖粉,保证严重病鸡从饮水中获取营养。另外饮水中加入中成药汤剂,以滋阴清热、凉血解毒、利咽利喉为治则。配方一:金银花20g,连翘20g,薄荷15g,蝉蜕15g,胡荽10g,柽柳10g,煎汁500mL。平均按每只鸡每次2g用量进行添加。配方二:栀子100g,丹皮50g,黄芩50g,黄柏80g,金银花80g,板蓝根80g,山豆根50g,苦参50g,白芷50g,甘草100g,防风50g,皂角刺50g,混合粉碎。平均按每只鸡每次2g用量进行添加。
5小结
根据资料,目前此病还无特效治疗药物,只能进行对症治疗,可使用多维葡萄糖水,调节机体的应激机能,增加机体所需能量,使用中草药防止继发感染,同时能清热解毒,如薄荷能使咽喉部发炎黏膜局部血管收缩减轻肿胀和疼痛,胡荽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板蓝根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山豆根能清热解毒、利咽喉,白芷能散结消肿、排脓止痛。
6参考文献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0.
[2] 张金华,万兴起,宋照林,等.鸡暴发传染性鼻炎的报告[J].中国兽医杂志,1987(2):34.
[3] 李春花,刘英贤.家禽系统临诊概述[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189.
[4] 刘丽艳,张慧辉,贾贝贝,等.鸡痘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03(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