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琴 李巧义
摘要:儿童文学对儿童的心灵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从当前儿童的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和对策作了初步的探索,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文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17-02
儿童文学是指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具有丰富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适合儿童阅读欣赏,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是文学,它能极大地丰富儿童的知识,开启儿童的心智,让儿童在阅读中体会爱的幸福美好,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在快乐地阅读中快乐成长。
儿童文学具有如此独特而巨大的魅力,是人生幼年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但它是否真正走进了儿童课外阅读世界呢?笔者就此对本地一些小学进行了走访,对当前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作了初步的调查分析,并对如何改变当前的阅读现状的对策也作了初步的探索。
1 当前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原因
1.1传统名著为主,现当代作品为辅
我国的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近些年,虽然教育专家们都在呼吁素质教育,教育部也三令五申要给小学生减负,调查中我们却发现,多数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课外阅读时间很少,阅读的儿童文学大多是世界传统名著,如《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多数学生除了知道一些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外,对当今儿童文学作家知之甚少。
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多数家长是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的,他们上学时也喜欢阅读文学名著。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家立业,忙于工作,他们也无暇对当代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了解,也无法给予孩子符合时代步伐的阅读指导,只能保守地让孩子阅读经典名著;其次,许多教师对儿童文学的了解也不够广泛和深入,工作之余也不对业务充电,除了教材中必须要教学的经典名篇外,其它的根本不去阅读,因而也就无法站在儿童文学发展的高度和前沿向学生推荐当今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再次,社会对儿童文学重视不够。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儿童文学创作者逐年减少,曾经的儿童文学作家纷纷改行。就笔者知道的专职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是1985年创刊至今的《童话大王》半月刊的唯一撰稿人。这种创作现状必然导致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匮乏,儿童也只有阅读经典名著。
1.2以童话为主,其它体裁为辅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历史最悠久、最富有儿童特点的体裁之一,它以独特的文学样式,浓郁的幻想色彩和离奇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儿童,可以这样说,没有童话,儿童文学就没有特色。有许多世界著名作家就是因搜集、整理民间童话和创作文学童话而闻名于世,如格林兄弟、安徒生等,他们的作品占领了世界儿童阅读市场,这是儿童喜欢阅读童话的主要原因。笔者在一些小学问到“你平时最喜欢看什么内容的书?”时,多数学生回答童话。我们不否认儿童应该阅读童话,但也不能过于偏爱童话,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剧等多种儿童文学体裁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必然。单一的阅读会阻挡儿童认识文学和世界的眼光。
1.3教辅资料、暴力漫画书为主,儿童文学作品为辅
调查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多数是儿童文学作品,而中高年级学生由于课业负担加重,他们的书包里除了课本就是教辅资料,几乎没有儿童文学作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受应试教育影响,今天仍有相当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重分数不重学生全面发展,为提高成绩,要求学生多做教辅资料;许多家长培养孩子的观念也有误区,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上好大学才有出息,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给孩子买书往往是教辅资料,却忽视了对儿童精神上、人格上的培养;很多作家、出版商急功近利,什么赚钱就写什么和出版什么,结果必然导致暴力、漫画书的泛滥,影响了儿童的阅读和选择;从学生自身来看,由于学习压力过重,偶尔闲暇就选择以消遣和刺激为主的读物,于是,暴力书、漫画书就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食粮。
1.4儿童自由选择为主,成人指导为辅
调查中笔者问道:“你喜欢看的课外书由谁推荐?”回答基本一致“自己”。这个回答令我们深思。应试教育让我们的家长和教师教育观念出现偏差,大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把课本弄懂了,成绩提高了,学习任务就完成了。因此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材的指导上,放在对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章的分析讲解上,课堂上重讲解轻阅读,表现出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而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就无从谈起。同时,有些教师和家长自身的文学修养较低,根本无法对儿童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指导。因此,学生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缺乏欣赏、鉴别文学作品的能力,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选择课外读物。
2 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现状之对策
2.1家庭、学校、社会须高度重视
家庭是儿童的生活环境,儿童对文学的阅读常常是是伴随着游戏和娱乐进行的,家庭就成为儿童阅读和接受文学熏陶的最佳环境。在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有较好的阅读文学的习惯和能力,缺乏文学修养的家庭很难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英国作家卡洛儿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就是她在孩子的病床上讲述的故事。因此,在家庭只要父母高度重视儿童的阅读,抽出时间与亲子共读,激发孩子的审美热情,并处理好文学阅读和收看电视以及上网的关系,儿童是会爱上和喜欢阅读文学的。
学校是儿童受教育的环境。儿童阅读文学主要在课外进行,阅读指导一般由语文教师担任。儿童文学的阅读与语文学习分不开,语文学习为儿童阅读文学奠定基础,文学阅读又是语文学习的延伸。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教师不应布置过多的作业给儿童造成负担,不要把课程学习与文学阅读对立起来,让儿童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和精力享受文学带来的快乐与美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社会是儿童走向独立生活的大环境。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文学阅读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潜水艇的创造者西蒙在自传中写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因此,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儿童的文学阅读。首先,应该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儿童文学作家队伍。建国十七年我国就曾有一大批专业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许多优秀作品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作家、出版商、销售商不能急功近利,要有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创作和出版既有儿童情趣又能培养儿童高尚情操,还具有当代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其次,创作的体裁不能太单一,各种儿童文学体裁都应得到发展,让儿童尽早接受并参与创作,将儿童文学的多种体裁发展下去,让儿童文学成为鲜花盛开的百花园。
2.2既重传统经典,也重当代名篇
凡喜欢文学的人都知道,文学经典是文学阅读的基础,是培养文学底蕴的基石。但我们对儿童阅读和欣赏文学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经典名著上,要与时俱进,关注和了解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引导儿童广泛阅读,博采众长。现当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许多,如金进、秦文君、孙幼军等的作品就很有创意。而一些新的获得儿童文学奖的优秀作品,如金波的《春的消息》、张之路的《红嘴巴小鸟》等从某种意义上更贴近当今儿童的生活和心灵,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因此,儿童的阅读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能只有经典名篇。
2.3既重教育,更重审美与趣味
儿童文学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而存在的,它最杰出的功能是审美,重点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教育,优秀的教师总是指导儿童阅读那些既有美感又有趣味,还能受到思想品德的影响和启发,情感情操的感染和熏陶的作品。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美的人格”。因此,我们在向儿童推荐文学作品时,做到既重教育性,更重审美性和趣味性,如:柯岩的《帽子的秘密》、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等都是很好的作品,作家通过艺术创造给儿童以欢乐,并使他们在欢乐中感悟人生。
总之,改变儿童文学阅读现状的对策有很多,如学校和社会经常开展读书评论会、诗歌朗诵会,教师加强阅读指导等,只要全社会一起努力,真正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用文学阅读的方式,帮助儿童塑造一个健康的心灵,在全社会的关怀下度过美好的童年,在其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这才是我们帮助儿童阅读文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2-6183-185.
[2]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童话研究[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12-21.
[3]转引自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210-229.
[4]王晓玉.儿童文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