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自由的颂歌

2009-06-16 08:11范昌灼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09年8期
关键词:翡冷翠山居冥想

范昌灼

《翡冷翠山居闲话》是徐志摩散文中的一篇佳作、名作,发表于1925年7月4日《现代评论》第二卷第30期上。它是记写“山居”于意大利名城翡冷翠(佛罗伦萨)的冥想与思绪,洋溢着浪漫的情调。要注意的是,作者虽写“山居”,却未着重、具体地描写山野的秀美风光和居于此间的生活情况,而是“闲话”其妙处、意义,抒写情怀,坦露心志。因此,堪称一篇地道的漫语式抒写生命与自由的随笔。

关于作者,有必要作一些介绍。他1896年生于浙江海宁,1931年去世,是现代文坛“新月派”主将、著名诗人,也是散文家。1917年入北京大学学政法,次年师从梁启超,并赴美国求学。1920年横渡大西洋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诗人的影响,开始从事新诗写作。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大、清华等大学任教。1925年第二次出国,漫游欧洲,陆续发表了长诗《翡冷翠的一夜》、散文《欧洲漫游》。1928年创办《新月》杂志。20世纪30年代初,任教于上海、北平、南京等地,并办《诗刊》杂志。这期间,正值“五四”潮落、“3·18”惨案,他的思想受到很大冲击,动荡多变的社会现实,影响了其自由、单纯的信仰,心灵产生矛盾。这给他的诗文写作以直接影响。

他的散文写作,集中于1925年和1926年问,优秀作品除本文外。还有《我所知道的康桥》《巴黎的鳞爪》《印度洋上的秋思》等。奔放、激越、坦诚、秾丽的风格特征,颇富想象力和浪漫情调,才华横溢的运笔,体现于其中。

本文一开头即写“山居”于那里的美妙所在:五月晴好的向晚,出门散步,上山或下山,如赴宴会,如去果园或看或采摘“诗情最秀逸的果实”,足够“性灵的迷醉”。阳光暖和,风息温驯,带来山林里幽远的淡香,还有湿润的水汽摩挲颜面,轻绕肩腰。空气明净,秀美的风景像画片展露眼前以供鉴赏。这些山间风物,不是直接客观地写出,而是主观情愫融于其中,笔触裱丽艳美,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追求。其欣然畅快的愉悦心境,自然地表现了出来。

接着,文章进一步写作客山中的妙处。更在于完全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讲穿戴、不重视体态、不刻意装扮。他强调春夏间的秀美山林,要独自闲逛。那样,“才是福星高照”,才可“实际领受、亲口尝味”,才能做到“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那样,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活着的快乐,呼吸、走路、眼观、耳听是怎样的意趣。总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以铺张的语句,抒写置身于山中的真正自我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超然自得。但仅这样还不够,他更进一步写独自漫游,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打滚,会在静僻的道上狂舞,看身影幻出诡异的变相,会信口歌唱,胸襟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心地因看着蓝天而静定,思想会和着山里的水声、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等等。作者独自陶醉于大自然的快感与幸福,由此写透、写够了。

徐志摩有返璞归真的欲望与追求,对大自然有崇高的认识。他曾说自己“是个自然的崇拜者”,在这篇作品中又说“自然就是最大的一部书”。因此,他认为“山居”不但不需带游伴,尤其是年轻的女伴,“也不必带书”。“那伟大、深沉、鼓舞、清明、优美的思想的根源,可就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在花草的颜色与香气里寻得”。而且它的文字是人人都懂得的,认识了它,就会产生伟大的、奇特的力量。这些方面的认识和感受,在作品的结尾,警句似的作了概括与升华:“只要认识了它,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道出了大自然之于人的力量和作者对它的敬畏之情。

总之,全篇紧扣“山居”中的自我感受展开抒写,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哲思。徐志摩以诗人的气质与哲人的心灵进行写作,神驰意纵,笔调轻盈,语句飘逸,词藻华丽,笔路铺张;比喻、排比、对偶、重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酣畅淋漓、丰姿多态地抒写情致,建构出了一种独特的超然心境,也给读者以旷达的艺术美感。这正如现代著名作家阿英所评:“他善于写冥想的散文,以宁静的心,抓住一个中心,发展下去,而且发展很远。”《翡冷翠山居闲话》正是这样来营建一种冥想的心境的。它既是一篇赞美自由的散文佳作,也是一曲生命的颂歌。

猜你喜欢
翡冷翠山居冥想
绘画性:重述其意义
——赵英明的视角个案
《冥想》
山居秋暝
唤醒文艺复兴的“翡冷翠”
爱上“翡冷翠”
冥想
当复古风遇上了越野范 大众甲壳虫翡冷翠经典版和甲壳虫沙丘越野版
富贵山居
山居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