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忠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已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介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自信心。自信心就是力量,学生有了自信心。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二、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讲读启发情感,就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又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如笔者在讲鲁迅的《故乡》时,开篇设置了一个欲泣欲诉、欲怒欲愤的导语,使学生身不由己地珍惜现在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朗读激发情感,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回延安》一课为例,教师在上这课时,要结合信天游文体的特点,认真范读,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向往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写作抒发情感。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能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悟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现实生活状况,有意识地出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比如在考试过后,为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可以布置一篇以“谈成功”为题的习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再比如《孟子二章》这一课教学完成以后,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篇以“怎样才能成才”为题的作文。通过作文,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说出自已的看法,教师从中加以引导,及时加以疏导,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才观,引导他们早日成才。
三、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要想有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约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作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由于语文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事迹(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艺作品,学习英雄人物,从榜样中汲取食粮,磨炼意志。其次,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影、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时,有意识地推荐学生去看一些有关作者写作《史记》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这部长篇巨制的,从而学习他那种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品质。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意志靠情感来推动,要激发起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倍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为此,笔者设计每堂课课前5分钟小课堂,每天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题目,通过学生上台演讲,既达到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
当然,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很广,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法也很多。以上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与众位同人共同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甘肃省金昌铁路中学(7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