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舒
摘 要: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收集的一千多首诗歌中,怀古诗大约有20多首。虽然在数量上看不是很多,但却很大程度上促进怀古诗“怀古伤世”之风的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李白开元、天宝、上元时期怀古诗的创作来论述其怀古诗“怀古伤世”的风气。
关键词:李白 怀古诗 “怀古伤世” 风格
根据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对李白诗的统计,在其一千多首诗作中, 怀古诗大约有20多首。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却引领了怀古诗中“怀古伤世”之风,对后世怀古诗创作有很重要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一、李白开元年间的怀古诗创作
开元年间,正是唐玄宗统治前期,他重用贤能,大力发展经济,对唐朝的吏治、宗教、外交、文化等方面都做了改革,整个唐朝呈现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大唐进入了鼎盛时期。
虽然当时社会形势很好,国家繁荣昌盛,但对李白个人而言还是惆怅的,这是对他个人情况而言的,他一生的抱负不是在诗歌上而是在政治上。在唐代,如果想在政治上得到施展最普遍的途经就是科举,寒窗苦读终有一日能金榜题名进入入仕的初级阶段。但是这条路既窄又慢,就算侥幸得中,也是先从县尉、校书郎之类的小官做起,一点一点向上爬。像李白这种生性豪迈、放荡不羁的的鲜明个性显然不能安于用科举获得功名,于是便选择漫游另谋出路。李白选择漫游东南,一是向往东南的秀丽山水,而二是为了他实现一飞冲天的人生理想。也就在此期间,他游历许多地方,观看很多人文遗迹,从而引发了他的怀古情怀,如:
月夜金陵怀古[1]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这是开元十四年李白去金陵所作,诗人目睹六朝故都金陵,面前的金陵已没有以前的繁华景象,在月亮映射下的金陵城更添一丝苍凉。“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金陵城上的月亮发出苍白色的月光照着这个空空的古都,这座古都曾经帝王城啊,当时是多么繁华,现在只有月亮悬在城池上空。“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故城旧址、天上星宿都依然在,可惜曾经国家的千秋霸业却好像随着大江流逝了。“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如今的城池道路已经被水阻断了,都城也都被青松覆盖,一派萧条的景象,让人觉得凄凉无比。“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诗人满腹的伤世情怀,原来多么繁华昌盛的金陵城,如今却是这副萧条凄凉牧模样,让人怎能不感伤。“苍苍”、“空悬”、“萧瑟”等词语烘托出金陵的凄凉气氛。这首诗“以景结情”通过对金陵这个六朝古都的描绘反映诗人的感伤,引发“怀古伤世”的情怀,从而发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金陵白杨十字巷[2]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六帝余古丘,樵苏泣遗老。
这首诗也是开元年间的作品,同样是李白在金陵所作。写的是金陵的白杨十字巷,通过对白杨十字巷的描写抒发诗人“怀古伤世”的情怀。诗中“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这已经不是从前的白杨十字巷了,现在的白杨十字巷“吴时人”已经不见了,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现在只有当朝生长的野草。一个“空”字突出了巷子的凄凉,已经没有人烟,空生一片野草。“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现在的巷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宫殿城墙都已经坍塌,一片颓废。“六帝余古丘,樵苏泣遗老。”这句诗中更能反映出这条巷子的萧条景象,繁华不在。面对六朝皇帝留下的遗址,一个老樵夫在哭泣,感伤前世已不在,世道已变迁。整首诗都是伤感之情,让人看了不禁产生伤世之情。
夜泊牛渚怀古[3]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这首诗是李白漫游江南时期所作。李白在诗题下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相传“袁宏少时贫困,曾帮工船上运租至此。时为镇西牛渚的谢尚在清风朗月中泛舟,恰逢袁宏咏诵自己所作的《咏史诗》。谢尚听后叹美不已,便邀袁宏一叙,知道天亮,十分相投。自此袁宏声名日盛。”[4]“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夜泊牛渚,月白江清,天空没有一片云彩。“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坐船望着天上的明月,回忆起谢将军,这里的谢将军指的就是东晋时期镇西牛渚的将军谢尚。“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我”还可以在这江面之上超凡脱俗的吟咏诗歌,可惜谢将军已听不见。这里李白以袁宏自比,痛惜自己没有像袁宏一、谢尚那样爱才的人来赏识自己。“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这两句是触景生情,既然没人欣赏自己,还是在明晨挂上船帆离去吧。诗人仰望秋月,吊古伤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求之情。诗中无限感慨,目睹牛渚的景物不禁产生伤世之情,不堪愁思。诗人感伤自己无人赏识,抱负得不到施展,如今依旧漂泊,满腹伤感。
二、李白天宝年间的怀古诗创作
盛唐的天宝年间,同样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唐玄宗前期的英明统治之下唐朝的国力达到顶点。此时他因宠爱杨贵妃日益沉醉于酒色之中,不再是那个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繁荣的社会表面下也隐伏着种种危机,但在强大的国势之下,这些危机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在这个时期,李白南北漫游,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作。同时也达到了他怀古诗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从数量上看,他的怀古诗在这个期间也是最多的。
越中览古[5]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元年游越地时所作。越中是越国的国都会稽,这首诗运用的是勾践灭吴这一历史事件。“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这三句充分写出了越王勾践灭吴以后的雄伟盛状,一副大业完成称霸群雄的气势。和他一起出生入死将士们荣归故里穿的都是鲜艳华美的衣裳。美丽的宫女穿着华丽的服装就像花朵一样开满整个富丽堂皇的宫殿。而仅仅最后一句就与前三句作成鲜明对比,“只今惟有鹧鸪飞”,如今,越中已没当时的繁华景象,只有鹧鸪鸟飞来飞去,也只能听见鹧鸪的哀鸣。诗人慨叹世事多变,荣华富贵也只是过眼云烟,到最后落得残败景象,不由生出哀伤之感,借用越中这一遗迹追怀到越王勾践当时的雄伟盛世,最后又从古回到今,看到如今的衰败不由得伤世。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6]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这是李白东游梁园途经广武凭吊古迹有感而作。广武“古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相距约二百步,中隔广武涧。楚、汉相争时,刘邦屯西城,项羽屯东城对峙。”[7]诗人登上广武这个刘邦项羽当年的古战场,想到当年的楚汉之争。诗中描写了刘邦的叱诧风云,“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项羽的失败是因为没有英明的谋略,赞扬刘邦指挥成功,最终赢得天下。前面是对刘邦的赞扬,有战斗指挥思想,赢得天下,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后面“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又对刘邦的治国方略表示轻蔑和批判,治理国家用那些低俗的儒子怎么能行得通?“嗤嗤阮嗣宗”阮嗣宗即阮籍,当时为了躲避残酷的党争,经常用醉酒来保全自己,李白用“嗤嗤”两个字表示对他的讥讽和嘲笑。整首诗贯穿李白一贯的恢宏气势,战争场面描写很生动。
苏台览古[8]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年间在游苏台是感兴所作。苏台《李白集校注》云:“在吴县西南三十里横山西北簏姑苏山上”[8],“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旧苑”、“荒台”,开篇就给人以荒凉的感觉,只有杨柳、菱这些植物茂盛地生长,毫无人气。“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现在能见证以前吴王宫里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繁华景象的只有这西江上的月亮了。诗人感伤前代的繁华早已成过眼云烟,如今只有荒凉的苏台孤零零的在这见证后世,感叹世事无常,顿生伤感之意。作者触景伤怀,看到眼前的残败景象不禁感伤。
三、李白上元年间的怀古诗创作
上元年间“安史之乱”已经爆发,大唐国威每况愈下。此时的李白也到了晚年,一直在江南一带漂泊,回想自己一生的政治抱负都没有得到施展,又经历过流放,他感伤无比,“怀古伤世”的情怀更加严重。
登金陵凤凰台[10]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可谓是李白怀古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名篇,该诗可能是李白在江南漂泊南游金陵时所作。凤凰台“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所以筑台名凤凰台,山也被称为凤凰山。”[10]诗人登上凤凰台浏览胜迹,触动了内心的那一片伤感悲叹之情,不禁写下这样一首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上凤凰台,由此而思刘宋时凤凰来至的故事,凤去台空象征着六朝的繁华已经烟消云散,不禁产生悲切之情。“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国时期孙吴建都金陵后所修建的宫殿现在被野花野草掩盖,道路都被遮挡住了;“晋代衣冠”代指当时的豪门望族,现在也都成了一座座古墓。当年豪华的宫殿,富足的人们已经变成一片荒凉的遗迹,满眼凄凉。“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从凤凰台上望三山,因云雾遮挡好像有一半坐落在青天之外,长江水被中间的白鹭洲分为两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浮云遮挡了太阳,这里指的是奸人谄媚蒙蔽君王而耽误了国家的前途,诗人还心怀长安,回不了朝廷,尽不了忠,心里忧愁无比。这首诗既对六朝的兴衰不甚伤感,同时又为自己人生经历的坎坷不平,对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感到愤懑,既是对六朝衰败的伤世,也是对自己的伤世。
金陵凤凰台置酒[12]
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迥。明君越义轩,天老坐三台。豪士无所用,弹絃醉金罍。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置酒勿复道,歌钟但想催。
这首诗也同样是在金陵凤凰台所作,诗人在凤凰台上一边看着六朝的衰败景象一边饮着酒,心中无限伤感,想到自己人到晚年理想还没有得到实现就只能借酒浇愁,再看到凤凰台的凄凉场景愁绪更上心头。“豪士无所用,弹絃醉金罍。”豪士是李白的自拟,一辈子都没有被重用,都没有被朝廷任用,那就只有借用酒来麻醉自己了,一醉方休。“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风吹着山上的野花,“我”看着这样的景色怎么能不喝得淋漓尽致呢?一定要喝个痛快。“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六朝古都已经被幽幽野草掩住,曾经歌舞升平的宫殿现在长满了绿苔。曾经多么昌盛繁华的都城,现在空空如也,只有野草和青苔陪伴,何等凄凉,让人怎能不感伤?全诗都是感伤的情怀,既是对世事无常的感伤,也是对诗人自己一生不幸的感伤。
李白通过游览历史古迹古物联想到现实,再由这些景物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抒发心中的感伤之情。他的怀古诗中无不充满了“怀古伤世”的情怀,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后世诗人怀古诗的创作,引领了一代风气,李白愧为盛唐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注释:
[1][2][3][5][6][8][9][11]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696页,第1310页,第1314页,第1292页,第1258页,第1291页,第1234页,第1181页。
[4][7][10]刘开扬,周维扬,陈子键:《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8页,第71页,第79页。
参考文献:
[1]詹锳.李白诗文系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赵昌平.李白诗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裴斐.李白十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4]师长泰.唐诗艺术技巧[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张舒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