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语文课结尾“六式”

2009-06-13 05:52杨德元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思维同学课堂

俗话说得好:“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描龙绣凤,重在点睛”。一堂好课的结尾就好比“收口”和“点睛”。语文课完美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严谨。笔者将常态语文课常见结尾概括为以下“六式”:

1.总结式

讲完一节课,一般应找出关键词、重点处,通过板书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到了课堂尾声处,应总结全篇,比如采用抒情式的语言来总结: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母亲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缝补衣服的镜头,表现出母爱的细密绵长。这个镜头成为耸立在人们心中母爱的丰碑。今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背影》中描画的父亲跨过铁道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表现出父爱的深沉博大。这个镜头将成为镌刻在人们记忆深处的父爱的典范,值得永久珍藏。

通过概括、总结,能巧妙地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点化、升华,学生可以获得系统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辐射式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积极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不会因教师教学思维的局限而束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不能发散,从而改变了“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吸收。特级教师霍懋征教学《草船借箭》一课,看出学生十分敬佩诸葛亮非凡才干的心理,却又不知用什么语言去评价。课尾,她便诱导同学各抒己见,用四字句对诸葛亮的才干进行评价,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人人开动脑筋,个个踊跃发言,列举了诸如“精明能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学识渊博”等四字词语,思维的火花四处迸射。末了,霍老师作了总结,同学便心领神会了。这样既拓展了思维,又积累了词汇,可谓一举多得,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3.对比式

对比式是将教学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分析、把握异同、区分优劣,使学生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知识的结尾方式。如学习了鲁迅先生《风筝》一文后,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同样也是回忆儿时放风筝的周粲的《满天的风筝》所描写的那种快乐、满足、骄傲的形象。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风筝》中所笼罩着的深沉悲哀:无法补过,无法释怀,悲哀之至,让人在心灵的震撼中更深切地体会到文章的丰富意蕴。

通过比较,既巩固了学的新知识,也复习了旧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准确,掌握更透切。

4.悬念式

教师在结束一节课时,或为下次上课留下伏笔,使教学内容自然过渡,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或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给同学思考,将课堂进行延伸,造成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学习了《斑羚飞渡》后,结合“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这一学习目标,可作这样结尾:课文中展示了一幅幅凄美的图画,人类在这里扮演的是一种很不光彩的角色,人类的行为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而动物也有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权利。请同学们想一想,对珍稀动物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问题一出,就激发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样的结语,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了一个个大大的问号,造成强烈的悬念,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内化,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5.唱游式

音乐能使虚无的内容变成立体可感的幻觉影像。对于一些情感比较外显的课文来说,采用“唱游式”的结尾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情操在优美、感人的乐曲中得到陶冶,能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情韵”。例如:在课文《春风吹》《北京》《亲人》将要结束时,教师恰当地把歌曲《春天在哪里》《我爱北京天安门》《爱我中华》等引入课堂,作为一堂课的尾声,能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匠心独运,巧妙结尾,定会大有裨益。

6.回味式

教师借助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文艺作品,在课堂原有气氛中,巧妙引入,再起波澜,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学习了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在让学生充分领略了祥子的悲惨命运、领会了作者要揭露的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后,可以让学生看一段《骆驼样子》电影的结尾——祥子穷困潦倒的走向黑暗、走向远处,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达到余音未了、余味无穷的效果。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活动课时,可以安排学生欣赏《苏三起解》《红娘》《甘洒热血写春秋》等片段,让学生在这些京剧唱段中沉醉、能够哼着、唱着走出课堂,能够关注祖国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从而达到弘扬国粹的目的,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回味式结尾,可以燃起学生的激情。

总之,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精彩的结尾会给一堂课一个完美的结局。它不仅可以归纳全篇,深化主题,而且可以提炼、升华教学的内容,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将教学推向更高潮。

(杨德元 江苏省阜宁县教育局教研室224400)

猜你喜欢
思维同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