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教师情感因素的作用

2009-06-13 05:52李发斌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课堂

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语文教学中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心灵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思维品质、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所以,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学的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苏霍姆林斯说:“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享受到热烈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在文学知识的殿堂中遨游是对当代语文教师的一次考量。

一、对文学知识深刻独到的认识,激发学生情趣

教师对知识的传播不是对书本知识的一次简单传导,而是对现有知识的再次体验和感悟。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在授课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引起学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情趣。现行教材所选的一些经典课文,它们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现实,以及作者的处境、遭遇等,这些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教学中“以文教文”很难达到实际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相关知识领域内有一定的挖掘广度,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的认识深度。例如在讲授《“友邦惊诧”论》时,可以先选取《自嘲》分析点明鲁迅在白色恐怖下,面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的困境,仍然保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气节。学生融情于景,故而就不难理解《“友邦惊诧”论》中鲁迅那犀利的笔锋和幽默的语言痛斥帝国主义侵略行径,揭露国民党政府奴才本性的斗士形象了。

二、课堂中强烈的情感投入,创设学习意境

歌德曾经说过“人们只能认识自己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教学中教师充沛的精力,充满激情的讲解,时而将学生带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中,时而使学生进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中。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契机,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情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进入预定角色产生情感体验。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一幅深秋黄昏的画面,和着教师一段伴有古典音乐抑扬顿挫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深秋黄昏一片萧瑟的乡村原野,品味着词人旅居他乡愁肠寸断的思乡之情。使学生加深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又领悟了宋词韵律优美、融情于景的写作特色。

三、与学生平等真诚相待,使学生领悟作品的真谛

特级教师吴昌顺说:“情感之于教学,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真心实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染学生。”我们教师总是容易低估学生的理智判断和鉴赏能力,而不厌其烦地进行分析讲解,剥夺了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机会,学生能动性不能得以发挥,使教学目的难以有效地得到充分体现。如果我们能蹲下身来,悉心听听学生的心声,留给学生想象与表达的机会,师生之间坦诚直率,彼此都尽情地表露瞬间的情感和态度,学生就会敞开心扉向教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进入课堂、进入文学作品、领悟作品内涵,与主人公融为一体,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四、合理引导,培养学生情趣表达能力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视角。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耐心让学生有条理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将语文教学视为一个相对开放的群体互动、交流沟通的平台,教师善于寻求切入点,精巧设置问题,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互相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格局。让学生在纪事、写物中学会如何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规范严密,灵活运用教学艺术,时而戛然而止,留给学生思索余地,使其回味无穷;时而合理点题,一石激起千重浪,让其各抒己见体验表达的快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以其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情感、细腻的感受、有逻辑思维力的情感表达方式,使教师的教学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适应现代语文教学之需求,达到新课改语文完美教学之目的,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回归学生。

(李发斌 甘肃省金塔县第二中学735305)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