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在现代人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的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说:“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但在教学实际中却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时间不要”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针对当前的教学现象,笔者认为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说会道,那么教师除了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外,最重要的是加强训练,让训练落实到每一天。
一、做好三年规划,使训练具有序列性
目前的教材,虽然是一纲多本,但就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来说,无论哪一个版本都存在不足,都是实行单元教学,或是朗读,或是朗诵,或是演讲,或是辩论,口语交际的训练难以贯穿到每一天。给人的感觉似乎组织几次这样的活动,活动前教师指导一下,就可以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殊不知,这无异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真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没有很大帮助。
语文新课标说:“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由此来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重点不在于给学生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在于提高他们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进行优化整合,做好三年的教学训练规划,把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及训练重点分解到各个时段甚至每一天,让学生每一天都有训练的机会。
从时间安排来讲,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早读课(或午读),除此之外,许多教师还开展了课前语文活动。如能把这些时间安排好,做到持之以恒,有的放矢,那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也就有了时间的保障。
在有了时间的保障之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安排,避免放羊式的教学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规定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教材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包括朗诵、演讲、讨论、辩论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内容他们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基本接触过,但缺乏训练,有部分同学的口语交际的胆量还相当小,水平还很低,另外,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仅仅是这几方面的能力。
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形成如下训练序列:
(一)心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仪态大方,站在讲台上有一种自信的表现。(二)朗诵能力训练。掌握朗诵基本要领,读出感情色彩,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三)脱稿发言训练。能脱离讲稿发言,流畅地表述观点,自然地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四)演讲能力训练。掌握演讲的基本要领,借助语气和语调、表情和手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五)说话得体训练。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六)即兴发言能力训练。快速组织语言,明确表达观点,说话得体。(七)辩论能力训练。掌握辩论的基本要领,明确表达观点,敏捷而恰当地应对和辩驳。(八)主持能力训练。掌握主持节目或会议的的基本要领,做到仪态大方,有亲和力,较好地驾驭场面。
二、拓宽训练渠道,注重实践性
中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不在于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在于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拓宽训练渠道,注重实践性。
但在目前的情形下,教学时间有限,该如何让学生实践呢?笔者认为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认识,搞好口语交际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可以提高当前一线教师最关注的高考成绩;其次是抓好四个环节。
(一)充分利用早读课(或午读),加强指导,提高早读课(或午读)的质量。每个学校都有早读课(或午读),这是很好的训练机会,然而目前早读课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许多教师只是从应试出发,把早读课当作背诵课,对朗读或朗诵缺乏基本的指导,结果时间花了,学生的朗读或朗诵水平也得不到提高。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端正认识,加强“读”的指导,把早读课变成训练学生朗读或朗诵能力的时间。
(二)开展简单的课前口语活动。开展这样的活动有一个层次性问题,首先在于训练学生的胆量,使其在大庭广众之中,做到仪态大方,表述清楚;其次是掌握朗诵、演讲、即兴发言等的基本要领;再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场合做到语言得体。
(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辩论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了探究活动。既然有探究,那么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适时地让学生开展讨论,展开辩论,做到一举多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探究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让学生的辩论能力得到了训练。
(四)安排活动,让其展露才华。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水平慢慢提高,此时应该给他们安排活动,如开展班或年级或学校的朗诵、演讲、辩论比赛,或者根据学校其他部门(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会等)的工作安排,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让他们主持节目或会议,使他们的才华有展示的机会,也可满足其表现欲。
三、贴近学生生活,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中学生好奇、喜欢新鲜、有表现欲的心理特征,无论是形式的安排,还是内容的安排,都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参与的欲望。比如形式上既可安排演讲、辩论比赛,又可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访谈、采访先进人物等;在开展演讲、辩论比赛时,可安排学生做主持,安排学生进行总结点评等。内容的选定应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有话说,如演讲训练可提供“中学生早恋之我见”“中学生过分追星谁之过”“不同地域和习惯的同学应该如何相处”等题目;辩论可安排“青春偶像崇拜利大于弊/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艾滋病是医学问题/艾滋病是社会问题”等题目。在课前三分钟的口语活动中,教师可以设定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情境,如“在高三毕业典礼上,你作为学生代表,请发表简短讲话”“学校举行中秋联欢活动,你作为主持人,请说一段开场白”“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活动中,作为组织者,请你为老人们说一番话”等等。学生有了兴趣,教师在组织训练的时候就可以事半功倍。
四、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增强训练效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加强教学有效性研究。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大的收获。在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应该优化整合语文教学中各个板块的内容,做到一举多得。
(一)与语言积累及运用的训练相结合
目前的高考试题,其中一个板块就是语言文字运用,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然而学生积累的词语(熟语)却有限,为此在课前三分钟口语活动中,刚开始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讲台上讲一个成语故事,一方面训练其说话的胆量及说话的流畅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加强成语积累及应用的训练。又如2006年普通高考福建考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今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类似这样的题目,近几年有很多,对此,教师可以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既训练其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又加强了备战高考的训练,做到备考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两不误。
(二)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学生的课外阅读越来越成为问题,因此在课前三分钟口语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这样既训练学生说话胆量、仪态、语速、声量等,又推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了课外阅读的积累。
(三)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要求说话者不看讲稿而能够自然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对此,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可以跟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前口语活动中,让学生描述一个场景,说明一个事物或阐明一个观点。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流畅性和生动性等,又训练其思维能力和口头作文的能力。
(四)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许多教师也开始这样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回答,这其实与即兴发言相类似,教师如果把握得好,既可以解决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又可训练学生即兴发言的能力。
(五)与古代诗词教学相结合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痛。古诗词反映的生活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对于古诗词,学生感到最痛苦的就是读不懂,因此要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多接触。在课前口语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介绍一首没有学过的古诗词,这既可以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每天都与古诗词接触,这样坚持下来,按两个学期计算,学生就可以多接触一百多首古诗词。
总之,让学生能说会道是语文教师的教学理想之一,学生能说会道是语文教学有效的一个表现。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说会道,这有赖于训练。要做到有效训练,就必须制定周详的计划,形成训练序列,让训练落实到每一天。
(梁建国 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北江中学5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