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读背写与创新

2009-06-13 05:52邵丽红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无字创新能力读书

一说到读、背、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读、背、写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确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可以说,读、背、写能力是创新能力奠基石,所以笔者想再谈谈读、背、写与创新。

一、读与创新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他劝世人要多读书,学生尤要如此。如果学生连多读书都不知,那就无从谈创新了。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其重要性,这也是读书之兴趣的原因之一。汉代刘向把书比作药:“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也有人把书比作船:“一本读像一艘船,带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的海洋。”读书能够医治愚昧,开阔眼界,催人进取,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而且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取决于良好的读书能力。

其次读书要范围广,要有选择性,要有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报,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学生要多读书。但对于学生来说,读书,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选择课外读物,可以从中外名著入手,选择与自己气质性灵相近的作家、作者。或许学生一开始无从知道自己所好,但接触多了,学生自然会找到自己所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学生自然会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学业大进。正如林语堂所言: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找到文学之情人,必胸中感觉万分痛快,而灵魂上发生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缺乏指导,就会勉强阅读,浅尝辄止。教师要由浅入深,使学生熟读、深思,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使学生越读越有趣,读出韵味来,这也就对教师的阅读、欣赏、鉴别和品味提出挑战。对于教师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备课,魏书生才初中毕业,但成了著名的教育家,培养他的就是书籍。教师要敢于挑战,站在时代教育的前列,就要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学习一下欧阳修在“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和东汉董遇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的“三余”之读书精神、读书方法。踏踏实实的读点书,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使自己明智、聪慧、精密、深刻、高尚、善辩,让知识塑自己的性格,使自己充实的同时,才能让学生创新。

读书还分为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上面提到的是有字之书,它是有限的,而无字之书是无限的,无字之书就藏在平民之语言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一个有心人只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学习、思考、体会,就能读到更多的无字之书,学到更多的知识。

再是读书时要有感情,语文重感悟,靠的是读,如果师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的读,生就会受益匪浅,正如梁实秋说的他的老师:“徐先生教书,首先是把原文一丝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的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

读书还要有魄力,也就是说要有胆识,有敢于破常规的精神,有自己的独道的见解,认为好,就说出好的理由来,认为不好便说出不好的道理,不能怕出误解,便委屈自己的意见,如果读书总是人云亦云,便永远不会有真知灼见,总是会一知半解,似是而非,这样谈论起书来,便会满口俗见,缺少个性。

只要师生扩大读书之范围,增加读书之时间,注重读书之情感,注意读书之魄力,把读这一“思”的凭借、“悟”的前提、“说”的储备、“写”的基础的能力发挥出来,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背与创新

我们常慨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一“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读得少,二是记得少、背的少。可以说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清代陆世仪就十分注重背,他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即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学生记得多了,语文水平自然会高出一截。

著名作家巴金说:“有几百篇文章熟烂于胸,就好比打仗时有千军万马在身旁,召之即来,呼之即出。”吕叔湘先生云:“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所以学生要一个一个地积累词语,一篇一篇地背诵文章。背得多了,学生在思考时,写作时就可以把所背诵的内容“揉碎”,再与自己的思想重组,爆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学生理解起文章来也不太难,写作时也不会出现词不达意,言不尽意的“语言痛苦”;老师也不用愁学生与创新无缘了。

当然师在要求学生背的同时,也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师生共同进步。

三、写与创新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作文之重要在古人那里已有深刻认识,写作能力的确是人一辈子都要用到的一种能力。

如何教学生写作,诸书已多见,这里避之不谈,仅谈谈为师应该为写作做些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这里其实谈到了老师下水文的问题。教师要经常作些文章,练练笔,语文老师教作文与语文老师不写作文,似乎都是肯定的,毋庸置疑的,但语文老师如果不经常写点文章,时间久了,就可能真不会写了,指导学生作文时,就指导不到点子上。教师如果总是因循守旧,不随时写,处处写,体会不到写作成败,积累不了写作经验,如何谈创新呢?

其次高尚的师德是写作的重要支撑。“你要准备下最高的思想与最深的感情,好长出文艺的花朵,切不可只在文字上用功夫,以文字为神符,文字不过是文艺的工具,一把好锯并不能使人变为好木匠。”(老舍)只有华丽的文字,并不能使作文有境界。品高文自胜,高尚的师德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也将是你所预料不及的、深远的。

总之,读、背、写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文章题目用“再”一字是为了引起为师们的注意,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无师“实”则无生“新”,虽是愚见,却可能是预见。

(邵丽红 山东省宁阳县罡城中心学校271406)

猜你喜欢
无字创新能力读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我爱读书
无字的情书
不可思议的旅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书从无字读起 路自跬步行出——记甘肃政法学院崇文诗联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