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城市建设

2009-06-13 06:43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24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科学

郑 俊

摘要:力图站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立场和现点上,以科学发展规为指导,对衢州城市建设整体面貌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关系进行客观的分析,将着眼点放在我市市政建设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下,取得的一些成功做法上,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提炼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市政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058-02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下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城市建设科学发展势在必行。

1按照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建设

1.1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在城市管理和建设中转变思想。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I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尽管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城市盲目扩张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的大量浪费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这些社会的、生态的代价困扰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城市建设要求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协调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统筹经济与社会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本思想重建城市建设的目标,这也是对我国长期奉行的经济发展观念的变革。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要求为工作指导,以城市建设为天职,强化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美化市容、服务市民的意识,靠城建人的勤奋拼搏,通过加强城市道路、照明、排水等市政设施的改进完善,不断改善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活工作环境,塑造和体现我市的对外形象和政府形象。

1.2科学发展观要求将“以人为本”的精神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

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无论是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还是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事业的建设都需要突出人本主义,以一切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不可舍本求末。

“以人为本”对于城市建设工作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应该自始至终地被落实到总体建设、详细建设、专项建设及建设管理的每个环节。如在编制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组织建设时,首先要重点考虑的就应该是居民工作和生活是否方便;在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时,要广泛征求意见,大力推进“阳光建设”,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建设是否合理;还有诸如公共交通、经济适用房布局、公园绿地广场建设等,建设部门在开展工作之前,首先要问的就是老百姓需要什么,使建设的每个细节都体现出“以人为本”。这些年。建设部门的“阳光建设”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将涉及与百姓关系紧密的居住、出行、体闲等建设的决定权交给百姓,让城市建设真正走到群众中去。其次城市建设需要提高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以建立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为目的。

1.3科学发展观要求打破城市建设中的僵化与教条主义管理模式,加强城建职工队伍建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为建设部门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部门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以下共识: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要适应城市发展提出的新课题,真正替政府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就要转变观念,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在管理机制上做文章。同时要重视高素质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在班子建设方面,要努力使班子成员本着对政府负责、对城建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职工负责的精神,不断提高宏观决策的正确性和微观操作的可行性。在职工队伍建设方面,要以抓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突破口,有计划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全体干部职工敬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了一支业务精、懂管理、有责任心、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城市建设科学发展才有保障。

2完善和提高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2.1统筹、谋划、建设、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畅通问题

首先,从宏观层面上来分析,应该看到“城市道路交通畅通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城市交通发展必须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交通也会不断呈现新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去持续地关心、不断地化解。只有将交通问题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来考虑,主动研究有利于交通发展的城市扩张模式,才能为交通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较好的先天条件,这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最终出路。道路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综合交通高度系统地规划道路交通的建设与管理,协调道路交通与桥梁交通、地面交通的发展t发挥城市综合交通的系统优势是解决城市交通的有效途径。

其次,从市政道路建设这个微观层面上看,要看到“当前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矛盾”。这种阶段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道路的结构性、功能性矛盾,体现在路网容量不够、密度不均衡;路网结构不良、功能混杂;次干道数量不足,比例失调;主要交叉口拥挤严重。道路功能的混合使用方式,使道路通行能力损失很大,路网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利用,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大都市的道路交通需求。同时,路网的结构性、功能性问题客观上造成了交通管理上的困难,交通管理缺少系统性、统一性和预见性,难以有效地疏导交通。二是转型期的矛盾,私家车小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而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大容量公交客运体系尚未形成,导致个体非机动车的快速膨胀,人车争道、机非混行现象普遍存在。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混合度成反比,小城镇道路在混合交通下的通行能力是足以应付的,而对于较大城市而言,特别是私家车的大量涌现,混合交通的组织方式是对道路资源的极大流失。道路运行效率低下,局部拥堵现象严重。这种阶段性的矛盾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我们的城市正处在发展阶段,交通的改善必将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不断予以适应与改进。

2.2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城建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工作开展得好不好,人们满不满意是个标准,广大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近年来。我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手,下大气力开展了“进社区、解民忧”集中走访等一系列活动,认真负责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近几年来,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为了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坚持以人为本,把施工不扰民、树立良好行业风气放在首位,提出了“人性化、高效化、整洁化”的指导思想。如中、西、东立交等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地处南北贯通的交通主干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交通科学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繁忙的交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小小交通劝导员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科学拔牙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