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运用天地,在拓展学生阅读领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增强语言文字所展现的美感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化平凡为神奇,化艰涩为易懂,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趣味”等作用。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弱化了“教师基本功”的要求和“教材的本体地位”。为此,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至少存在四大“罪状”。
“罪状”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科。它的美,蕴藏在语文的字里行间;它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它的美,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瞬间的碰撞。然而,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是早已安排好的。这种“先入为主”客观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都知道,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学科,它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语言文字的独特作用。语言文字有其抽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传媒,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有时是无法用其他形式来替代的,它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让我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其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盲目介入,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了。试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那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如果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以牺牲学生想象为代价的,这对语文教学绝不是好事,且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
“罪状”二:妨碍了“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更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是人情味很浓的人文化的教学。教师的语言、神态、动作甚至笔迹往往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教学过程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流,语文教学必须贯穿情感。现在不少多媒体教学的课堂,CAI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单一,本应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屏幕的“人机对话”,课件代替了讲解、朗读、板书。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没有了奔泻的激情、思辨的火花、迸发的灵感,课堂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屏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既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不能进行恰当的板书,学生只见机器不见人,教师变成放映员。殊不知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多媒体绝不能充当“第三者”插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妨碍师生情感的交流。
“罪状”三:弱化了“教师基本功”的要求
现在网络信息的丰富和多元,各种版本的课件和图片多之又多,教者只须一点鼠标下载,那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别人现成的只要搬来就行,教师成了“搬运工”,最大限度只对某部分稍加剪裁、移花接木。上课时不需要随机应变,不需要“教学机智”,一堂课下来,教师只能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死板地点击鼠标,演示完整个课件,完成全部教学步骤,没有任何“越位”。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其中有30%的分是看教师的基本功,看教师组织教学的应变能力、教学特色以及对教材分析、处理的深度、广度。而现在多媒体,不需要教师的素养,也无从体现教师的个性与特长,其基本功皆已消失。
“罪状”四:弱化教材的本体地位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课文不仅仅以优美的文字、精彩的语言感染着学生,而且以课文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律,体会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华。现行教材所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心筛选编辑而成的,其系统性、序列性、科学性是其它载体所无法比拟的。但时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从上课到下课,文本都有多媒体加以演示,重点的段落都在屏幕上显示,学生眼睛盯的是演示屏幕,思维是跟着屏幕上的内容变化而变化。一节课下来,学生连书角都没翻动一下,在这样的课堂里,教材纯属多余。语文新课标提倡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细细地把玩文本,才可能领略文中的奥妙,体会文章的情感。教学中只有做到了“以本为本”,学生才可能和这些艺术大师们的丹青妙笔展开真正的“对话”。如很多教师在讲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三拳时,喜欢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看,以为这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其实学生若不仔细品读课文,无论看多少遍影像资料也体会不出那三拳的精彩。
多媒体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手段,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桥梁,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必须经过缜密的思考、科学的设计,关键要抓住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它来优化教学过程,切不可为了运用多媒体而流于形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要考虑学科的张力和可创造性。我们不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其它学科中的巨大作用,但对语文学科而言,它的缺憾确实是难以弥补的。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味地使用多媒体,那么它带来的损失,绝非“东施效颦”一词以了之。
范明辉,语文教师,现居广东佛山。本文编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