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的提问策略

2009-06-13 05:52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酸雨课堂教师

赵 慧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尽管教材中许多插图已经设计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图和教材内容联系紧密,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地理教学活动中,大多数问题还仅仅停留在师答生答的层面。教师投入较多精力进行“问题”的设计,却极少考虑如何让学生开口发问,而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确保教学目标完成的重要手段。问题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还应该是由学生提出,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及掌握程度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参与和体验问题的解决,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进而培养自己一定的能力。

一、创设学生提问的情境

1.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

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取决于教师是否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首先要放下权威的架子,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作者,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来,懂得使地理教学课变为师生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学习课”,教师学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也不要嘲笑学生,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追求讲得“细而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学生哪还有问题可提呢?比如:学习地壳结构特征时,我先引导学生去读“岩石圈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然后再归纳地壳的结构特征。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给予解答,学生提问都是经过一番思考,动过一番脑筋的,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2.提供学生提问的时间

要提出问题首先就得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必须经过仔细深入的思考。没有充分的时间,严密的思考就不可能产生。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认为,地理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地理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地理教师的角色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或圈画知识点,既节省了时间又灌输完了知识,其实地理文本中的许多道理,只有由学生自己独力思考、研究才可以领悟的,比在学习《极地地区》后,几个学生还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后来我一问才知道他们在争论:南极为什么比北极冷?我才意识到我没有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由此老师宁可少讲一点,也要让学生多想一会,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多留给他们思考的机会。

二、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

1.要注意难易适度

现代教学观认为“问题在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一方面,问题是学习动力的起点,另一方面,课堂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通过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然而在课堂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却时常发现有的学生感觉问题太简单,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认为问题太复杂,没有信心,不举手发言,仿佛置身于课堂之外。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老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适宜度的问题。不能总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也不能总提问少数几个好学生,而冷落了一大批学生。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回答“不同意见”创造型,回答“怎么办”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这样可以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2.要注意新颖别致

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大气环流问题”时,在展示漫画“地球出汗了”“伞破难遮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出汗?(地球温度升高,全球变暖)进一步提问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等)伞破是什么涵义?伞破会带来哪些后果?面临这些问题人类该怎么办?这样一步步提问诱导,激活学生的思维。

3.要注意科学性

教师在提问前,既要熟悉教材,懂得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熟悉学生。把握学生已储备的知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可就知识本身展开提问,具有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的特点。它适合于比较简单比较基础的知识。可运用系列问题展开提问,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一节中,对酸雨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酸雨?酸雨的成因是什么?”“我国的酸雨属于什么类型,原因是什么?”“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酸雨有什么危害,该怎么防治?”通过问题链,步步释疑既突破了重难点,又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能力。

三、提问方式

1.借助教材知识提问

例如在“地球运动”一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太阳高度一天中什么时候最大?地球上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然后进行实验:在操场上立一根竹竿,让学生观察竹竿影子的变化,由几何学和光学的原理得出,影子越短,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就越大,学生结合教材及观察的情况思考,就轻松描述出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2.借助生活经验提问

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些内容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教师熟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可以合理有效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他更透彻、更容易理解掌握新知识。比如“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一课,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教师可以依托学生生活经验提问。提问一:一年当中,你观察过太阳照射到你家门内的距离一样吗?你观察过太阳照射进教室的距离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提问二:一年当中,本地的白昼时间一样长吗?冬天的晚6点你一般在干什么?夏天的晚6点你一般又在干什么?思考分析完这些问题,本课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3.借助时事热点提出问题

随着教改的深入,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强,表现出对生活各个领域的关注。在地理教学中,穿插一些国际社会热点问题将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进行国家领土概念的教学时,恰好神州六号顺利返回,这一重大时事热点就可以利用。提问:“神州六号经过了美国领域陆地之上的天空,是否侵犯了美国的国家领土?为什么?”这就为理解和探究“领土”这一地理概念创造了良好氛围。学生的求知热情一下子被点燃起来,进而师生间对“领土”这个概念进行探究。最后得出关于领空的高度迄今为止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国际法既规定各国对其大气空间拥有主权,又宣布宇宙空间对于各国研究和利用都是开放的,其飞行空间为全人类共有,类似于公海,这一重大时事热点在教学中的应用,既引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又拓展了视野、加深了理解,还能引发学生课外的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李小冬.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2).

[2]薛重晶.如何创设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情境.地理教学,2006(7).■

猜你喜欢
酸雨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近10年汉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酸雨状况:酸雨城市占全部城市数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