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学专业大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2009-06-13 05:51张丽娜,张会菊,李英杰
成才之路 2009年12期
关键词:大学化学教学改革

张丽娜,张会菊,李英杰

摘要:本文着眼于高等院校非化学专业开设大学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从此类专业中大学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非化学专业大学化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化学;非化学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大学化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实施化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本科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化学对完善其知识能力结构,更好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学化学课程却往往得不到他们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大学化学课程学时被一再压缩,现有教材内容又明显偏多,同时没有配套的习题集等原因,导致了本来就比较抽象的大学化学课程让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学起来更加吃力,以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也较差。针对非化学专业大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 教学内容的改革

(1)结合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大学化学是材料、化工、采矿、地质、生物、环境等非化学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由于各个专业的知识内容和研究重点各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加强对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讲授的同时,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对教学计划作相应的调整。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该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注意与其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例如:对于化工和材料专业的学生,可以就液晶材料、纳米材料、陶瓷材料、光电转换材料等新材料进行重点阐述;而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在讲到氧族元素时,可介绍酸雨的形成,臭氧空洞以及保罗·克鲁特恩等在研究臭氧层形成和破坏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等。另外,教师还可结合当前专业方向和本学科的最新科学成果,适当介绍一些现代化学的前沿领域或重大发现,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配位化合物时,可以适当介绍抗癌新药的研究以及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等。通过结合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化学与其专业学科的具体联系,明确学习目的,进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利用化学理论和思维来分析、解决本专业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选择好的教材,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条件。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对于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使用的教材大多为《普通化学》或《工科大学化学》,这些教材的内容大多适于讲授60学时,而本门课程只有36学时,因此非常需要找到一本内容经典、简练易懂、富有时代气息、又有配套习题的新教材。对于现有的教材,我们建议在内容讲授上不应面面俱到,而应该突出重点,注重对应用型原理的讲述。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1)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运行状态是否良好、教学结果是否理想等。而不少学校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占到总教学时数的80%以上,甚至有的教师把讲授法当成唯一的教学方法,而诸如讨论、启发、实习、自学等方法的使用比例在整个教学中少而又少,忽视其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现代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单向灌输,而应该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的探讨式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法,转而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引入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例如启发式、问题引入式教学法在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讲述稀溶液的依数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为什么烧沸的肉汤要比同量的开水冷却得慢?为什么在下雪的路面上撒下食盐,雪就会融化”这样的问题,然后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展开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化学是一门对人类和社会有益的具有实用性的科学。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大学化学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各章内容的连贯性不是很强,差异性也较大。因此,针对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热化学与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概念和定律多,不仅难于理解而且习题量大,因此要增加辅导答疑课和习题课,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由于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这一章内容非常抽象,因而讲解时可采用模型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对酸碱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合物的电离平衡部分,由于高中时学生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正确定位和对其课堂教学形式的合理选择,可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是课程发展的必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缓解课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讲解课程的难点和不易描述的内容,开发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配合讲解,节省了课堂上画图的时间,加快讲课进度,加大课堂信息量。而且,图文资料色彩鲜艳,清晰生动,对提高教学效果益处很大。

参考文献:

[1]甘孟瑜,张胜涛.非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精

品课程的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5(6).

[2]廖桂英,安黛宗.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J].理工高教研,2005(1).

(河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化学教学改革
石墨烯助力花卉种植腾飞——访大同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师陆慧娟
基于SCIE的大学化学学科文献计量学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大学化学》变更为月刊的通知
关于《大学化学》编辑部新网页开通的通知
关于《大学化学》编辑部新网页开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