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2009-06-13 05:51刘晓艳
成才之路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学会交流精神

刘晓艳

一、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1)要加强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师生、同学之间的对话、互动需要一个基础和平台,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就完事了。只有彼此经常进行沟通,才可能在面对学习问题时更好地交流合作,默契、和谐的氛围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和业务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能力,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例如,引入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读诗画图,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交流合作活动生活化、充满趣味性。(3)要明确每一次学习活动中交流合作的目标、任务,依据教学规律来设计有组织的交流合作,不使活动流于松散。既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当,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取得实效、高效,形式新颖,生动活泼。

二、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表达感情、沟通心灵、阐发见解的需要,合作精神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工作、生活、与人交往必不可少的品质,这也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质。学生们在交流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了以理服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也因此而学会了更加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认识自我和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当他们在成长中体现出一点点的进步,我们当老师的都应该为那一些闪光点而欣慰,并真诚地肯定他们,赞扬他们,也可以适当地给予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一些奖励。这种赞扬应该是联系实际、具体而有分寸、有个性、并且是饱含感情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式中,教师的评价应该兼顾到对小组活动状况以及个人的表现两方面的评价,并且要及时、有激励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合作精神,而且也能激励学生增强完成学习任务的决心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这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三、 开展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实施合作学习、合作教育中,教师特别要明确一点: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没有自主学习必然是无效的或者是效率不高的。在合作学习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后是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强调合作与自主并重,也就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既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的技能技巧,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实践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有限时空里,给予他们阅读、思考、活动、表达、倾听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通过交流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感悟和独特见解。

重视交流合作能力的技能全面训练和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基础性发展目标中的交流与合作指的是: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我国学者陈燕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十项基本技能是: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明,建议,协调。比如学习到议论文时,笔者指导学生分组搜集论据进行观点辩论,他们搜集资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听取信息、筛选信息并互相帮助的能力训练的过程,辩论的过程,就是学生们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陈述说明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指导,他们还知道了怎样有理有据而不针对个人人格的反驳或者建议。这种过程,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技能训练是极为有益的。

编排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在混合编排时,要注意将学习成绩程度不同的学生、各方面能力不同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丰富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应对真实的社会生活,更能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其次,要明确个体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任务,否则容易出现成员不参加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现象。再次,要特别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素质教育着眼于一切学生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最大限度发展。所以,在编排小组时,教师要注意安排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帮助弱势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使弱势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合作交流,并且注意在活动中将焦点引向弱势群体。

(大城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学会交流精神
如此交流,太暖!
虎虎生威见精神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学会尊重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