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学科的对话式教学

2009-06-13 05:51石圣中
成才之路 2009年12期
关键词:品德教师教学

石圣中

对话,是由教师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出话题,然后由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看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对话中,有时针锋相对,各执一词;有时交换看法,以理服人;有时求同存异,形成共识。对话式教学,昭示着民主、平等,凸现着创造、生成,张扬着个性、人性。现代教学是一种合作的艺术,和谐的教学。在品德教学中,对话式教学日益得到重视。教师应在学生跑题时引一引,搁浅时推一推,当好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现就品德课对话式教学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 对话前的准备

对话需要付出智慧的劳动,教师要充分做好对话前的准备工作。

(1)理论学习。①自学自测式学习。开展自学自测式的学习,根据计划的安排和新课程实施的需要,重点学习《课程标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自我反思,完成理论自测题。在自学理论的过程中,与同行充分合作,互相交流学习资料和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②教学沙龙式学习。教学沙龙是一种比较自由、宽松的交流方式。一般来说,在这样的情境中都愿意发表意见,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进行教学沙龙。通过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发了一些争论,使得大家对讨论的问题有更深更准确的认识。

(2)修身养性。品德学科教师有别于其他老师,实施品德课程除了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强调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品德学科教师,一定要有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能够为学生起表率作用。作为一名品德学科老师还要及时把握各种时政信息,掌握国情,了解历史地理与风土人情。为此,要做到博览群书,广泛汲取,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适应新课程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 对话时的灵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话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是沟通、合作的,是互动、交往的,是创造、生成的,是以人为本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里顿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儿童探索的过程中,成人给予的指导越少,儿童参与活动的程度越高;成人给予的指导越多,儿童参与活动的程度就越低。对话式教学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一个参与者,一个合作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用自己的心灵感动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在与学生的彼此接纳中心灵受到感动,在与学生的机智碰撞中智慧得到启迪,从而与学生一起构成共同发展的生命共同体。我们的对话要源于儿童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走向有道德的生活。品德教学中常见的对话方式:

(1)巩固型对话。在对话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知识源,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再打断、插问,而是认真地倾听。一个学生答对了,只能说明是这个学生的思维成果,并不代表是全班同学的思维成果,教师应该用提示性语言引发对话,不把学生对问题的看法统一在一个标准上,允许学生有自己合理的看法,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反思型对话。当学生提出意见,其他学生又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后,教师可以用提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深刻的反思,“他的意见,你能接受吗?”对话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引导。“真善美”和“假恶丑”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把握动态的对话过程和相对固定的话题之间的和谐一致至关重要。教师恰当的“点金之言”,会引导学生澄清价值观。学生们的各种想法便会有效地碰撞,产生新的思维火花,这样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3)探究型对话。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直观的,本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原因或来源进行探究,给学生提供一些“生长点”,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

(4)联想型对话。联想型对话是指针对对话话题,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发言,引发学生与生活、自然、社会、人生等多元联想对话。例如《品德与生活》中的《盼盼迟到了》,开展“我们都来帮盼盼”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讨论“盼盼为什么会迟到”?学生热情高涨,马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生活中寻找迟到的原因进行对话。盼盼迟到的原因被学生逐一剖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应自觉按时作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良好的习惯。

三、 对话的注意点

(1)学会尊重。美国学者爱默生说: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真正以人为本,离不开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关怀。我们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价值,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以及和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只有学生们真正地拨动了自己的心灵之弦,我们的课堂才会产生最和谐的音符。

(2)学会赏识。对话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教师在教学时应多给学生满意的笑容,鼓励的眼神,肯定的手势,引导学生去赞美、欣赏、表扬自己的同伴,建立一个宽容的、支持性的对话课堂气氛,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探究。如在学习《品德与社会》中的《自画像》一课“丰采展示”部分时,教师提供给学生班级中展示优点和特长的机会。学生有的上台一展自己的歌喉,有的上台舞起了剑,有的上台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有的上台表演自己跳双飞的高超技术。学生精彩的展示,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赞赏对于优生而言是锦上添花,而对后进生来说是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是令人感动的,学生被老师的教育感动了,教育也就成功了。

(3)注重小组合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都能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能得到两个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面向全体的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给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情感、个性、价值取向的学生以充分的思考、交流对话的时间,让学生去尝试,让他们在对话中互动,在对话中产生共鸣,在对话中提升生命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承受被同伴的否定等,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高邮市卸甲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圆我教师梦
论茶的君子品德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