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实现高考体制与高中课改的有效对接

2009-06-13 05:51李齐明
成才之路 2009年12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矛盾课程标准

李齐明

课改实验区几年来在高考制度改革上所作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高考改革已经对中学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那种靠猜题、押题、死记硬背过日子的教学模式,再也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了。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所有这些高考改革,实质上是近几年来高考改革的延续和发展,只是从形式上对高考制度进行的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客观上也并没有真正达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目前,学校教育中加班加点,机械操练,教学中重复劳动、低效劳动依然很普遍。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青春活力让一份份试卷给泯灭和窒息了,这与目前实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又是相矛盾的。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解决高考政策的连续性与高中课改的颠覆性之间的矛盾,使高中新课程和高考制度在改革中实现双赢

高中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知识体系、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等所有环节都对原有课程体制进行了“颠覆性”重建和拓展。广大学校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与制度推进下,正在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与教学体制。尽管发展状态极不平衡,改革成果尚未成熟,但这一轰轰烈烈的“革命”性改革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后果却都必然会遭遇到基础教育的最大关口——高考的挑战与检验。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和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加快,高考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与责难,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

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全面的知识、能力和科学与人文素养基础,又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高考改革必须研究如何把考查学生的全面基础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的问题,否则新课程就失去了最根本的价值与意义。高中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凸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这种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影响到高考科目的设置、高考命题的原则和思路和录取标准的变化。高考科目设置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只是表面的现象,其内容所发生的变化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高中新课程的知识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可能就是教材的多样化。教材的多样化使得高考在知识内容的取舍上变得左右为难,不管命题专家的水平多高,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课程内容来提炼出普遍适用的高考内容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高中新课程在学业评价方面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高中新课程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强调平稳过渡和政策连续性的高考改革面对课程改革尤其是高中新课程的“颠覆性”的冲击,必须要有完美无缺的变革和突破。如果这种矛盾不能得到有效化解,新课程的改革精神与改革成果就会彻底消解。

二、 解决高考命题的选拔性与高中教学的应试性之间的矛盾,实现高考与新课改在理念和目标上的一致或趋同

通过考试机制来衡量和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中国的现实。但有高考就会有应试,面对高中新课程,高考改革要走向何方?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必须建立起一个比较崭新的选拔人才考试制度,并通过改革高考体制,积极促进和影响高中课程改革。近二十年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从未停息,基础教育基本上在左右摇摆中艰难前行。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实现素质教育创造了从未有过的广阔空间,关键是高考的改革能否实现与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的对接。如果高考不能反映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实现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 解决课标考纲的统一性与考试说明的区域性之间的矛盾,实现高考的多元化,使高考更加适合地方或地域教育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新课程高考改革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与规定进行。“高中课程方案”、各科“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的课程管理方面文件;“新课标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负责制定的高考命题管理方面的文件;各学科的“考试说明”是由参加高中新课改的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制定的高考具体实施方面的文件。在新课程高考改革中,要处理好两组文件的关系。一是各科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关系。各科考试大纲应该在相应各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不能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抵触。二是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关系。考试说明应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并灵活地结合本省实际进行制定,考试能力要求与范围不能与考试说明相违背,考试内容应该等于或少于大纲的规定。

四、 解决高校需求的多元性与考试方式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建立健全公正、公平、多元、有效的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丰富和完善高考制度

不同类别的高校对考生的需求是不同的。由于高考在我国具有最重要的社会公平的象征意义,因而在这种社会舆论下高校招生的多元化需求的呼声是很微弱的。在我国,不仅学生考大学是在挤独木桥,其实各大学在生源竞争中也是在挤“高考分数”这根独木桥。在新课程下,课程评价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要求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高考改革如何解决标准的同一性与评价方式的多元性的矛盾又一次凸显出来。大学在人才选拔中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标志着我国探索高考多元化时代的到来,虽然不是所有的高校目前都具备这种自主招生的意识和能力。在新课程下,高考分省命题是必然趋势,这是高中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决定的。

五、 解决教育事业的统筹性与职能部门的分割性之间的矛盾,实现课改与高考一盘棋的大教育观

高考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之间存在龃龉和隔膜。这不仅反映了目前教育理论界课程研究与高考制度研究之间的脱节和割裂,而且还反映了教育职能部门缺乏宏观统筹、部门本位主义严重的管理缺陷和不足。在我国,课程改革主要是由基础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的工作,高考招生则是由教育管理部门下属的招考办、考试中心或省级考试院具体负责。由于这些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存在各自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而面对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这一重大关系问题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在处理一些关键问题上甚至是一些具体问题上难免发生观念的冲突和工作的摩擦,难以达成共同协议。新课程高考改革要取得积极进展,必须有一个统筹全局的机构进行分工和协调,它的地位应高于具体职能部门,否则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就会出现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的局面。如果高中新课程方案本身就存在问题,确实给高中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了先天性的障碍,统筹性的领导机构就应责成基础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广泛的调研对课程方案进行适当修订。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高中教育不可逾越的。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有利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矛盾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