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挖掘新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009-06-13 05:51
成才之路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新教材培养创新

刘 智

摘要: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规程、独立思考及讨论交流的机会;新教材还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等。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发挥新教材的这些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新教材;培养;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更是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正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教材以儿童生活现实为学习背景,以“创设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为基础叙述模式,把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呈现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挖掘新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造动机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利用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提供给学生一种直观、形象、具体、丰富的数学问题情境。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活动。

如教学第一册“多少、大小”时,这样引导学生进入教材创设的有趣情境:动物园搞了一暑假装修,今天终于对外营业了,森林里的很多小动物都来了,可热闹了,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呀?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异口同声地说:“想。”打开书以后,学生们马上被动物乐园的热闹场面吸引住了,于是便启发他们观察想象:乐园里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又在干什么、说什么呢?大家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热火朝天地说起来:有的说一只小熊在给小兔讲小红帽的故事;有的说门洞里的两只小熊在讲笑话;有的说树下的两只小鹿在说悄悄话,还有几只猴子在捉迷藏……学生们的兴趣极浓。这时再次引导学生: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呢?咱们数一数、比一比,好不好?于是学生们数完之后,又利用学具,兴致勃勃地比起来:小猴3只,小兔5只,小猴比小兔少;小熊4只,小鹿4只,小熊和小鹿同样多……这个时候,有的同学提出:动物园开业的消息传开以后,又有两只小鹿跑来了,小鹿就比小熊多了;有的说有两只小兔子被兔子妈妈叫回去了,小猴子就和小兔子同样多了……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象,开始了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又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教学中,教材创设了“买票”的情境:动植物园门票售价成人7元,儿童5元。阿姨买1张成人票,8张儿童票;小朋友拿50元钱买7张儿童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同的学生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阿姨买票需要多少钱?”“小朋友买票需要多少钱?”“阿姨比小朋友买票多花多少钱?”等。

这样设境引情,激发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进而诱发其创造动机,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

二、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营造创新氛围

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新教材的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材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学会比较、学会分析、善于创新。例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在学生看图设问之后,让学生四人一组,看书的主题图说出:“你认为谁多?多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思维活跃。有的说:“我是用连线的方法,一个男同学对着一个女同学,最后发现男同学比女同学多1人。”有的说:“我是用数的方法得出来的,男同学10个,女同学9个,10比9多1,所以男同学比女同学多1人。”……最后,在学生的信息反馈之中,归纳总结出“比多少”的两种方法及“数一数”比法的三个步骤。

又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模拟的购物情境“小小百货店”,在课堂上分成几个小组,课前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玩具、文具等物品,通过调查标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有的是顾客,有的是售货员。学生们在这种买卖商品活动中,不但学会了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成为了真正的主体,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成为了学习乐园,为学生的创新营造了氛围。

三、鼓励想象,拓展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可利用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表象展开想象。如“巩固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境:5只小鸡向两个食盆走来,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大部分学生的答题是:3+2=5,2+3=5,5-3=2,5-2=3。可有的学生说:“左边的食盆里的饲料太难吃了,5只小鸡都到右边的食盆里吃。所以算式是0+5=5,5+0=5,5-0=5,5-5=0。”有一个学生更别出心裁地说:“……有一只小鸡挤不过别人,只好又到左边食盆吃。所以算式是4+1=5,1+4=5,5-4=1,5-1=4。”太精彩了,由于答案不唯一,因而没有解题的固定模式,只要孩子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只要言之有理,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教学完“大小、多少”后,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列举生活中比较大小、多少的例子,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老师讲台上有一张大椅子,同学们坐的是小椅子。老师的椅子比同学的椅子大,同学们的椅子比老师的椅子小。”有的说:“我家有两张床,爸爸妈妈睡的床比我的大,我睡的床比爸爸妈妈的床小。”有的说:“黑板比桌子大,桌子比黑板小。”……学生们不但能用同样的物体进行比较,而且还能把不同的物品进行比较。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允许学生质疑,还应该把质疑作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主动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就为我们设计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试一试、练一练中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等,这为同学们质疑问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第一册“快乐的星期天”这一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说如何分类整理碗、盘,还设计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又提出:小明几点钟整理文具?怎么小明只有语文书和儿童画报,而没有其他书需要整理呢?……又如第二册“绿色的家园”这一情境图中,也设计了“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大雁一共有多少只?有的学生提问:天鹅多还是大雁多?大象为什么不参加栽树?是小猴先栽完还是小熊先栽完?等。孩子们的思维不被书本所局限,这就是创新,这就是课堂质疑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教材的出现给教师、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创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努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新教材培养创新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