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不怕去医院

2009-06-12 05:18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专科医院胃痛胃镜

史 哲

身体感到不舒服,你会毫不犹豫走进离家最近的社区诊所;需要专门检查,比如胃镜、CT等等,你能很容易找到相应的专科医院,无需预约、无需忍受病痛折磨苦苦等待;需要住院动手术,你不需要担心付不起钱,不需要费尽心思想着究竟该给医生多少“红包”,不需要托关系、找熟人,不需要为额外的治疗和药品埋单,更加不需要为医生的责任心而神经过敏……

如果面对的是这样的医院,你还会怕去医院吗?

我小时候不怕去医院,那时的大夫总是笑容可掬,只要5分、1毛的挂号费就可以看病拿药,如果大人忙抽不开身,要我自己去医院,他们也不会太担心。那时的医院没什么好药、好设备,医生中也鲜见几个科班出身的,但没什么人感到害怕。

后来的医院倒是越来越排场了,也不缺医少药了,但我对医院却有些怕了。我亲近医院的机会其实并不多,但仿佛菜市场般的环境,难得见到笑容、对病人懒得多说一句话的医生: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感冒就需要一百来块的治疗、化验费用,再加上那些时常闯进耳鼓的医疗纠纷、医患矛盾,偶尔出现在街头因无钱看病而四处求助的人,所有这些都在反复强化着我的恐惧。直到我在韩国的一次就医经历,恐惧才终于戛然而止。

因为胃痛,被朋友硬逼着去了首尔一家私营医院。在我说“忍忍就过去了”的时候,朋友仿佛怪物一样看着我,在他们看来生病不看医生简直无法想象。他哪知道,我想的可是韩国的私营医院_定很贵。

医生、护士的态度很好,有一种被呵护的感觉。问诊之后,医生提议最好能做一个胃镜,彻底了解胃受损情况。这个建议颇让我犹豫,在国内时我曾因胃痛两次被送进医院,医生每次都是“点滴”伺候,我也提过想做胃镜检查,但医生只一句“不需要”就定了性,再不多解释。我当然想了解T自己的病情,但是在国内的两次简单治疗就花了近700元,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私营医院,治疗附带做胃镜恐怕会贵得离谱?

我以为胃镜需要先约好时间,然后回去等,因为候诊的人并不少;还想着如果到时候不痛了,或者就可以取消。不料医生却直接把我带进了另一间诊疗室,护士5分钟不到就准备好了一切。整个看病过程大约40分钟。这里的医院少了交易的色彩,诊费是最后一起结算,而国内医院的看病过程大致是“挂号—收费—诊断—收费—治疗—收费”,不停地交钱之后才能见到医生、拿到药、得到治疗,仿佛害怕你随时会跑掉。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最后的诊疗费不到250元人民币,凭处方去药店购买半个月的药的花费是200元人民币。朋友说,如果有保险,全部费用也就200元出头。

在看到护士双手奉上的收费单的那一刻,我对医院的恐惧几乎是一下就消失了。

许多人喜欢把中国的看病难、看病贵、医德败坏、医患关系紧张归咎于医疗“市场化”,但我的所见所感却说明这里面一定有误读。韩国的医院除了几所国立大学的附属医院以及政府保健所,剩下的包括社区诊所、专科医院全都是私营的,但不论是日常疾病的医疗,还是一些大手术的费用,都远比国内那些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的医院低(中医除外)。

据说,韩国人不怕去医院,是因为韩国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医疗保险。在其制度设计中,越富有的人缴付的越高,政府财政则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从而保证全体国民都能被纳入基本医保之中。联想起《中国青年报》早先的报道,中国政府的医疗费投人中,80%是为850万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或许,这种医疗向特权倾斜,巨大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导致的医疗不平等,才是民众害怕去医院的制度根源。

如何让国人不再害怕去医院?其实,只要有一次愉快的就医经历,然后让这样的幸福体验得以延续就足够。不知道是否能对我们的新医改方案在这方面有所期待?

(摘自《山西晚报》)

猜你喜欢
专科医院胃痛胃镜
精神病专科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2015-2019年精神专科医院生化室血液样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胃痛患者饮食要清淡
微信在专科医院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专科医院网站建设探讨
明天,将接受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