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30年

2009-06-11 08:54:08
37°女人 2009年9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议论文

张 鹭

满分作文的故事

接到卷子,蒋听捷先瞄了一眼作文题,是一道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没有给他特别感觉。他先做前面的题。其中一道“阅读理解”是图文题,画了匹马,下面文字提到了赤兔马。蒋昕捷心里“咯瞪”一下——有了。接下来的故事顺理成章:小学就读过多遍《三国演义》的蒋昕捷。根据赤兔马先后跟随吕布、关羽,后病死在马忠之手的情节,杜撰了赤兔马为忠义诚信而殉主的故事。这就是当年名震中学教育界的江苏首篇满分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的诞生过程。

“还没写完,我就知道自己肯定能拿高分。”虽然古白话文谈不上标准,但并未冲淡文章给阅卷老师带来的惊喜。8年后再回忆起考场上的情形,现任《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蒋昕捷说,自己并没担心用古白话文写作所潜藏的标新立异的风险,“从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起,高考作文就已进入了话题作文阶段,我当时看过2000年优秀高考作文选,里面已经有四幕剧和故事新编的形式了。”蒋昕捷感叹话题作文赋予他自由,“我比较喜欢叙事,现在也写不好新闻评论,如果当时规定是写议论文,我顶多拿个平均分。”

30年里的演变

喻旭初从1978年恢复高考开始,曾连续多年参加高考阅卷。“1978年的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给了一篇很长的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材料,还没有脱离政治腔调。”他认为,从恢复高考起直到20世纪末,主宰高考作文的主流意识形态并没有大的改变,“都是政治演绎或者道德审判”。研究者吴妹喜对1978年~2005年全国统考题文体的统计,从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1998年以前对文体的要求较严,每年规定只能写什么文体,有13年规定只能写议论文

这是演绎政治和道德命题的绝佳文体。

北京西城区教研中心教研室主任付文昌注意到,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设置语境过于虚化:1990年根据小姑娘对玫瑰园的不同看法描写片段和写议论文;1995年根据寓言诗《鸟的评说》描写片段和写议论文;1997年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背双腿瘫痪同学6年的故事描写片段和写议论文。

这种命题造成的后果,在研究者张怀智于2006年设计的一个实验中可看出一二:在一个32人的班内布置了5篇作文,题目分别是《代价》《珍惜》《年味》《放弃》《荣与辱》,5个题目的共同特点是均可以现实社会生活、学生日常生活作为题材。实验结果是,在160篇文章中,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仅十几篇。“这说明学生很少把反映现实生活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大部分作文的内容都取材于历史人物和事件,有的是编造的人和事。”

1999年被认为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那年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被很多人所铭记。作为当年高考命题的操盘手,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原组长张雄如今提起自己的作品仍感到得意,对那些准备了满腹套话的考生来说,“这个题目你非得自己去想象不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考生带来的不只是想象力。從这一年起,文体开始松动了。以后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原则,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自主命题的指挥捧效应

17个省自主命题,加上全国卷,一共18份高考试卷,这就是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一中国高考目前的格局。全国统考卷一统天下的格局发生大规模变化是从2004年开始的。早在1987年,上海就开始自主命题,此后,北京和天津相继加入。到2004年,自主命题省份增加到11个。

2004年初夏的一天,南京大学的王继志教授在宾馆里冥思苦想,他在为江苏首届自主命题的高考作文题而焦虑。无意中,他发现宾馆外景色很美,水看起来灵动,山看起来沉稳。他想到,世上的很多东西,如文学、生命等,不都是很灵动的吗?而一些人的性格,不都像山一样沉稳?他把这个意思稍微加工,做了文学化的表达,2004年的江苏作文题出来了。

连续带了9届高三毕业班的南京语文教师曹洪玲说,自2004年后,每年高三下学期都要召开全省发布会,邀请各中学语文备课组组长到会。解释题型变化和改革动向。场下的老师们斗智斗勇。纷纷往上递纸条打听任何可能的信息;台上则守口如瓶,任你怎么软磨硬泡,说出的话跟打印出来的公开材料一模一样。

2009年6月7日,曹洪玲的一位学生走出语文考场,兴奋地大叫:“曹老师。今年作文题跟您预测的一模一样!”曹洪玲很欣慰,押了两三年的一个题终于押中了。江苏2009年作文题是《品味时尚》,而考前半个月,在学生们最后一轮复习已经完成后,曹洪玲向学生们预测了两个作文题,《我看时尚》和《我身边的文化》。

2009年的江苏作文题《品味时尚》和北京作文题《隐形的翅膀》,在媒体上引发了一些关于城乡考生公平性的争论。但在中学教育界,这似乎并没有被看作问题。确实如此,就算没听过那首流行歌曲。考生看了歌词也能明白命题者的意思,农村学生在审题上的劣势并没有媒体说的那么明显。

从《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到《隐形的翅膀》,高考作文题经历了由沉重到轻盈的变化过程。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几乎已经不用上世纪90年代的范文。因为“那时候的范文拿到现在,能及格就不错了”。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议论文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议论文阅读专练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9:04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简谈“议论文”写作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13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09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