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让生命更有力量——记原铁道部部长刘建章

2009-06-10 05:30
人物 2009年5期
关键词:铁路

矛 矛

2008年2月14日,一位老人默默地走了,他走得尊严而又简单。他没有因为自己的离去而麻烦子女和亲人,也没有惊扰众多惦念着他的战友和同事,更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静静地、从容而安详地走了。正如他自己所讲的“生命应该是呼喊而来,悄然而去”。其实,他已无须再用语言,因为他已经用自己98年的生命讲述了一个有着坚定信仰而且从未改变的传奇人生故事。

他是一位能够用人格的力量让我们记住并久久不能忘怀的人,他因为信仰,使自己成为坚定的革命者,因为信仰,使自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之中,因为信仰,让自己在遭受到无数不该有的磨难后仍快乐和坚强着。

在他看来,信仰是一种原则,是自己生命过程中永远都不可动摇的目标。无数的革命者正是为了这个目标去奋斗,去牺牲,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让我们懂得了世上的确有这样高尚与无私的人。

我们要讲述的这位老人,是这些同行人之中的幸运者,他长寿而且快乐。他有时间为这个国家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时间享受儿孙满堂的快乐。他是承上启下的火种,他用他那充满激情的生命能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信仰,可以让生命更有力量。因为信仰,使这位老人变得传奇,因为传奇,让我们向他走近,因为走近,他也把力量传递到了我们的身上。

他就是刘建章。

在河北省的东南部,有一块辽阔的平原,这就是景县,刘建章1910年出生在这里的大刘庄。

刘建章出生的时代,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清王朝,中国又经历了帝国主义入侵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刘建章出生不到一个月,母亲便染瘟病去世了。在母亲过世后的第二天,小刘建章也病了,在持续的高烧中他停止了呼吸。父亲忍着悲痛,带着家人,小心翼翼地怀抱着这个来到世界上不到一个月的幼小躯体,走向野外坟地,准备把他葬到母亲的身边。突然,一声响亮的啼哭声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看着怀里死而复生的婴儿,父亲涕泪纵横。从此,刘建章成了大刘庄人都乐意关照的孩子,谁家有吃的都忘不了送来一口,就这样,他吃着百家饭,喝着百家奶长大了。

在大刘庄南面的高坡上,有一座九神庙,庙里有一个私塾改成的学堂,学制四年,教国语、算术、习字,每天清晨从这里都传出朗朗读书声。对年少的刘建章来说,这声音是那么的动人,富有生气。因家境不富裕,家里只让哥哥去读书了,父亲的想法是以后靠哥哥记个账,写个字,生意上多个帮手。刘建章羡慕哥哥,他懂事地把哥哥用过的课本和铅笔头收起来自己学,不懂的地方就让哥哥讲给自己听,非常刻苦。

一次,父亲偶然看到了刘建章写的字和作文,万般感慨,他没想到调皮的儿子竟然能够这样刻苦自觉地学习。当天,父亲就拉着刘建章的手,亲自把他送到了学校。老师看到他写的字和文章,情不自禁地说,不得了啊!大才也!

学校虽然简陋,但是让刘建章有了学习的机会。他在学校里除了学习好,还显示出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带着同学们做各种游戏,成了年纪不大的孩子王。

10岁读完了小学,刘建章听说北平有一所叫香山慈幼院的学校不收一分钱专门招收穷苦的孤儿。一直向往外面世界的刘建章不再满足留在家乡了,在他的坚持下,父亲和哥哥的朋友们终于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这消息在大刘庄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谁也不敢相信,一个农村的小孩子能够去北平读书。乡亲们又一次说起他起死回生的奇事,认定他当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1920年,刘建章穿上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套新衣服新鞋,村里人簇拥着送他离开了家乡。当刘建章站在火车站台上,第一次看到隆隆作响的机车时,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他走出村庄后看到的最神奇最不可思议的东西,它那巨大的车轮,牵引着这么长长的列车,这么快地奔跑着。他坐在车厢里,拼命地盯着眼前一闪即逝的树木和村落。他想知道关于火车的一切,可没人能讲给他听,也没人注意到一个10岁孩子那充满激情的憧憬。但是,正是这个孩子,把自己以后大半生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铁路事业,成为管理共和国所有火车和铁路的铁道部部长。

香山慈幼院是一座规模很大,很有特色的学校。这座学校是由著名的慈善教育家熊希龄先生等筹款兴办的。熊希龄先生思想开明、为人正派,他主张学生努力学习,博闻多识,不排斥进步书刊在学校的传播,这给学校的学生一个极好的接受新生事物的机会。熊希龄还希望通过这所学校帮助和救济各地的贫困孤儿。

在学校,刘建章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他在学校的体育培训、文艺演出和社会活动中都成了活跃分子。很多同学都视他为自己的榜样,愿意接近他。这对他之后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是最初的锻炼。

学校的语文教员郭乃岑是共产党员,他很注意在讲课时给学生们灌输爱国思想,引导学生致力于报效国家。刘建章清楚地记得他所讲授的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课文讲的是1870年普法战争的事情,当法兰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被普鲁士占领的那天,一个学校的老师韩麦儿先生在给学生讲课时说“今天是最后一次用祖国的语言——法兰西语言讲课了。从明天起,就要被迫使用普鲁士语言讲课了。这意味着我们全民族的沦丧。但是你们绝对不能忘记祖国。要珍惜祖国的语言和文化。要争取我们最后的胜利,要爱法兰西……”老师悲痛而沉重地讲着,当学生们都已是泪流满面,跟着老师大声地呼喊着法兰西永生,法兰西万岁时,郭老师因势利导说,中国要变得富裕和强大,路就在我们脚下。靠我们的团结,手挽着手去战胜一切困难,让我们的父母兄弟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这一天,刘建章第一次听到了国际歌,那坚定自信的歌声使得他浑身热血沸腾,他朦胧地感觉到一种力量在他的周围影响着他,他有那么多的同学都渴望这种新鲜的充满朝气的力量。

学校的武术教师赵国祥是一位武艺高强教育有方的老师,他告诉刘建章报国必有条件,体健最为重要。从此刘建章闻鸡起舞,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刀术、拳术让同学们瞠目结舌。结果这些从小仅为报国而练就的功夫陪伴了他的一生。甚至到了90岁高龄的时候,他还可以把他那把大刀挥舞得银光闪耀。

刘建章当时并不明白,身边这些影响着他和同学们的教师其实都是共产党员。1925年,共产党就在香山慈幼院建立了党支部并已经开始陆续发展党员。1926年8月,在香山慈幼院师范中二班教员预备室中,刘建章举起了握紧的右拳,对着画在黑板上的党旗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一天,对于刘建章来说,是作为一个革命者生命的开始,这一天,是一个战士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事业献身的出发点。

半年之后,刘建章所在党支部的书记离开了学校,刘建章接替了支部书记的职务,这一年他刚满16岁。

1928年,我国东北正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香山慈幼院组织一批师范毕业生去斗争前线的东北延吉任教。还没有毕业的刘建章听说后,申请加入了这个行列。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北平的10名党员分别担任了10个党支部的书记,他们的任务是在共产党延边区委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党的队伍。

一年后,刘建章他们这群年轻的共产党员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党的上级组织被破坏了,区委书记及一批共产党员被捕了,斗争受挫。在这个危难的时刻,刘建章沉着地指挥大家帮助被捕人员家属转移,组织印刷更新的宣传材料,策划新的抗日宣传活动,筹集经费。当时的组织原则不允许越级联络,但是党组织不能没人领导。19岁的刘建章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共延边区委书记,同时也承担起了更大的危险。

一天,在给一个党支部送传单的路上,刘建章被捕了,罪名是他身上携带着百余张写有宣传抗日和讨蒋檄文内容的传单,审讯时刘建章坚持是帮别人带的东西而自己只是一个教书的,但审讯他的警官怀疑他就是共产党。

刘建章被关在延吉监狱,由于是政治犯,关押时脚镣手铐都戴上了,沉重的脚镣很快就把脚踝磨破了,伤口整日渗着血水,还要忍受各种刑罚。后因查无实据,以“共产嫌疑”罪,判处一年监禁。当时的国民党监狱里也进行一些与佛教相关的教育,主要不外乎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行好事祖辈有福等等。刘建章听了几次以后主动对监狱长说,你不如让我来讲讲课,我相信大家更喜欢听。监狱长问,你讲什么?刘建章说,我讲岳飞、文天祥,还讲义和团。监狱长同意了。果不其然,刘建章讲的这些故事在狱友中反响极大,他们要求多听。谁能想象,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在被关押的期间,一个共产党员竟然能够把周围的人心都拢在一起。

在经过观察和思考之后,刘建章开始了监狱中的策反工作。他发现监狱长的勤务兵申守义为人正直,同情劳苦大众,有爱国主义思想,便开始做他的工作。经过反复考察,刘建章最终向申提出了让他帮忙联络的要求。申守义当即同意,并且很快掩护中共东满区委的领导到监狱探望了刘建章。就在完成任务的当天,申守义(后在上海党的中央机关交通总站任交通科的负责人)主动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刘建章在监狱中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自己也很快在当地党组织的帮助下获救。

刘建章出狱后,回到了原来的小学校任教,继续做组织和发动群众的工作,结果暴露了身份,再一次被敌人盯上。当得到敌人要抓捕他的消息后,刘建章只得离开延边辗转朝鲜再次回到祖国。但是从离开那天起,刘建章再一次与党失去了联系。他曾想方设法在大连、北京、上海等地联系党组织都无结果,最后不得不返回故乡景县。刘建章此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了,他选择了一份教书的职业,他所要做的一是找党,二是为党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运动风起云涌,各地学生自发地宣传抗日救亡,刘建章也带领学生上街游行宣传抗日,并组织演讲,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1932年,刘建章依然未能与组织取得联系,但看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不能等待了。他以自己任教的学校为地点,建立了景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一批积极分子被发展成为共产党员。当年,省委派出的特派员到津南各县了解情况,寻找分散活动和失去组织联系的党员时,刘建章才终于与党组织恢复了联系。不久,省委指定刘建章为景县首任县委书记。在这一阶段中经刘建章发展介绍加入共产党的许多人后来都担任了党和国家不同机构的重要职务。其中就有曾经担任国家领导人的王任重。

1939年,刘建章已经是冀南第五专署专员。次年,侵华日军提出:华北治安之癌,不在国民党而是中共,并将其精锐部队从华中调入华北,以加强对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的进攻。而冀南抗日军民则开展了更广泛的游击战争,限制敌人快速部队的活动,创造稳固的杀敌环境和战术。敌人在一次次失利之后,采取了更为残酷的铁囚政策,追踪抗日力量的首脑机关,用重兵和重武器致命性地给予消灭,敌人使用的这种战术使得冀南很多地委和县团级干部牺牲。

一天,刘建章与五地委书记王任重在景县的孙镇布置破路藏粮工作。突然接到报告,日伪军包围了他们。由于他们的随行人员不多,且没有重型武器,只能择机突围。在突围中,刘建章和两个警卫员的马被打死了,刘建章的胸部被子弹打穿,呼吸困难,剧痛难忍。为了不影响突围,他用尽力量对警卫员发出命令:你们马上跟上部队,不要管我了!但是警卫员死也不肯,幸亏距离不远的冀中分区部队赶来营救,才终于打退了敌人得以脱身。

被抢救出来的刘建章已经气息奄奄,战士们用门板把他抬到枣强县的肖张镇,这里有一位教会医院的英国医生为他做了检查,刘建章的右肺已经被打烂,一根肋骨被打断,需要马上手术。医生无奈地表示,药品和器械都不全,手术会很危险。刘建章咬着牙关对医生说:来吧!我坚持得住。就在这里,刘建章的右肺和一根肋骨被摘除了。就在手术后的几天,敌人闻讯到肖张镇搜查,乡亲们把刘建章抬到院子里,只盖一块白布,他们告诉敌人这是染上重病身亡的人,敌人唯恐避之不及看都不看就退了出去。

刘建章靠自己的毅力和乐观精神以及强健的体魄,让自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恢复了健康,又回到了抗战的前线。

1943年初,刘建章赴任太行山北方局党校组织科长,同时参加了“整风运动”。就在这个时候,由于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康生的错误诱导,很多革命同志受到了批判,一时间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成了有特务嫌疑的人,刘建章也难逃厄运,原本被人传颂的在国民党监狱里发展党员得以被救的经历,以及在和组织失去联系后继续坚持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的传奇经历,都成了刘建章的重大历史问题。他被打成头号“抢救对象”,遭到拘押、刑讯、逼供、辱骂、毒打、车轮战,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一天晚上,一位过去的老部下偷偷给刘建章送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北方局保卫部已经提出要将刘建章和李尔重(解放后曾任河北省省长)定为死罪,准备就地枪决,已经报党中央等待批复。

刘建章十分难过,这位在战争中出生入死,在敌人面前毫无畏惧的人,面对自己的同志那怀疑和敌对的目光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半夜,刘建章悄悄地离开了党校,躲进了山里。他想再见一次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要用生命来证明自己对党的忠诚。但经过一夜的痛苦思索,刘建章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党校,是死是活,他反正把一切都交给党了。

当时,任北方局代理书记的邓小平知道了刘建章的事情,特意安排会见刘建章。当时的刘建章体弱得已经走不动了,邓小平让人带了一匹马去接他。刘建章对邓小平在党内的威望,以及他办事果断、实事求是的作风早有耳闻。当刘建章走进邓小平的办公室时,小平正在看文件,在邓小平面前,这个面临死亡都不曾掉一滴眼泪的共产党员,突然像一个委屈多日的孩子一样止不住地热泪横流。小平像长辈一样仔细端详着刘建章,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的问题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到底有没有?刘建章坚决地回答: 没有!小平说:没有就好,回去吧,你的问题一定会正确解决。见面时间很短,但是刘建章马上就得到了自由,并且被安排到和邓小平同一个村子居住,不仅吃住条件有了改善,还有公务员照顾他。很快,所有的人都听到了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党内整风干部处理的九条方针“一个不杀,大部不抓”。刘建章再一次觉得相信党,相信毛主席不会错。

不久,组织上安排他和李尔重等人去延安,接受中央有关部门的调查并做出最终结论。在夫人刘淑清和孩子的陪伴下,经过四十多天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走到了延安。当时任总政组织部长的胡耀邦到招待所去看望了他们并表示欢迎。彭德怀对刘建章说,不要着急,一切都会弄清楚的。几天之后,中组部副部长安子文代表部长彭真宣布,刘建章没有政治问题,公开平反,恢复名誉。为了听到这个声音,刘建章夫妇带着两个孩子步行千里,让年幼的孩子跟父母一起享受到了恢复名誉的快乐。而对刘建章来讲,最大的意义是终于能够心情舒畅地重新为党工作了。

1947年,随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反攻,大中城市陆续得到解放,战线不断拉长,铁路运输问题越来越突出了。石家庄解放后,刘建章被委派担任晋察冀边区铁路管理局局长。这个在第一次坐火车时就充满巨大好奇的年轻人,从此便和中国的铁路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1948年5月,刘建章被任命为华北人民政府副部长兼华北军运司令员。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刘建章曾负责领导了邯涉铁路涉馆段的修建任务,他带领大家,组织实施筑路,分段攻关,依靠新老铁路专家,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大决战前的1948年10月20日,筑通了贯通南线千里的“栈道”——邯涉铁路,它是中国共产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奇”。

“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淮海和平津战役胜利后,刘建章带领铁路大军先后抢通了津浦北段、石德、石太、平绥、京包等路段,支援了解放军向西南、西北、华南、东南进军,沟通了全国铁路大动脉。

1948年12月30日,刘建章被任命为北平市军管会交通接管部部长兼铁道处处长,负责接管北平地区所有铁路、邮电和交通部门。

1949年3月,刘建章接受了一项光荣的使命,那就是迎接毛主席和党中央从西柏坡进入北京。他亲自负责专列编组、线路保护、人员配备等,保证主席进京专列的绝对安全。刘建章曾回忆说:“能够开出专列去迎接毛主席进京,是自己和平津铁路局全体职工的光荣。经过30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这趟专列。”这一天,刘建章参与了指挥和迎接毛主席进入北平的仪式,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你们辛苦了。

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担任郑州铁路局局长的刘建章一直随行,并详细地向毛主席介绍了铁路及黄河大桥的综合情况,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在郑州铁路局局长任上,他领导了抢修支援抗美援朝的“钢铁运输线”。

1954年,国务院任命刘建章为铁道部副部长,分管新铁路的建设工作,负责组织和领导一支庞大的铁路建设队伍,修建新的铁路线。刘建章配合滕代远、吕正操部长制定和健全了铁路基本建设的各种规章制度,保证了新铁路建设的全面开展。集二、兰烟、黎湛、包兰、鹰厦、萧甬等干线,以及森林铁路、工矿企业支线,纷纷上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修路高潮。之后,又领导了宝成、成渝、兰新等铁路干线的修建。50年代末,他还参与了青藏铁路第一次上马时的领导工作。

在解放初期铁路建设高潮中,在西南三线铁路建设大会战中,在抵制“四人帮”,整顿铁路,拨乱反正中,在铁路抗震救灾和抗洪抢险中……到处都留下了刘建章坚毅沉着、指挥若定的身影。

拖着战争年代留下的旧伤,刘建章在艰苦的铁路战线南征北战。在抢修闽江大桥时,为了防暑,他和指挥部人员曾泡在闽江里开会;在成昆线建设中,因胆结石复发回京住院的他术后第三天就挣扎下地,要求回到工地;在一次三线建设视察中,刘建章出了车祸,膝关节骨折,头也破了,可他却叮嘱不要处分司机,自己咬牙坚持;即使在“文革”中受到造反派非人的折磨,他还时刻惦记着前线的建设;1975年京广线大抢修,他在视察时遭遇险情,65岁高龄的刘建章第一个从悬空的钢轨和残存的枕木上走了过去……

1981年,中央和国务院任命刘建章为铁道部党组书记、铁道部部长。他在铁道部长任上,领导铁路系统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走上了改革发展的道路。

从一个死里逃生的孩子,到成为管理着三百多万职工的铁道部部长,刘建章经历了太多太多。刘建章几乎见证了建国以后铁路建设的所有重要时刻,他是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卓越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一直到离开了铁道部部长的岗位,刘建章还牵挂着铁路建设,他多次指着挂在墙上的《全国铁路线路示意图》对去探望他的人凝重地说:“我国铁路还是太少了。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只有7.5万公里的铁路。平均到每个人,不到一根烟的长度,铁路必须大发展,我只要有机会就要向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去讲……”

1983年,已经年近73岁的刘建章正式从铁道部退休。看到大多数离开工作岗位之后的退休老干部晚年生活单调贫乏并不快乐,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建立一个专为老年人业余生活服务的组织,在征求了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的意见之后,刘建章倡议筹建的老年人体育协会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刘建章当选为协会主席。

为了打破人们80岁颐养天年的传统观念,他倡议成立了“八十不老”网球队,吕正操、万里等领导同志积极响应参加。现在的老年体协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省市县的四级网络。1984年,在刘建章的倡导下,铁道部又成立了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这在全国起到了一个示范推动作用。如今的老年大学已推广到全国各行各业,成了老年人丰富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刘建章1990年是北京亚运会的火炬手,1992年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1995年被评为“全国最佳健康老人”,一直到90多岁的时候,刘建章还能舞动他的春秋大刀。他热爱体育锻炼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身边的很多人,他见人就宣传体育锻炼的好处,大家戏称他是“体育推销大员”。

刘建章晚年称自己有三大快乐:

第一是时间。自己九死一生,除了关监狱之外,负伤时右肺和一根肋骨被切除,胃癌手术胃被切去部分,胆结石胆被摘除,但都没有对身体造成大的危害,还可以健康地工作和生活,可以比别人有更多的时间。

第二个快乐就是有一位相濡以沫的老伴。刘建章的夫人刘淑清也是景县人,1932年与刘建章结婚,1934年加入共产党。在协同刘建章并肩战斗的一生中,她是超负荷地、真诚、无代价地奉献自己。她卖嫁妆办学堂掩护革命;在娘家建立党的抗日地下交通站,带动父母和全家参加了共产党,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文革”中,刘建章遭受“四人帮”迫害,被关在秦城监狱,是刘淑清无畏上书毛主席,怒诉实情,结果毛主席批示,总理督办,救出了刘建章和一大批老干部。此事让众多老同志盛赞不已。刘淑清去世时,吕正操为悼念她写道:投石天开惊四野,迁客囚友躬折节,斯人仙去重如山,生者长怀刘大姐!

刘建章总是用“生死与共”这个词来形容她和刘淑清风雨兼程一同走过的大半个世纪。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是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还是在党内蒙受冤屈时,都有刘淑清在用情感的力量支撑着他,让他既保持着英雄气概,又多了一些柔情和细心。每每想起这些,刘建章总是怀念刘淑清在身边的美好日子。

第三个快乐就是他所拥有的孩子们。刘建章和夫人都喜欢孩子,他们生养了9个孩子,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给予了最细致的关注和爱护。多年以后,孩子们没有辜负父母的培养教育,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颇有成就。刘建章在晚年最享受的事情莫过于儿孙们围坐在身边听他讲着他亲身经历的新的和旧的故事,听着儿孙们讲着各自的有趣故事。

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大会上,95岁高龄的刘建章坐在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中间,仍然神采奕奕精神饱满,他们那个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已经所剩无几了。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握着刘建章的手说,要保重身体,你们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申奥成功后,刘建章兴奋之极。他和体育界的元老荣高棠、何振梁以及张彩珍曾举杯庆贺,相约要一同观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了,盛大而华丽的演出吸引了全世界几十亿人的关注,绚烂的焰火把北京城的夜空装点得天堂般的美丽,所有的中国人都享受着这份特殊的来之不易的快乐。

在鸟巢体育场的主席台上有一个空着的座位,本应该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刘建章却没能来到这里,尽管这张门票十分珍贵,但亲人们还是把它留给了老人,大家相信他一定还在关注着这里。

刘建章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他从建立新中国的枪林弹雨中走出,肩负了新中国铁路事业的重任,晚年又献身于中国老年体育事业,乐此不疲,从无怨言。我们庆幸他一生因信仰而快乐,因信仰而充满力量。

猜你喜欢
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铁路通信承载网常用接口协议转换应用研究
基于AutoLISP的铁路信号电缆统计软件设计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二)——承载网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铁路青年的搞洪时刻
近代铁路土地的征购及其实现——以萍乡铁路为例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