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的无量价值

2009-06-10 05:30
艺海 2009年5期
关键词:汉剧高腔常德

袁 璐

2006年“常德高腔”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2007年,在院部支持和传承人指导下,我们陪同遗保办领导、老艺术家们前往桃源、汉寿等地先后走访了90高龄的老艺人刘焱卿老师和70高龄的曾纪照老师,共调查挖掘、收集、整理到二十多折散落民间的高腔剧目,其中《天官赐福》、《三星一堂》等都已是尘封百年的老剧本。另外,还挖掘到20多个高腔曲牌。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请示院领导,将《天官赐福》、《仙姬送子》、《二堂观匾》、《三星一堂》等剧目进行了抢救性的投排,摄录成像做资料保存,另一方面配合“常德高腔”传承人龚锦云老师把《思凡》全剧重新摄录,对老剧本《山鹰》、《杨八姐闯幽州》经典唱段进行音乐录音保存。同时将已故老艺人的老唱片资料,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刻录成音乐光碟作为资料进行保存。现我院所有剧目档案已达400多个(折),并建立了剧目档案目录、音像资料目录、荣誉证书目录。收集、整理各类艺术资料(包括剧本、录音、录像、演出照片、节目单、获奖证书等)共计6000多份。挖掘、整理“常德高腔”有剧本有曲谱的剧目档案20多个,并摄录成影像资料和音像资料。

一、利用资源 艺术传承

我院为培养汉剧艺术人才,提高青年演员素质,继承和发展这一传统艺术,每年一度的青年演员考核,参加省、市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各种大小型演出,艺术档案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演员们提供大量有关老剧目的剧本、唱腔曲谱、演出剧照和有关书籍资料。2006年在全省青年戏曲演员折子戏电视大奖赛中,一位获“十佳演员”称号,两位获“优秀演员奖”。彭玲同志成功夺取“梅花奖”。2006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高腔”的传承人李少先、龚锦云两位老艺术家提供上报材料,并于2008年颁发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证书。2007年提供资料推荐“芙蓉奖”获得者刘晏玲同志成功进入我市“十百千人才工程”库。

二、利用资源扩大宣传

2003年我院成功打造的精品剧目《紫苏传》在湖南省首届艺术节上获得“金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该剧赴海口、武汉等地演出,反响强烈,并于2005年晋京展演,获专家们的好评。彭玲同志一举成功摘取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我院资料室为宣传策划提供了大量的文章、剧照等资料。2004年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社为庆祝创刊75周年暨中马建交30周年,特邀请我院组团前往演出,为进行宣传报道,我院提供了情况简介、演职人员个人材料及照片资料。剧院在马来西亚巡回演出达26场之多,场场观众爆满,中国·常德这个地名传遍了整个马来西亚,扩大了常德的知名度,增进了中马友谊,许多同志从那边带回了许多珍贵的演出资料,更丰富了资料室的艺术收藏。2005年由我室提供各类相关材料上报国家和省文化厅,我院先后获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好剧团”、“好团长”荣誉称号。同年为戏剧类“常德高腔”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各类相关材料,2006年“常德高腔”被国务院授予戏剧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为参加省第二届艺术节获“田汉新剧目奖”的新剧目《合家欢》提供参演宣传资料、演员个人资料等。2007年我将《紫苏传》剧目完整资料成功上报国家共享工程信息网,让全国各地喜爱常德汉剧艺术的朋友们都能欣赏到这台精品之作,同时提高了常德汉剧的知名度。2007年建院50周年,我们提供各种艺术资料编印出常德市汉剧院“风雨历程”纪念画册和大事记,作为史料保存。2004——2008年间,我院先后诚邀全国部分省市电视台、电台和报刊对我院老、中、青年艺术家们进行个人艺术专访、集体摄影、节目录制、单位发展和艺术交流等提供艺术资料和素材。从艺术源流、音乐发展、人才传承、团队实力、剧目打造等多角度全方位对我院予以宣传报道。

三、利用资源发挥价值

近年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加以保护。“常德高腔”作为我院的国保遗产,成立专门办公室,组织人力实施抢救性的挖掘、收集、整理、保护。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很多珍贵的艺术档案资料被销毁和流散在个人手中或社会上,同时,一些在艺术上造诣高深的艺术家年事已高,如不抓紧挖掘抢救、收集整理他们艺术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大量艺术资料,将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很有必要组织专业和社会力量,有计划收集、整理艺术资料,对有突出成就的老艺人的表演艺术、代表性剧目、音乐唱腔进行记录整理和录音、录像,积极加以收集和抢救。

“常德高腔”传承人李少先老师,从我院艺术建设发展着想,将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历时二年翻阅查找考证了大量的典藉史料和自藏资料,终于将全部“常德高腔”的音乐曲牌补充完善,并援引经典唱段加以例证,编撰出《常德高腔曲牌体系音乐大全》(暂定名)一书,这将成为一部“常德高腔”音乐专著。正因为有了象李老师这样对汉剧事业热爱敬业的有心人,为汉剧艺术资料以后挖掘、整理,弘扬常德汉剧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常德市汉剧院)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汉剧高腔常德
荆风楚韵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剧
武汉市汉剧剧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瓯剧高腔与南戏渊源关系考
《清溪雅集》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美丽常德
《高腔》小说意象叙事与美学意蕴分析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