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迪
摘要 网络文化是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现代文化形式,它的传播速度之快、参与人数之多、空间区域之间交流范围之广,是任何其他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它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探索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目前就显得尤为紧迫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网络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分析;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83-02
Network Culture to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mpac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Ponder//Hu Di
Abstract The network culture is one kind of new modern culture form which appears along with Internet's birth, its quick propagation velocity, much participation population, between the spatial region exchanges broad scope, is any media is unable to compare. Its appearance has already brought the positive influence to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lso gave university's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to bring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How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the exploration improvement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of work, thus enhances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 the effectiveness, at present appears especially urgent, and has the very vit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etwork culture;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mpact analysis;countermeasure ponder
Authors address Yueya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Yueyang, Hunan 414000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是时代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文化对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他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如何积极引导教育高校青年学生对互联网以及网络文化的正确认识,消除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应对网络文化的影响,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1 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它是以信息化与数字化为本质,借助多媒体技术而存在的一种新质文化。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必须与网络有关。网络文化是科学高速发展的产物,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共享性、便捷性、虚拟性等特征。
2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
2.1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首先,巨大的信息量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网络文化依托的是互联网,互联网具有容量巨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跨越。网络世界大容量的信息可以丰富思想教育的素材,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文字、画面、声音)特性可以使思想教育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在网络时代,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了网站,就可以从中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所以教育工作都可以借助网络文化的这种优势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面小的不足。
其次,通过网络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靠“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对受教育者进行说教。这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显然已经滞后,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枯燥单调,而且教育效果也不理想。互联网的运用,则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教育效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网络中的图形、动画、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调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使枯燥的理论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认知模式,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2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网络的开放性加剧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突。网络的开放性造成了信息多元化。网上良莠混杂的信息,特别是一些低级庸俗的网络信息,必然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思想较为单纯,分辨能力不强,因此易受一些错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在网上接触到的多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潮等,这往往与他们头脑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强烈的冲突,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1]。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淡化了大学生的人际感情。网络世界,是经过人加工过了的虚拟世界,任何阶层的人员都可以被宽容地接纳。在这样的虚拟现实中,人们感觉温暖、舒适、安全和自由,因而深受大学生的青睐,他们更喜欢利用虚拟的人际交往代替现实的人际交往。大学生由于诸多原因,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足感和经受的挫折,往往在“网络社会”里能够得到满足和心理安慰,这就使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投放到网络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逐渐萎缩和人际关系的淡化。
3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党中央早就指出“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更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是我们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3.1 转变教育观念,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网络文化背景中,文化的生产传播机制是一种大众到大众的传播模式,每个个体都可以选择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树立受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自我教育的观念,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针对信息网络时代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复杂的各种现象,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参与整个教育过程,使师生互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同时互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与学生协同学习的模式。
3.2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素质直接决定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网络文化背景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即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要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的人员除了符合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该有探究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观念、新素质[2]。
3.3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网民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网络时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各种症状的“网络心理障碍”,有的大学生无节制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漫游、聊天、游戏,耽误学习,损害身体,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心理异常,包括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紊乱,其表现为上网成瘾、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思维迟缓、社交活动减少等。对此,上海市各高等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开设了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课,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怎样预防诸如上网成瘾、信息焦虑和人际孤僻等,做到防范于未然,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咨询、调适和治疗工作,使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使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3.4 培养学生自主道德意识,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网民的道德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网上的道德行为,对于网民的自主道德意识的培养就成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互联网应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媒介,可以对学校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产生显著的影响。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网络道德教育都有独特的优势。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说教式的灌输,内容枯燥,过于抽象,学生很难内化。网络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图文和语音功能,开设网络的道德论坛,使道德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并且学生也可以以参与式的身份来讨论一些道德问题,发表自己的道德见解。网络的道德论坛也可以增强网民的道德推理能力,在一种平等的讨论式的环境中,人的道德意识的提高相对容易得多。另外,网络也可以采用公正团体策略,增加网络的凝聚力,提高网民的道德认知能力,减少网络不道德的行为[3]。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探索和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需要积极思考,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建立和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毕顺堂.网络对高校宣传的挑战及对策[J].高教理论战线,2002(3)
[2]吕戎.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3(8)
[3]杨万江.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理论探讨,2002(6)